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滴滴專車被禁 究竟是誰動了誰的奶酪

  • 發佈時間:2015-02-17 08:47:11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滴滴一下,馬上出發!”叫車軟體發出的甜美聲音令許多人倍感親切,憑藉著高額補貼和煥然一新的服務,一夜之間冒出的大量專車讓一些習慣打車出行的人群看到了新的希望,滴滴公司推出的“滴滴專車”服務在一定時間內以車輛檔次高、司機服務好等良好形象廣受歡迎。

  但是,在乘客們對打車軟體叫好後沒多久,前段時間,在江蘇南京卻發生了的哥為抵制專車集體卸載打車軟體的冷暴力事件,緣由是專車服務的興起,會搶走計程車司機的一部分生意。由於各打車軟體公司都在發力推專車服務而冷落了的哥利益,的哥這番鬧騰頗有些失寵後的憤怒情緒,甚至有些威脅到打車軟體的存亡命運。

  不過,的哥雖然心裏邊委屈被專車搶了生意,攻擊的炮口直接指向專車服務可能存在的黑車非法經營問題。事實上,如果按照快的、滴滴等打車軟體公司的初衷,合理的營業模式應該是加價叫車服務。打車軟體就是為了優化打車效率的,在大家都普遍頭疼的高峰打車時間段,通過加價功能,不僅司機可以直接獲利,打車軟體公司也可獲得分成。

  然而,滴滴專車在2014年8月份推出後沒多久,上海市交通委宣佈:滴滴專車是黑車,營運不合法,隨後又在12月25日晚間對12輛滴滴專車進行查扣,其中5輛車駕駛員被行政罰款各1萬元,剩餘7輛車尚在調查取證中。

  2015年1月6日,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到北京首都機場查處黑車,並表態稱將堅決打擊借助叫車軟體從事非法運營的黑車。在執法的一個小時中,交通執法總隊查獲2輛專車,各罰款2萬元。

  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表示,將集中主要執法力量加大對各類“黑計程車”的打擊,並有針對性的重點檢查“易到用車”、“滴滴專車”等利用叫車軟體非法運營的“黑計程車”、“克隆計程車”、盤踞在重點場站地區擾序“黑計程車”等三類嚴重擾亂出租汽車運營秩序的行為,一經發現一律依法從嚴查處,高限處罰。

  儘管滴滴方面回應堅稱滴滴專車的車輛不是“黑車”且可以保障安全。但此次查處將受到直接影響。有司機透露,已接到公司通知儘量不接去機場、火車站等訂單。

  “滴滴專車”突然被有關部門明令禁止,是專車的出現影響了計程車運營市場的正常收入,還是“滴滴專車”觸動了市場經濟的哪根敏感動脈,究竟是誰動了誰的奶酪?

  “滴滴專車”被禁的消息給專車市場重重潑了一盆冷水,專車即為黑車的所謂鑒定也讓專車司機們對此垂頭喪氣。

  ?砸鉅資搶養客戶不亦樂乎 明爭暗鬥背後究竟是誰得利誰吃虧

  2014年是中國交通史上的改善年,春天伊始,打車軟體們就揮舞著金錢,燒透了行業的半邊天,兩家巨頭公司聯手燒掉了數十億元,收穫也不可謂不豐厚,不單打響了品牌知名度,培養了消費者移動支付的習慣,事實上,對於玩弄資本的巨頭來説,錢是否存在自己名下並不重要,只要能用,他們隨時能把燒掉的錢一把賺回來!

  燒錢大戰的好處不斷發酵,專車服務就是其中最大的瑰寶。去年8月份,網際網路專車服務在中國誕生,大量的高檔轎車紛紛出現在城市公路上,一般為20萬左右的車,同普通計程車相比,專車的服務具有高端、大氣、上檔次等運營特點,原本是想成為“傳統計程車”的補充,但沒想到市場反應火爆,直接威脅到傳統計程車的生存,一不小心點燃了傳統司機的怒火,諸多省市傳統計程車司機罷工,理由之一就是受到了網際網路專車服務的衝擊,這是壓垮計程車司機的最後一根稻草,罷工爆發的真正原因是越來越惡劣的生存環境,以及那些血淋淋的份子錢。

