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球資本流動分化 亞洲爆發危機可能不大

  • 發佈時間:2015-02-26 07:56:2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匯率引發各大經濟體資本摩擦

  根據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最近一次發佈的數據,截至2月18日的當周,全球所有股票基金吸引到63.6億美元資金凈流入。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在過去四週內第三次吸引到資金凈流入,其中,俄羅斯及印度兩大金磚國家的股基吸引到超過2.5億美元資金,但離岸中國股基遭遇約3億美元資金贖回。

  新興市場的資金流看似回暖,但尚無法抵消前一階段的恐慌性大“失血”,尤其是亞洲新興市場。截至1月,投資者連續第7個月從亞洲新興市場基金撤資,自去年11月末以來的撤資總額超過130億美元。

  不過穆迪表示,儘管全球經濟增長疲弱、中國相關風險及高杠桿率可能帶來潛在威脅,但亞洲宏觀經濟基本面仍將繼續對亞洲各國和地區的信用品質形成支撐。同時,穆迪上周給中國的最新評級為Aa3/展望穩定。

  當世界經濟迎來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七年之癢”,各大經濟地殼板塊間的摩擦依舊清晰可見。美國貨幣政策趨向正常化的當口,越來越多貨幣當局開閘放水,不平衡經濟基本面及匯率走勢讓金融市場和全球資本流動出現分化。

  分化帶來危機的擔憂在多位新興市場經濟學家中蔓延,債務及資本外流成為兩大關鍵詞。但一些接受上證報採訪的專家認為,金融市場和全球資本流動引發系統性危機的可能性較低,更多焦點集中于局部經濟體。

  資本外流頻頻上演

  根據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最近一次發佈的數據,截至2月18日的當周,全球所有股票基金吸引到63.6億美元資金凈流入。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在過去四週內第三次吸引到資金凈流入,其中,俄羅斯及印度兩大金磚國家的股基吸引到超過2.5億美元資金,但離岸中國股基遭遇約3億美元的資金贖回。

  新興市場的資金流看似回暖,但尚無法抵消前一階段的恐慌性大“失血”,尤其是亞洲新興市場。截至1月,投資者連續第7個月從亞洲新興市場基金撤資,自去年11月末以來的撤資總額超過130億美元。

  相較于股票基金,匯市對資金波動更為敏感。截至本月中旬,由彭博監測的20種發展中國家貨幣組成的一籃子貨幣今年跌幅為3.3%,創出彭博1999年開始跟蹤其表現以來的最低水準。

  與此同時,借入大量低息美元貸款的亞洲公司也面臨風險。美國的加息前景讓美元在利差優勢的推動下節節攀升,伴隨經濟增長放緩開始侵蝕企業的利潤,在支付美元債息時它們需要更多本幣。

  有外媒分析稱,這種情況讓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記憶重現。當時亞洲當地貨幣兌美元匯率大跌,那些借入美元貸款的企業難以償還債務令銀行面臨壓力。

  另一項線索來自信用基本面。根據摩根大通的數據,去年新興市場評級被下調的數量超過上調,這已經是連續第二年出現這種情況。評級機構大公國際近日預計,今後幾年可能再度發生全球金融危機,甚至可能比2008年的金融危機更嚴重。但部分跡象都已出現,比如債務越來越多,歐美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不穩定。

  其中也涉及不少對中國的擔憂。根據Markit和彭博匯總的數據,跟蹤中國內地股票的美國最大交易所交易基金空頭倉位佔發行在外份額的比例在23日達到6.3%,而在去年年底,這一比例僅為0.1%。

  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日前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5年年會”上表示,美國貨幣政策趨向正常化,美元匯率走強對國際資本流動的格局會帶來深刻的影響。而新興市場很多結構性的問題、脆弱性的問題逐步暴露,面臨著資本流動的衝擊。

