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舌尖上的春節:特色美食托起濃郁家鄉年味兒

  • 發佈時間:2015-02-18 11:08:1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太原2月18日電(記者王學濤)春節,作為中國第一大傳統節日,不僅意味著闔家團圓,還飽含著濃郁的美食文化韻味。

  在中國北部省份山西晉西北、晉東南地區,老百姓過年有做“黃兒”的風俗。在當地方言裏,“黃兒”諧音“和”,因此過年吃黃兒有美好的寓意。春節前夕做好後保存起來,一直吃到來年開春。

  記者走進山西靜樂縣神峪溝鄉張貴村,52歲的郭清蓮正忙得不亦樂乎。她盤腿坐在灶前,挽起袖子,一會兒將和好的面糊倒在鏊子上,一會兒用鏟子把肉餡攤在餅上,一會兒對折後拿出,應付自如。

  郭清蓮告訴記者,攤“黃兒”處處體現了農家人的智慧。糜子做面,鏊子為鍋,攤黃兒前,需要將農家的大鍋拿下來,用泥支起攤黃兒的架子,攤的時候,四個鏊子三個蓋,熟一個摘一個,鏟一個燒一個再蓋一個,既減少了揭蓋次數,又不容易忘記黃兒烙制的時間。

  24歲的趙麗是一名幼兒園老師,春節放假後在家裏和家人一起做起了“黃兒”。她説,“黃兒”有好幾種吃法。既可以做過年的美食,也可以把“黃兒”挂在外面風乾當零食吃,還可以把做好的“黃兒”凍在罐子裏,到春天解凍了甜甜、涼涼的,當飲料喝。

  “雖然外面有賣的,但總也沒有家裏做的好吃。過年一家人吃‘黃兒’,寓意和和氣氣。”趙麗説。

  在位於晉東南的竇莊村,74歲的賈樹渠是全村有名的做糕好手,尤其擅長做插花糕。記者在現場看到,插花糕的製作工藝非常複雜,僅刀具就需要七八種,各式各樣的花鳥魚蟲不僅靠手捏,還要用刀具雕刻,麵食部分做好後,還需要在頂部插花。

  “這個是農村的文化和藝術,主要是奉神的,插花糕也寓意節節高。”賈樹渠告訴記者,要完成整個做糕、插花的全過程需要四五天的時間,現在只在過年的時候做,他已經收了徒弟,希望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事實上,除了饅頭外,人們還會特意製作一些麵食以示吉慶。棗糕、年糕自然是少不了,除此之外,人們還把發好的面捏成花鳥魚蟲各種形狀,期盼新的一年和和美美、順順利利。

  太原市民韓青過年回到了河北老家,媽媽早已把過年的美食準備好。與自己記憶中的場景一樣,馱著元寶的“刺猬”饃饃跳到了門框上,“金魚”饃饃守候在水缸旁,而“小蛇”饃饃則鑽進了米缸裏,各自守衛一方廚房重地,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隨著時代變遷,雖然飲食文化也在發生變化,但仍有不少人願意堅守傳承下來的年文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