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挺進文創業 探索攻克“輕資産”難題
- 發佈時間:2015-02-19 09:05:12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2月19日電(記者吳雨)今年賀歲檔影片競爭激烈,僅大年初一就有8部大片同日上映。就在文化消費進一步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文化創意産業也逐漸成為不少商業銀行業務結構轉型重點。各家銀行積極創新融資方式,直面“輕資産”企業“看得見、摸不著、抵不住”的問題。
“去年星美的院線從67家一下增長到98家,這和從銀行渠道拿到2億元的低成本信貸是分不開的。”星美國際集團副總裁楊榮兵告訴記者,“而就在幾年前這類企業還是銀行比較‘嫌棄’的客戶。”
儘管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一直飛速發展,但在銀行眼中,院線行業的影院多半是租的樓宇,沒有可供抵押的不動産,也沒有應收賬款和存貨,這類“輕資産”的文化企業不找第三方擔保就很難“放心”。這無形中也推高了企業的融資成本,給企業發展扯了後腿。
“只要肯花工夫深入行業進行研究,星美國際這類‘輕資産’的文創企業並不是燙手的山芋。”中信銀行北京三里屯支行負責人戰世吉表示,“我們探索把院線現金流運轉作為防範風險的突破口,通過系統監測院線流水,銀行可以清楚每一天的票房收入、成本費用、資金餘額等,企業和銀行之間的資訊對稱問題解決了,風險也就緩釋了。”
不到一年的時間,文創企業就從以前的“不可合作類”變為了該支行信貸投放的重點區域,佔到支行所有信貸投放量的30%。而“權利擔保+現金流交易流管控”等創新模式也逐漸成為中信銀行控制文創類企業風險的有效手段,推動該行開發了星美國際、樂視股份、奧飛動漫、萬達文華等一大批代表性文創類企業。
隨著國家加大對文化創意産業的扶持力度,包括中信銀行在內,不少銀行都“嗅”到了這塊“大蛋糕”未來的前景,下工夫找尋攻克“輕資産”企業的辦法。
工行圍繞核心企業推廣供應鏈融資産品“影視通”,把多部電影打包,集合放款,支援了《唐山大地震》《大魔術師》等多部影片;浦發銀行引入風險投資機構,參與了《小時代》《歸來》《後會無期》等多部影視作品;招商銀行和華夏銀行也都有專門針對文創企業的信貸産品“文創貸”。
“在瞄準文化創意企業發力的背後,是銀行在融資服務方式上轉型的渴求。”中信銀行現代服務業金融部副總經理王海雲表示,在“新常態”的背景下,銀行傳統業務模式受到挑戰,正努力從重資本資産業務向輕資本資産業務轉變,文創、旅遊、教育等現代服務行業正符合銀行轉型的思路。
文化産業體系龐雜,運營形態各異,對銀行來講是個全新領域。儘管目前已有不少針對文創企業的信貸産品,但銀行的目標客戶還多集中于有一定知名度和資産規模大公司,與中小企業的合作不多,融資工具創新的步伐較為緩慢。
浦發北京分行零售業務管理部副總經理柳棟表示,“面對藝術、動漫、音樂等領域的‘輕資産’融資時,銀行對於産品版權的價值評價經常拿不準,交易平臺缺乏數據積累,評級缺乏權威機構,版權流轉途徑少之又少,極大阻礙了版權質押等新型融資手段的創新。”
專家認為,我國正在步入文化産業發展的黃金時期,銀行應抓住機遇,通過探索發行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並購債券等創新融資工具,建立一套完整的文創企業服務體系,滿足中小文化企業融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