  爆發系統危機可能性低

  不過,一些分析表明,昔日金融危機爆發時的基本面與如今有著相當明顯的差別。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與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相比,今日亞洲的經濟大環境已今非昔比。當時,亞洲多數貨幣都與強勢美元掛鉤;隨著美元走高,亞洲貨幣也會上行,給該地區的競爭力帶來壓力。而當危機發生時,這些貨幣就會與美元脫鉤,本幣急劇貶值使得一些國家難以償還龐大的外債,而這些外債曾對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兼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是不贊成人民幣貶值的。他24日在海外媒體撰文指出,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曾抵擋住人民幣貶值的誘惑——這一決定在阻止地區金融傳染方面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如今也必須這樣做。在煉化寬鬆的無序環境中,這一點尤為重要——中國的貨幣錨作用比20世紀90年代末更加重要。戰略是中國最大的優勢。中國官員曾一再成功應對了意料之外的狀況而沒有喪失長期戰略目標眼光。他們應該繼續努力保持這一紀錄,用強勢人民幣作為一種激勵讓改革和再平衡措施如虎添翼,而不是將它作為倒退的藉口。中國絕不應該退縮。

  如今匯率水準基本上由市場中有多少投資者買賣來決定,同時會隨著壓力上升而進行調整。而政府也擁有更強的實力來應對針對本幣的投機行為、或是將危機扼殺在萌芽狀態。

  巴克萊經濟學家Waiho Leong對上證報表示,發生全球系統性危機的可能性較小,因為大部分央行已經有警惕心並積極對抗通縮。

  這種對抗集中反映為大批央行在近期採取降息等寬鬆舉措。據土耳其央行網站24日發佈的聲明,該行將基準一週回購利率、隔夜借入利率以及隔夜借出利率同步下調。以色列央行本週意外將基準利率下調至創紀錄低點0.1%,而上周印尼央行也意外在三年內首次下調基準利率,從而加入全球各大央行寬鬆貨幣政策的行列。

  Waiho Leong(梁偉豪)表示,這意味著,局部性問題可能更受關注。“有可能我們會在新興市場突然出現有特定的壓力點,尤其是在那些基本面相對薄弱的地區如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EMEA)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或者是那些能源凈出口經濟體,比如拉丁美洲。”

  他表示,“我們沒有在亞洲看到相同的壓力點或較弱的基本面。事實上,伴隨原油價格持續位於低位,亞洲的基本面相較于其他地區會好轉。我們可能會稍微被其他地區的衝擊影響,但是亞洲不會是震中。”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本月預計,儘管全球經濟增長疲弱、中國相關風險及高杠桿率可能對該地區的表現帶來潛在威脅,亞洲宏觀經濟基本面仍將繼續對亞洲各國和地區的信用品質形成支撐。穆迪指出,健康的外部脆弱性指標、貨幣政策的可信度以及油價的下跌和經濟改革動力所帶來的正面影響都將對亞洲形成支撐。該報告同樣認為,亞洲將成為全球油價大跌的主要受益者,原因是該地區是能源凈進口地區。

  而針對中國,穆迪上周給出的最新評級為Aa3/展望穩定。穆迪稱,這一評級受到較高的經濟抗壓能力和極高的財政穩健性所支援。該機構表示,為了抵消2009 年全球衰退的即時影響,中國推出了特殊的刺激政策。雖然這可能會在未來産生相當規模的或有負債,但若中國經濟增長依然強勁,則其充裕的財政緩衝空間可能足以應付這些或有負債。中國的整體政府債務與大部分評級相倣的國家相比較低,加上外債水準極低,所以政府財政得以免受全球金融市場動蕩所影響。

  Waiho Leong預測,投資者仍會購買相對安全的亞洲資産,但他們會等到美國第一次加息之後再行動,並且會選擇那些有好的長期結構性改革故事地區的高收益亞洲資産,例如印度和印尼。他們也會購買那些被低估的中國股票。(記者 王宙潔)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