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個縣科技局長的可持續“保衛戰”

  • 發佈時間:2015-02-27 01:31:0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位於鄂西北的竹溪,深山出珍稀。交通不便、人才匱乏,卻有著豐富的生物物種,適合藥用植物黃姜的生長。時隔近兩月,記者仍記得去年12月23日從武漢去竹溪的路,一夜火車過後,仍需乘汽車翻山越嶺兩個多小時才到縣城。

  二十世紀初的竹溪卻沒有深山裏的蔥籠,黃姜加工後提煉的皂素,是激素類藥物必不可少的成分。經過上世紀90年代的發展,黃姜的種植和深加工逐步成為全縣的支柱,農民致富的當家産業。竹溪河的水卻成了劣五類,一噸皂素的生産需排放上千噸酸性廢水。

  國家和省市下達“最後通牒”,2007年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黃姜加工企業一律被關停。一時間,企業關閉,黃姜價格每斤由原來1元多跌到幾角錢,姜農損失慘重,黃姜爛在地裏,種植面積從5萬多畝銳減到幾千畝。

  要挽救黃姜産業,就必須攻克治污技術關。早在2002年,時任環保局長的謝從明已經在四處尋找治污之術。

  2004年,在湖北省科技廳等單位舉辦的黃姜治污技術攻關招標會上,來自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一舉中標。謝從明在會上認識了技術帶頭人洪岩教授,並“盯”上了他。接下來,謝從明十余次跑到武漢,找時任地大副校長、現任校長王焰新“求情”,求學校能將洪岩團隊派到竹溪安營紮寨。

  2006年,謝從明從環保局輪崗到科技局。與他談話的領導百思不解,按照資歷謝從明可以挑選一個更好的部門。領導看他堅持要去科技局,就問他有什麼要求,謝從明請求把黃姜皂素清潔化生産技術的攻關交給科技局。

  技術攻關開始有了眉目,到了中試階段,需要200萬元購買生産設備。這成為科研團隊一大難題。謝從明得知後,果斷拿出個人房産證和工資,外加個人信用,從銀行貸款200萬元。

  當時有人不理解。謝從明説:“這個責任我必須承擔起來,因為如果沒有這筆錢,項目就可能半途而廢。我看好這個項目,看好團隊能力。當然,我也不怕失敗,失敗了再找辦法。”

  2006年底,黃姜加工的無污染生産技術難題終於被攻克,治污設備達到國家規定排放標準,並通過了專家評審,取得環境資格認證,在國內首次實現黃姜加工清潔生産。黃姜加工業重整旗鼓,姜農重拾信心,全縣黃姜種植面積恢復到3萬多畝。

  竹溪河清了,支柱産業保住了。

  除了黃姜産業,謝從明一直尋找創新機遇,凸現科技工作顯示度。在竹溪縣,高新技術産業招商辦、生物醫藥産業招商辦、魔芋辦、茶葉辦、藥材辦等專業辦公室,均挂靠在縣科技局,年安排産業及重點工程資金過億元。科技局年實現科技招商過億元,建設産業基地過萬畝。2013年,僅科技招商就完成2.4億元。

  有人説:“你都50多歲的人了,還這麼拼命的工作為啥?”聽到這些,謝從明笑笑,“黨和政府需要我幹的,對竹溪發展有利的,我認為是對的,我都會努力去幹、還要幹好。”一個偏遠的山區小縣獲得了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還拿到國家支撐計劃、國家中藥行業重大專項、省政府重大專項。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通過近些年的軟性引才,竹溪縣科技局使活躍在竹溪縣企業、田間的專家教授達到200多人,其中有院士7人,簽訂校縣合作協議21份。高新技術産品從2006年的1個發展到現在的20個,高新技術企業3家,實現了零的突破。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個、校企共建研發中心4個,3家企業加入了省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