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給失血的地球開一劑“雲藥”

  • 發佈時間:2015-02-28 00:29:39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雲南,腳步所到之處都是“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村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畫面。據了解,曾經靠砍伐森林、毀林種地的農民,不僅不再砍伐森林,還主動植樹造林,有的村民甚至變成了護林員。

  這些變化讓人匪夷所思,但又毋庸置疑。雲南省究竟找到什麼保護森林的靈丹妙藥?

   利益是“失血”的根源

  通過谷歌全球森林消亡地圖看到,已經佔到2/3面積的紅色森林面積流失區域還在不斷地吞噬著綠色的森林覆蓋面積,一個“失血”的地球赫然在目。

  由此帶來的氣候變暖、水土流失等各種大自然的懲罰頻繁發生。雖然全球都在宣傳教育和立法保護森林,但人類自毀家園的行為,像癌細胞一樣無法遏制。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局面,説到底還是利益的問題。與眾多森林覆蓋面廣袤的地區一樣,山林茂密一直是雲南省的最大特點,森林保護也自然成了最大難題。

  “過去毀林耕種的問題非常嚴重,山裏人就算是再陡的山坡也要把樹砍了,種上玉米,那個坡陡到什麼程度呢,種個玉米苗都要用彈弓打上去,沒辦法,農民要吃飯啊,最後,實際他們也沒有多少收成,還是吃不飽穿不暖。”雲南省林業廳冷華副廳長告訴記者。

  雖然退耕還林使農民得到了補償,但要徹底解決森林保護的問題,關鍵還是給這些靠山吃山的農民找到提高收入的出路,轉變他們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方式。

  結合退耕還林工程實施,雲南省落實國家補助政策,按照“生態建設産業化,産業發展生態化”的發展思路,加大山區産業結構調整,使退耕還林成為發展山區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點。

  對於退耕還林願意種核桃樹的,不僅樹苗免費,而且從省到縣,每一級政府都有補貼。目前僅普洱市核桃種植面積就涉及到全市10個縣。截止到2013年,普洱市核桃每年綜合産值就達10億元,逐步實現了“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現在普洱市的核桃樹被當地老百姓稱為“致富樹”、“綠色銀行”、“養老保險”。

  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也是雲南省近幾年林業工作的重點。“靠山吃山是山區農民的現實,關鍵是怎麼個吃法。過去,我們主要在山上種糧食,種一山坡收一簸籮,破壞了環境還吃不飽。現在政府免費給我們樹苗,讓我們种經濟林果,還幫助我們發展林下産業,綠了山梁子又滿了錢袋子。”説起山區農民生産生活的變化,農民們也都有自己的賬要算,“1畝核桃地裏,可套種上7分魔芋和6分木瓜,一畝地可變成‘二畝三’,這樣一畝地的産值就達6800元。”

  “通過宣傳教育,現在農民也都知道毀林的後果非常嚴重,搞林果種植和林下種植養殖能夠帶來豐厚的收入,也就沒人願意再進山伐木毀林冒那個風險了。”普洱市思茅區魚塘村村支書記李忠有説,“現在農民也都知道砍伐森林對自然的破壞,會造成很多自然災害,所以咱們不僅不毀林子了,還義務當起了護林員。”

  截止到2014年底,雲南省236.5萬退耕農戶新增種植核桃、油茶、茶葉、竹子等具有增收潛力的樹種360.2萬畝,同時帶動325.5萬人發展特色經濟林、用材林、原料林等447.5萬畝,各類特色經濟林木正逐漸成為退耕農戶穩定的收入來源。

  資源變資産

  綠化,最難的不是種樹,而是願意種樹。

  2014年11月18日,雲南省林業廳廳長侯新華給西雙版納州動臘縣麼粉村民小組帶來了一群陌生人,他們都是省裏銀行的行長,這次來到麼粉村民小組,就是為了發放雲南省第一本省級的《林木木權證》和第一張林權IC卡。

  “你們領到林木權證的同時就得到了金融機構的直接服務,有了金融體系的支援,林農種的樹就變成了‘搖錢樹’。”侯新華拿著藍皮的《林木木權證》向村民解釋説:“而這張IC卡,不僅記錄著你們的林木數據,還有其他相關的金融資訊,銀行可以通過這個卡裏的數據給大家做一個綜合授信,在需要用錢的時候就能快速貸款,這張卡就是大家資源變資産、資産變資本的數字化載體。”

  據了解,此次權證的發放是對“四旁”或者零星種植5年以上或者胸徑超過10釐米以上的林木核發林木權證,樹種以橡膠、茶樹、珍貴用材樹種、其他用材樹種和經濟林木為主。

  改革開放以來,集體林權制度雖經數次變革,但産權不明晰、經營主體不落實等問題仍普遍存在,制約了林業的發展。為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産力,發展現代林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生態文明城市,作為林業大省,集體林業發展問題突出,2006年雲南省推出了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

  截至2011年6月底,全國集體林改基本完成,雲南等25個省(區、市)率先完成明晰産權、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全國確權勘界的集體林地24.67億畝,佔總面積的90%,發證面積21.2億畝,佔總面積的77.4%。

  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過程中,雲南省紮實推進各項配套改革,搭建林權流轉平臺、投融資平臺等,確保雲南省林權抵押貸款餘額連年穩居全國第一。

  2011年大理州在全省首家推出了經濟林木(果)權證抵押貸款工作,先後在南澗縣、永平縣核發權證抵押貸款試點。真正實現了“青山變金山、活樹變活錢、資源變資本”的目標。

  總結大理州經濟林木(果)權證核發暨抵押貸款做法,雲南省林業廳制定出臺非林地林木權證核發暨抵押貸款辦法,在全省全面啟動非林地林木證和經濟林果證發證工作,探索抵押林木購買保險模式和抵押監管機制,開展觀賞苗木、經濟林木抵押貸款業務。

  “這次林木權證確權發證,雲南林木與林地‘兩權分離’及非林地上種植林木權屬問題將得到妥善解決。”雲南省林業廳副廳長冷華告訴本報記者,“林木抵押融資瓶頸被打破,將極大調動社會資本注入林業産業積極性,這對鞏固和擴大雲南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成果,創新林業發展機制,增強林業發展活力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可見,林産確權成了調動農民和社會資本種樹積極性的核心關鍵。

  據了解,雲南省森林面積達到1914萬公頃、居全國第三位,森林覆蓋率達到54.64%,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約30個百分點。在林業改革方面,全省集體林地確權面積2.7億畝、確權率98.9%,成為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省份之一,也是西部地區率先完成明晰産權任務的省份。(記者范媛李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