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著手起草“安倍談話” 安倍如何“面向未來”

  • 發佈時間:2015-02-27 04:34:52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5日晚在首相官邸召集協助他起草二戰結束70週年講話、即“安倍談話”的專家首次開會。作為安倍的私人諮詢機構,這一專家會議將向安倍提供“素材”,但談話是否使用“殖民統治”“侵略”等關鍵詞,由安倍決定。

  專家會議 右翼扎堆

  專家會議共16名成員,包括10名學者、3名商界領袖、兩名媒體記者和一名國際援助人員,均由安倍親自挑選。

  美聯社報道,雖然安倍沒有選擇自己“同路人”中的一些極右翼分子,但成員中大約三分之一是他的各個政策諮詢委員會的常客,如知名右翼學者、國際大學校長北岡伸一。他主張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擴大自衛隊活動範圍,甚至可以到宇宙活動。

  報道説,安倍挑選了觀點較為中立的亞洲事務專家、歷史和政治學者白石隆、川島真以及來自偏自由派媒體《每日新聞》的山田孝男加入專家會議,給這個諮詢委員會的人員組成賦予了一些平衡,但其他一些成員則是出了名的歷史修正主義者。

  比如日本防衛大學名譽教授、和平與安全保障研究所理事長西原正。他2013年在保守派媒體《産經新聞》上撰文,誣指日軍在亞洲國家強徵隨軍“慰安婦”是“南韓編造”。西原曾説,應當修改1993年承認強徵“慰安婦”並道歉的“河野談話”,同時建議安倍“小心”修改,不要一下子全盤否認。

  又比如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中西輝政。他是日本右翼學者的代表人物,一向以否認日本侵略歷史著稱,支援安倍參拜靖國神社。還有企業家堀義人。他2012年聲稱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是“自衛”,還主張“安倍談話”要與過去的道歉“完全不同”。

  解讀

  右翼影響不容忽視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教授指出,專家會議中的右翼人物早在安倍2006年至2007年首次擔任首相時,就成為安倍的智囊,對安倍的歷史觀、戰爭觀和內外政策産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當天的會議推選北岡擔任代理主席,推選日本郵政株式會社社長西室泰三擔任會議主席。劉江永介紹,西室過去5年擔任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日方首席委員,在日本德高望重,為促進中日關係改善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是各方比較能接受的人。

  如何措辭 態度曖昧

  專家會議將每月召開一次座談會,總共5次左右,並在8月前向安倍匯總報告。北岡25日在會後説,戰後70週年首相講話“政治和外交意義重大”,專家會議將思考能成為“安倍談話”素材的內容,但不會決定安倍具體説什麼。

  “安倍談話”將在今年“8·15”日本無條件投降70週年之際發表。

  1995年,時任首相村山富市在戰後50週年講話中首次明確承認日本“殖民統治”和“侵略”並表達反省和歉意,史稱“村山談話”。10年後,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的戰後60週年講話沿襲這一表述。安倍雖然表示將總體繼承以往談話,但就是否保留“關鍵詞”態度曖昧。他1月下旬説,不會原封不動地沿用“殖民統治”、“侵略”、“道歉”,而將另起爐灶,體現對戰後歷史和日本未來發展的思考。

  安倍25日在會上給專家討論“定調”,提出“安倍談話”起草過程的“五大論點”,包括日本從歷史吸取了哪些教訓,日本戰後如何為國際和平作出貢獻,今後應當為地區和國際社會作出哪些貢獻,強調談話要“面向未來”,要重視他提出的“積極的和平主義”理念……唯獨沒有提及“道歉”。

  會議主席西室會後告訴媒體記者,就“殖民統治”“侵略”等措辭,“我們無意告訴首相他的講話應該加入或者不應該加入某些關鍵詞。”

  解讀

  安倍試圖淡化侵略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認為,從現階段安倍政權透露的資訊看,安倍屆時可能抽象地表示繼續堅持“村山談話”和“小泉談話”的立場沒有改變,但是,他會儘量回避“侵略”“殖民”等關鍵詞,回避“村山談話”中對戰爭的定性、對鄰國的歉意。安倍會對涉及戰爭的歷史表示反省,但這種反省,可以在日本的語言、社會氛圍下作多種解釋,而安倍的意圖是淡化侵略,只對“戰敗”進行反省。

  各方勸告 切勿孤行

  連日來,日本政壇朝野、社會各界有識之士以至王室成員對安倍發出直接或間接勸告,希望“安倍談話”能夠明確繼承“村山談話”和“小泉談話”。

  最大在野黨黨首岡田克也25日説,人們對安倍的歷史觀有“憂慮”,戰後70週年首相講話需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安倍應當把個人觀點放在一旁,傾聽各方意見。當天早些時候,自由民主黨副總裁高村正彥説,“安倍談話”如果能越清楚地繼承“村山談話”和“小泉談話”,就越能著眼于“日本的未來”。先前,日本前國會眾議院議長河野洋平、自民黨總務會長二階俊博也公開表達類似意見。

  日本皇太子德仁在55歲生日前的新聞發佈會上説:“雖然我出生於戰後,沒有經歷過戰爭,但是,在戰爭記憶逐漸淡去的今天,謙遜地回顧過去,向對戰爭沒有直接認識的下一代正確傳遞悲慘經歷和日本走過的歷史道路,十分重要。”

  日本共同社援引一些分析師的話報道,如果“安倍談話”出現“倒退”,將引發中國、南韓等亞洲鄰國反對。今年是日韓邦交正常化50週年,安倍希望借此機會改善雙邊關係,實現與南韓總統樸槿惠的首腦會談。如果“安倍談話”沒有繼承“村山談話”的歷史認識,勢必會導致因“慰安婦”問題、歷史問題而惡化的日韓關係更加緊張。日本的盟友美國同樣關注“安倍談話”是否有助於改善日中、日韓關係。

  解讀

  重點將在戰後貢獻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説,安倍強調“戰後70年”,但日本對外侵略擴張並非起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今年也是馬關條約簽訂120週年,日本從那時起就開始對外侵略,安倍把時間段限定在二戰,試圖把以前的涉及釣魚島問題、台灣問題的歷史一筆勾銷,這一政治意圖比較明顯。”劉江永説,“安倍談話”的重點將不在於對歷史的回頭看,而在於強調日本在戰後70年作為和平國家,如何為世界作出貢獻,同時強調日本在今後要在國際上發揮更大作用。只是,“發揮作用無可厚非,但要看是正面還是負面,是否有利於和平發展,是否有利於日本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否有利於日本與鄰國建立新的關係,實現民族和解,實現雙贏或者是多贏,問題關鍵還是在此。”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