  “每天一睜眼就欠公司好幾百元,工作十幾個小時,其中六七個小時是為公司拼命。”很多網站都轉載了這位司機師傅的心聲,語言樸實至極,卻折射出中國租車系統的問題。目前,計程車公司運營證都是靠“燒錢”得來的,他們先是從相關部門的手中花大價錢買來運營證,再聘請或轉租給司機運營。業界常説的份子錢,就是因司機無力一次性付清幾十萬的運營費用而向計程車公司支付的本息。這種操作模式和房貸分期付款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甚至更加赤裸裸。但司機付出了大量的份子錢,換來也只不過是一個“合法”的身份。專車服務的興起和出租司機的罷工重新燃起了公眾對“份子錢去哪兒了”的興趣。

  現在看來,燒錢大戰的意義不僅局限于科技資本領域,更關乎中國交通系統的升級,甚至整個中國社會的民生,好事者紛紛預測:交通部有望借著專車服務,徹底推倒現有的交通格局,建立租車新秩序。

  專車服務理應借著網際網路風靡全國,為市民出行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同時,也能大大緩解傳統交通系統的運營壓力,但正在國內專車服務野蠻生長之際,相關部門的“黑車”帽子卻在適當的時候扣下來,上海、北京等地相繼查扣網際網路專車,關於查扣,官方解釋最流行的版本就是“私家車加入專車運營屬於黑車,給市民出行帶來了安全隱患”,而多地出現女大學生因搭乘黑車失聯的新聞,也讓這種聲音顯得底氣十足。

  隨著專車服務的火爆,輿論風暴的重心集中于“專車即黑車”的討論上,但自大量傳統計程車司機罷工之後,輿論又將焦點轉移到傳統計程車運營管理,乃至整個中國的交通體系上來。

  專車上配有充電的介面、少許的礦泉水、專供嬰幼兒使用的兒童座椅等等,據説這些已經成為未來專車的標配,司機也一改傳統的哥的邋遢形象,因為有足夠的利潤,他們基本不會出現搶單、挑單、繞路的行為,另外,網際網路專車App不僅僅是黑車洗白的一次契機,也是促進中國交通系統升級的重要工具,也正因如此,交通部和央視、中國之聲等相關部門和專業媒體多次公開力挺“專車”服務,最解氣的説法就是“專車是創新服務模式”。

  而傳統計程車上除了不具備專車良好的硬體設備外,搶客、爆粗口、中途甩客乃至彈弦子繞路等諸多不良行為擾亂了原本美好的打車出行,專車服務彌補了很多計程車達不到的舒適乘車服務,也給專車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隨著各類專車進入市場運營後,專車司機們笑了,計程車司機怒了,乘客打車更是難上加難了,但隨著“滴滴專車”被禁,計程車叫車軟體被濫用,黑車趁機混亂搭乘又開始呈現,更多乘客的安全出行究竟誰來保障!

  但是,叫車軟體燒錢攬客是短暫效應還是持久效應,投資者在冒險,乘客卻坐著車還拿著返券樂此不疲。風險投資商押寶是否找對了方向,市場發展再好卻由不得相關部門叫停的一紙文書的出臺讓人措手不及。

  專車被禁,滴滴無奈,乘客無語,神州專車的出現能否披著合法外衣在適當時機令“滴滴專車”改變現有局面,專車正規化運營的春天究竟在哪!

  打車難衍生潛在高端市場 交通改革迫在眉睫不容忽視

  提起打車難,很多乘客苦不堪言,看著擁擠的道路上車來車往,但就是攔不到一輛空車,更有部分計程車司機挑客、拒載、不打表高價宰客等現象,讓寒風中等車的市民心生怨氣,在北京,打個車就真的一直那麼難嗎?

