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氣象寶”成了致富寶

  • 發佈時間:2015-02-19 03:34:3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杜 芳

  一走進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馬咀村,就看到一塊大的電子顯示屏矗立村頭,顯示屏上正醒目地滾動著當天的天氣實況,頗有現代氣息。離顯示屏不遠處,自動化的氣象觀測站正高速運轉,實時傳遞著觀測資訊。不一會兒,村頭的大喇叭開始播放氣象預報,聲音響徹整個村莊。

  “多虧了這些氣象資訊,我今年種植的櫻桃長得特別好。”馬咀村村民李學龍説,當下正值櫻桃樹的萌芽期,記者看到李大爺的櫻桃樹上已經是新芽滿枝。

  “以往想知道天氣情況,都是在電視上看天氣預報,局部有雨這類資訊太模糊。就我這大棚而言,溫度濕度棚內和棚外都不一樣,我需要掌握更細緻的小氣候資訊以保障種植管理。”李大爺説。

  並非李大爺“矯情”,對農業生産而言,關鍵農時的氣候條件差之毫釐,最終的産量都可能失之千里。李大爺種植的大棚櫻桃更是如此。“一朵花就是一個櫻桃,一斤櫻桃平均下來賣三四元錢,第一年種植因為沒有掌握好溫度,樹上的花掉落了一地,當年損失慘重。”李學龍説。

  如今,氣象服務走進耀州區各個村莊的田間地頭。記者看到李大爺的大棚內懸挂著各種測溫測濕的儀器設備,這些被李大爺親切地稱為“氣象寶”的設備可以對農作物的生長環境進行24小時嚴密監測,便於農民隨時調整棚內通風和溫濕度。與此同時,馬咀村許多櫻桃大棚還安裝了報警儀,一旦棚內溫濕度達到臨界點就會報警,報警資訊直接發送到農民手機上。而報警後,會有工作人員聯繫氣象部門分析原因,提出對策。過去的“看天吃飯”,變成了如今的“問天種田”。

  讓氣象精細化服務敏感的農業生産,是氣象系統近年來實施的創新舉措。記者就地採訪了許多農戶,聽得最多的就是農民們表示致富離不開氣象服務。“自從有了氣象部門的幫助,我們村民的收入不斷攀升!”“多虧了氣象部門的幫助,我家的蘋果品質特別好,賣上了好價錢!”……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談論著。

  像馬咀村這樣的氣象防災減災示範村在耀州區共有10個。一年來,這些村的農民種地更加輕鬆,種植管理更加精細,效益顯著提升。

  除此之外,耀州區整合資源,建成了“耀州區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中心”和“耀州區氣象為農服務中心”,完善鄉村預警資訊發佈平臺,組建了以“大學生村官”和村幹部、專業合作社、種植養殖大戶為主的氣象資訊員隊伍,鄉村氣象服務“綠色通道”初具雛形,有效減少了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