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中國投資?荷蘭媒體盤點無需害怕中國的五大理由
- 發佈時間:2015-02-28 07:22: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中國安邦保險集團全資收購荷蘭保險公司Vivat在荷蘭這個保險大國激起了很大的反響。據荷蘭線上中文網報道,荷蘭《共同日報》發文探討了這一“恐華”現象,文章以“我們對週日晚上(中餐館裏)的炒麵百分百地信任,我們購買那些以低廉的成本製作的(中國)服裝。但一旦中國投資者收購了荷蘭公司,接踵而來的就是一連串的無聊笑話和不信任感”為開頭。文章採訪了多位中國問題專家力證荷蘭人無需害怕中國人的五大理由。
理由一:被中國人收購後幾乎沒發生過什麼瘋狂的事
該文指出,荷蘭家喻戶曉的日用品連鎖商店Kruivat多年前就被李嘉誠的屈臣氏收購,但是這些年來裏面賣的貨品一點也沒有變,這足以説明荷蘭品牌被中國人收購後幾乎沒有發生過什麼瘋狂的事。荷蘭貿促會中國商會的董事會成員包德文(Boudewijn Poldermans)表示,有些人聲稱中國企業收購歐洲企業“是來偷點子的”,但這是個偏見,“這完全是胡説”。荷蘭國際關係研究所高級助理研究員高英麗(Ingrid d’Hooghe)則表示,中國企業希望在西方紮根,他們希望證明自己是一個可靠的合作夥伴。雖然企業常常和政府糾纏在一起,但是這種依附關係是雙向的,未必是有問題的。中國政府也無疑希望西方對中國有一個好印象。
理由二:我們非常需要中國人
該文指出,中國如今已經是世界經濟強國,中國人有錢來幫助荷蘭公司維持和發展生意。以前都是荷蘭從中國進口,現在輪到中國人從荷蘭進口和投資荷蘭。研究員高英麗對此表示,中國人除了收購企業之外,還想做其他更多的事情,但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不信任已經令中國人感到很厭煩,因為他們感到受抵制。
理由三:試著去了解中國人
該文指出,中荷之間存在著很大的文化差異。對於很多荷蘭普通人來説,中國總是和腐敗、霧霾和人權狀況不佳等負面事件聯繫在一起。但是這個印象並不全面,我們應該試著去更深層次地了解中國人。一開始,Vivat的母公司SNS Reaal也沒有想到過Vivat最終被安邦所收購。中荷商務顧問金瑪麗安(Marion Tijn-Tham-Sijn)認為,雖然並非所有的中國公司都是可靠的,但是你不了解的不一定就是不好的。西方人應該試著更多地去了解中國人。“荷蘭公司知道歐洲的哪個潛在生意夥伴可靠,但對中國企業卻無法判斷。現在是時候改變這一狀況了。”
理由四:中國人其實真的沒有竊聽我們
該文表示,一直以來,西方國家就擔心如果一旦和中國企業合作,可能會被中國人竊聽。荷蘭自民黨議員漢·騰·布魯克(Han ten Broeke)之前曾在議院中提問“負責荷蘭很大部分通訊設施建設的華為公司會否從事間諜活動”,但其在深入了解情況後改口表示:“相互信任是好的,若有效監督則更好。我在議會表示過對華為的擔心後,曾經和荷蘭皇家KPN電信集團的人聊過。看來沒有很多的理由繼續地不信任。”
理由五:要透過糟糕的第一印象多看本質
文章最後表示,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不信任,中國人自己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中國人的公關策略通常來説很糟糕。對此,包德文認為,如果中國企業在收購時立即表明收購的意圖,就會防止很多的猜測。這一點中國人還需要繼續學習。
附:近年被中資收購的荷蘭公司
1. Nidera
年貿易額達120億歐元的荷蘭糧食貿易公司,2014年被中糧集團收購了其52%的股份。
2. 海牙ADO足球俱樂部
年營業額達2500萬歐元(2013年)的荷蘭足球俱樂部,2014年被北京合力萬盛國際體育發展有限公司以800萬歐元收購。
3. TIP Trailer Services集團
在歐洲擁有4萬8千個卡車集裝箱、營業額超3億歐元的荷蘭運輸設備服務提供商,2013年被海航集團收購。
4. AVR
荷蘭廢料加工業巨頭,2013年被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9億437萬歐元收購。
5. Kruidvat、Trekpleister和ici paris xl
這三個荷蘭家喻戶曉的日用、健康保健和化粧品連鎖品牌,多年前已被李嘉誠旗下的屈臣氏收購。
6. Inalfa
世界行業排名第二的荷蘭汽車天窗生産商,2011年被北汽集團下的北京海納川汽車部件股份公司收購。
7. Darwind
荷蘭離岸風力發電機生産商,2009年被湘電集團收購。
據智庫美國傳統基金會的消息,在2005年至2014年六月間,中國總共向荷蘭投資約13億歐元,和其他歐洲國家相比還相對較少。(布魯塞爾2月2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