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壽資産富蘭克林總裁陳東:看好今年H股

  • 發佈時間:2015-02-17 10:34:3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回顧過去8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的歷程,參與港股IPO是保險機構出海投資的第一站,投資股票二級市場是第二步,而第三步才是配置境外債券。今年,這三方面的投資都存在良機,應提早進行戰略佈局。

  參與IPO機會多多

  參與港股IPO是不少保險公司投資香港市場的重要途徑,這兩年又延伸到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的IPO。

  但與A股IPO不同,港股IPO的盈虧機會對半,並不是穩賺不賠,如果在IPO個股研究方面下工夫,還是可以獲取穩定收益的。我們公司在香港是最早系統性運用打新股和參與增發策略進行投資的資産管理公司,一開始是用保險資金來投,到2012年4月發了一個第三方的私募基金,投資範圍就是港股和美國中概股IPO和批股。該基金到2014年底,共2年零8個月時間,累計凈回報率達到36.9%,大幅跑贏同期的恒生指數,而且基本沒有什麼回撤,投資者比較滿意,2014年被美國的《對衝基金管理週刊》評為大中華最佳基金。

  相比2014年有諸如阿里巴巴、中廣核等大型優質公司的IPO,2015年可預見海外上市的大型公司較少,因此,2015年港股IPO的投資機會可能少於2014年。在中概股方面,不少科網股還會選擇在美國上市,中概股IPO今年依然會比較活躍。

  香港的批股有兩種形式,一是增發或定向增發,二是老股的大宗交易。目前看,2015年港股的批股會有很好的投資機會。光是1月份,就有中信證券海通證券、銀河證券三大券商宣佈在香港進行定向增發,相信會有更多H股公司在香港進行定向增發或者是非定向增發,這些機會對於險資境外投資而言,都是不錯的選擇。

  不要錯過H股最佳時期

  除了參與IPO,積極參與二級市場投資也是險資海外資産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個人非常看好2015年港股市場。因為2014年香港市場表現相對不太好。在A股大漲50%多,美股也漲10%多的情況下,恒生指數卻只漲1.3%,這對頗受美股和A股雙重影響的港股來説是比較罕見。相比之下,國企指數(H股)漲幅相對好一些。

  與A股市場不同,影響香港市場漲跌的有兩大因素:第一,中國的基本面;第二,歐美的流動性。如果按照這個邏輯看,中國基本面不好,歐美流動性又不流入,港股就很難漲起來。據統計,香港市場中70%是外資,其中的46%又是歐美資金,這是拖累港股很重要的因素。

  除了上述兩個因素,還應該看見美元的升值對於新興市場的負面影響,歷史上每逢美元升值,資金就回流美國,新興市場往往表現不佳。

  在中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美國預期加息大背景下,如果光依靠中國基本面和全球流動性來支撐香港股市恐怕很難。但從估值角度來看,恒生指數估值目前較低,其動態市盈率差不多是説是全球大型股市中最低的了,而H股指數的估值比恒生指數估值甚至還要低。因此,港股整體出現大跌風險比較小。

  説今年港股有機會,是因為港股存在一個結構性大機會,就是港股裏面H股。去年在A股這輪行情起來之前,H股比A股貴10%,但A股漲了50%,H股漲10%,變成H股比A股便宜30%;原因是A股漲幅太快。香港的投資理念還是比較傳統價值型,理解不了內地説的“風來了,豬也能飛起來”的投資邏輯,所以,外資基本沒有參與這輪A股的上漲,H股也沒有明顯加倉。

  因此,從A股投資者的估值角度看,H股確實存在非常好的系統性機遇。首先從估值角度來看,無論縱向比較和是橫向比較,H股都是非常便宜的;第二,巨大A/H股差價是最近十年的第四次高點,前三次的差價平均都在一年左右時間抹平,即使A股上漲,差價不會一時收窄,還會繼續帶動H股上漲,取得絕對回報;第三,港股通成為打通兩地投資者參與對方市場的十分便捷的通道,這是以前沒有過的事情。第四,大多數兩地上市公司的H股流通盤比A股小,推動追漲行情所需資金較低。A股最多的時候一天成交量1萬億人民幣,港股最多的時候一天成交量1000億港幣,A股的流動性通過港股通稍有流入,H股就會有反應。

  綜合來看,H股具備取得較好相對收益和絕對回報的條件,是今年香港股票市場最確定的投資機會。投資策略方面,建議佈局A/H高溢價、流動性較強、基本面較好、在港股通標的範圍內的H股。

  從A股去年的行情來看,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傳播和資金的流動是非常迅速的,所以,今年一定要佈局H股,而且要提前佈局,不要錯過最佳的時期。

  可以佈局債券投資

  境外債券在過去幾年都不是險資海外投資的選項,其邏輯既正常又簡單,一來內地利率産品收益率比境外高,在大資管背景下有諸多高收益的非標産品可供選擇。第二,人民幣升值;人民幣2014年以前每年升3%左右,換匯出海投債得不償失。因此,過去這些年做海外的債券投資對內地保險公司來説是不合算的。

  那麼,2015年海外債券投資是否機會浮現了呢?

  我們看到,在以香港為主的亞太區債券市場中,美元債券佔81%,港幣債券佔比17%,離岸人民幣債券佔2%。三種貨幣總存量約7千億美元。人民幣債券少主要原因是只有中國企業到海外發人民幣債融資。

  現在看來,隨著中國銀根逐漸偏向寬鬆,收益率下行趨勢應能持續。相反,美國正步入加息週期,美元債收益率上行動力漸漸增強。美元從2014年第四季度開始走強,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壓力漸趨明顯,以美元計價的債券可帶來除票面收益率以外的匯價收益。

  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一種趨勢了,就是國內利率不斷往下走,政府也是想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我們國內無風險利率確實太高了,會有一個逐漸下降的過程。我們曾做過研究,凡是一個國家只要經濟增速從高速放緩為中速,無風險收益率一定下降;凡是一個國家只要人口進入老齡化,無風險收益率一定下降;凡是一個國家搞利率市場化改革,從改革中間到改革結束,無風險收益一定下降。中國三個條件都符合,長期看一定是下降的。因此,境內外利差收窄是可以預期的,這是境外債券投資的第一個邏輯。

  第二個邏輯,人民幣匯率變化。去年人民幣自匯改以來第一次對美國貶值,貶值2.42%,今年年初到現在也繼續貶。如果我們去香港買一個BBB評級的,本來利差縮的很窄,再加上去年人民幣兌美元貶了,其人民幣收益率就好于在國內買AAA債的收益率。我們判斷,人民幣2015年對所有貨幣一定是升的,但是對美元應是繼續輕微貶值的。

  因此,險資投資境外債券,2015年儘管還沒有到大規模進行的時候,但是最起碼要準備和開始佈局了。畢竟,在境內外利差收窄和人民幣對美元走弱的兩大趨勢下,境外市場已經可以找到與內地同樣安全、但收益率又比內地高的債券投資機會了。

  就如同過去5年,保險業誰率先在大資管和非標産品佈局,誰就能有效提升今天的整體投資收益率一樣。我在這裡大膽預測,未來5至10年,保險業誰率先佈局全球資産配置,誰就有望奠定未來投資的勝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