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世界經濟呈“春江水暖”跡象

  • 發佈時間:2015-03-01 07:57:00  來源:瞭望  作者:劉軍紅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呼籲各國全力以赴實現G20布裏斯班峰會目標,即到2018年確保世界經濟在IMF預測基礎上再增2個百分點。

  其背景是,自2014年中期以後,隨著美國量寬終結,加息預期迫近,全球原油價格直落,折射世界經濟總需求不足,産油國和新興國經濟滑坡,日本和歐元區經濟一波三折,通縮風險隱現。與此同時,地緣政治風險此起彼伏,各國經濟增長步調紊亂,宏觀經濟政策難以協調,世界經濟依然充滿風險。

  正視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同時,應該看到,世界經濟水面下也開始涌動一股股暖流,呈現“春江水暖”的跡象,或為世界經濟帶來新的動力。

  美國經濟持續向好,給世界經濟帶來新需求。美國商務部統計,2014年10~12月,實質GDP年率換算增加2.6%,2014年全年增長2.4%,高於2013年的2.3%,超過了潛在增長率(2%),意味著美國經濟進入穩定擴張軌道。尤其是個人消費支出增長4.3%,高於上季的3.2%,民間住宅投資增加4.1%,服務和汽車等耐用消費品消費穩定增長,成為支撐經濟的主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當期經濟增長是在政府支出減少2.2%的背景下發生的,同時進口增加8.9%,這意味著美國的內需明顯回升。從美國地方聯邦銀行的經濟報告看,自2014年6月,12大區景氣動向報告全面出現“擴大”表述,意味著美國經濟全面復蘇。作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美國內需回升、經濟復蘇無疑對世界主要出口國意味著利好。

  日本是發達國家中主要的貿易大國,其出口與製造業動向或具有世界經濟先行指標含義。2014年10月後,隨著美日金融政策方向變動,日元貶值加速,資産價格回升,市場墑情改良,日本製造和出口重新活躍。據日本官方統計,2014年全年工礦生産指數比上年增長2.1%,是兩年來首次正增長。2014年12月,日本出口數量比上年同月增加3.9%。日本企業收益呈現歷史最好景象。《日本經濟新聞》調查,2015年3月決算期,上市企業經常利潤超過歷史最好的2008年3月期。汽車、機電産業為主要牽動力。

  日本企業開始瞄準新興國的新需求,展開積極戰略投資。如豐田公司擬出資1000億日元,投放于新興國戰略車型,11年來首次改良生産線,突出環保和低油耗,用新興技術搶佔新興國市場。其他汽車公司也相繼跟進東南亞和南亞拓展市場。重型機電、建築及綜合商社等基礎設施出口企業,則瞄向東南亞的“海上經濟走廊”,參與港灣、港口擴展建設,強化區內互聯互通。

  從歐洲方面看,在世界對歐洲風險倍加關注的背景下,2月13日,歐盟統計局發表了歐元區2014年10~12月的經濟統計,扣除物價影響的實質GDP比上期增長0.3%,年率換算增長1.2%。儘管很微弱,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去年春季以來的經濟停滯擔憂。

  歐元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於兩方面,一是油價下降和德國為主的個人消費增長,從國別看,德國實質GDP增長0.7%,成為全區的主要拉動力;二是歐元貶值,促進了出口增加。歐盟委員會測算,從去年3月以來歐元名義實際有效匯率貶值約5%,今後一年約拉升GDP0.3%。

  亞洲方面,儘管去年以來亞洲經濟表現出減速感,但在油價下降的順風下,東南亞和南亞經濟呈現回升勢頭。日本經濟研究中心預測,2015年中國、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5國出口將擴大,內需可期,實質GDP將呈增勢。其中,擁有人口優勢的印尼和菲律賓增速將達6%左右。

  亞洲經濟的增長也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油價下降,二是東盟將走向共同體,區內整合加速,産業結構,包括資本市場的一體化加快,基礎設施需求上升。近期,東盟提出“海上經濟走廊”構想,擬擴充主要港口,完善通關資訊化,緩解貨物積壓。同時,泰國、緬甸加大道路、鐵路、城市開發力度;印尼配合産業聚集,強化基礎設施建設。2015年底,東盟將完成共同體建設,區內基礎市場建設熱潮漸起,企業並購、産業重組和整合加速。去年東盟區內企業並購金額超過了日本。日本等國金融機構開始加大對東盟據點投入,區內經濟或將迎來産業升級期。

  近期印度政府公佈GDP新基準統計,2014年10~12月期實質增長率達7.5%。儘管統計基準年的變更引起各方對其增長率的質疑,但鋻於印度原油消費的80%依賴進口,油價下降不僅緩解了通脹困擾,也將減輕財政赤字壓力,降低生産成本,刺激個人消費,對印度經濟無疑是利好消息。據統計,10~12月印度製造業生産增加4.2%。

  去年10月,美聯儲終止量寬,反而引起各國追隨放鬆金融。日歐追加量寬,多家央行相繼降息,一度引起貨幣競爭擔憂,世界經濟泡沫化風險加劇。世界性量寬潮流有風險,但也有利好。央行量寬政策能否對經濟增長形成有效的刺激效果,取決於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及企業治理是否調整到位。眼下,各國均將經濟結構改革和産業結構調整視為應對全球競爭的資格賽。積極展開結構調整和企業治理變革,用好央行量寬和貨幣貶值,或將使世界性寬鬆金融政策在改善經濟增長環境上發揮有效作用。(文/劉軍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