  早晚出行高峰期計程車價格的調整給北京的打車難問題帶來了短暫的緩解,但依舊有很多高檔寫字樓前聚集的白領人群還在苦苦等待著空車的到來。

  計程車數量的國家標準為“大城市每萬人不宜少於20輛”,但當前北京現有計程車僅6.6萬輛,每人平均保有量約為33輛/萬人,想打車的人不知道哪有車,同時計程車不知道哪有人打車,如此矛盾造成了空駛率高和打車難並存的怪現象。

  目前多數國內城市的計程車普遍採用經濟型轎車,而且一些計程車使用時間較長,外觀和內飾簡陋,計程車的保養維護是司機自費處理,為了節省成本,計程車的保養更是不容樂觀,乘坐舒適性更是無法與專車相比。

  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傳統的計程車行業要想在這場“搶食”大戰贏得話語權,則要面臨管理、服務等各方面的改革。

  “滴滴專車”業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峰期間打車難問題。不過,“滴滴專車”是否具備運營資質,能否保證乘客安全成為不少人心中的疑問。

  最近一段時間,因搭乘“黑車”發生的事故不少,“滴滴專車”是否能保證乘客安全?據了解,除私家車外,大部分專車車輛來自與滴滴合作的汽車租賃公司,而司機多是滴滴以勞務派遣形式招聘的員工。普通計程車司機需要考取相關資格證且必須保證3年內未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等。租賃公司沒有運營資質,屬於“黑車”,對於“滴滴專車”的身份,不少人也表示質疑。

  每個新生事物剛誕生有爭議是正常的,用網路工具可以提高大家的出行效率,專車也不挑客,方便了乘客,司機收入也提高了,為什麼要封殺呢?

  規定下發“滴滴專車”被禁 專車遇冷舒適出行交通改革路在何方

  2014年8月,北京市交通委曾下發一份名為《關於嚴禁汽車租賃企業為非法運營提供便利的通知》,其中指出,一些經營者主動與汽車租賃企業洽談租車事宜,或自行登記註冊汽車租賃企業但不按規定備案,同時將各類私家車聚于名下,“其目的不是依法從事汽車租賃經營,而是從事非法經營活動”。

  “滴滴專車”在上海遇冷,在首都機場被查等事件出來後,輿論出現一邊倒的傾向,諸多乘客紛紛聲討政府扼殺創新,不顧老百姓出行難問題,甚至還指政府此舉在保護自身的計程車的份子錢收入等。

  然而,依政府所查明“滴滴專車”有黑車運營現象,一部分黑車司機通過“滴滴專車”搖身一變洗白自己,從此再也不擔心被交通主管部門查處。誠然這確實是給用戶提供方便,但相關的安全如何保障,黑車説到底還是黑車,無論怎麼利用網際網路思維改造也無法真正洗白自己身份。一旦出現安全糾紛究竟誰來負責,平臺方會認為我只是提供一個平臺,不提供具體汽車運營業務不會理賠,而司機方以無任何法律約束條件為由棄車而走,吃虧的自然還是消費者。

  據市交通執法總隊隊長、新聞發言人梁建偉介紹,依照《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70號)》第4條,利用網路平臺和手機軟體預約租車屬於未取得運營資格擅自從事非法運營。

  無論簽訂什麼樣的協議,只要從事計程車服務就是非法營運。而事實上從去年全年查獲的47起非法營運的案例來看,全部是社會車輛,執法人員沒有看到過和租賃公司簽訂的合同。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即使是遇到真正的租賃公司的車從事營運活動,也會按照黑車處理。

  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滴滴專車”司機是有著專門公司挂靠的正規軍,即一些旅行社或者汽車租賃公司的汽車加入“滴滴專車”成為專車服務的提供者,一些本應該閒置的商務或者旅遊包車就通過“滴滴專車”流入市場,與正規計程車爭奪市場。

  比計程車更容易打到,且服務週到、坐得舒服是一些使用過專車軟體的乘客的共同體驗。專車可以讓自己享受坐寶馬回家的感覺,對於“專車”嚴打,不少乘客都認為,雖然可以理解,但是難免有些遺憾,希望能有相關的規定,幫助“專車”留下來。

  “滴滴專車”被禁,打車軟體行業的融資項目能否收回成本取得盈利,創新型資本市場操作向計程車壟斷行業開刀,是真的方便乘客一舉兩得,還是得不償失就此罷手,或是本就是資本運作的一個笑話、一個階段還是其他原因,“滴滴專車”被禁,究竟是誰動了誰的奶酪!

  文/王雪濤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