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P2P行業盼與銀行合作:銀行更適合做資金託管

  • 發佈時間:2015-02-28 08:30:4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于德良

  隨著網際網路金融日益活躍和監管細則漸行漸近,商業銀行也加快了為P2P提供資金託管的腳步,2015年伊始,以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為代表的商業銀行已經開始進行破冰嘗試。

  金信網首席運營官安丹方表示,第三方支付資金託管存在合規性等諸多隱憂,對於第三方支付涉足財富管理和P2P同業這樣“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的行為提出質疑,認為相對於第三方支付,銀行更適合做P2P資金託管。

  同時,她建議監管層應儘快制定資金託管行業規範,由法律規定配套託管機構(銀行或第三方支付)的配合義務和服務內容,明確託管義務和相關責任,避免託管機構托而不管的情況再次出現。

  第三方支付資金託管存隱憂

  金信網首席運營官安丹方直言,第三方支付行業本身尚且不規範,央行也曾在收單等問題上對之進行懲處,而傳統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參與的託管模式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第三方支付公司並沒有專業能力參與投資監督,也沒有相關法規授予監督權力,換言之,第三方資金託管業務還沒有相應的託管資質;其次,託管流程的標準性及合規性無從確定,即便P2P平臺在第三方支付機構資金託管,也大都是支付公司按照P2P平臺的指令進行操作,其實也難以杜絕自融、虛構假標、跑路等問題。”安丹方表示。

  據了解,目前P2P平臺存放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所有資金,是統一存放在以支付公司的名義開具的銀行賬戶中。第三方支付內部賬戶之間的資金轉移,在銀行系統裏並不體現,即便支付公司挪用,銀行也無法有效甄別,這也是讓監管機構最為擔憂的地方。

  此外,業界對第三方支付資金託管在自律和系統安全性上也存在著質疑。平臺所有的借款人、所有的交易記錄來往的資訊都在第三方支付,按照現在的模式一家平臺只能固定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如果他們出現系統問題,P2P平臺的業務就要停止,而停止業務對於平臺的用戶也會造成損失。

  “把 P2P用戶資訊交給第三方支付,我們普遍有著三點擔心。一是,第三方支付如何做好內部自己的風控;二是,第三方支付如何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的服務;三是,第三方支付如何保證自己以後只做裁判員,不做運動員。”安丹方補充説,目前已經有第三方支付獲得大量P2P平臺數據的同時,業務開始涉足財富管理和P2P同業,這擾亂了市場秩序,也存在不公平競爭。

  事實上,不僅業內,監管層對於第三方支付資金託管也並不支援。在“新格局,新動力——P2P行業的監管與創新”主題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指出,P2P的資金託管應該在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資金託管容易造成風險傳遞、風險溢價,有可能數倍放大行業風險。

  業內盼與銀行合作

  2014年,有不少平臺也曾在過去一年中在探討與商業銀行進行資金託管的合作,不過真正實現銀行託管的平臺屈指可數。大部分銀行都還是 “只托不管”。託管範圍僅限于平颱風險準備金,並非為全部借貸資金,這就意味著在平臺投資人遇到兌付風險時,銀行只會動用P2P平臺被託管的準備金進行賠付,不對資金劃轉和可能的歸屬權爭議負責。

  業內人士指出,此前監管層方面對於銀行是否可以做P2P資金託管業務態度含糊,因此規矩慣了的銀行大都不願意輕舉妄動,部分銀行雖然已經開始搭建資金託管系統,但並沒有正式上線。

  金信網首席運營官安丹方認為,相對於2014年的謹慎,2015年伊始以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為代表的商業銀行對於P2P資金託管的態度變得更為積極了,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監管層在年初頻頻吹風支援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站在P2P平臺的角度,相對於第三方支付存在的諸多弊端,平臺更願意和銀行進行合作,也希望有更多的銀行可以參與P2P資金託管服務。目前,金信網也在積極的就資金託管問題和銀行進行接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