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別再用實用主義去傷害漢字

  • 發佈時間:2015-02-17 02:31:16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家之言

  網際網路上曾經流傳過一種哀傷的情緒:親不見,愛無心,産不生,厰空空……説到底,對漢字演變不能只基於實用主義考量。

  關於“漢字簡化”的一則新聞,日前引發熱議。中國社科院學者周溯源日前受訪時表示,漢字簡化是漢字的發展方向,有相當一部分漢字很複雜,知識分子和普通民眾都希望進一步簡化漢字,尤其在書寫時往往用草書、行書,草體字實際上就是簡化字。漢字簡化的原則是:簡化、優化、美化。

  這樣一則非政經的新聞,在網路社交平臺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支援者寥寥,而拍磚者卻如潮涌,自嘲再一次“被代表”的有之;調侃未來要申請“能看懂繁體字”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的,亦有之;任性賭氣稱“乾脆用中文拼音代替漢字算了”,或者“乾脆推廣醫生字體”的,也不乏其人。網友紛紛吐槽的背後,實質上是漢字的文化性與工具性之爭。

  要説“漢字的難寫難認難記影響了中國的發展速度”,就有點無厘頭和欲加之罪了。

  更重要的,作為表意性的漢字,不同於其他民族的表音文字,在工具性之外,更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的載體”。事實上,漢字如畫般的美感與魅力,既在於它獨特的“方塊字”,也在於其所承載的厚重的民族傳統文化,如果説“美化”,這才是漢字之美的核心。

  如果漢字一味“瘦身健美”,在此過程中不可避免要抽空其文化內涵,而簡化到沒有文化內涵的漢字,即使廣為傳播,最終也將“影響中華文化”。所以,漢字的簡繁之爭需要一個平衡,不能打著“影響中華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的旗號,將漢字本身的文化內涵都簡化掉。難道《楚辭》難讀,就一定要把它簡化處理?而簡化處理後的《楚辭》,是否還能堪稱是《楚辭》?從這個角度看,所謂漢字簡化的“簡化、優化、美化”三原則,註定不可得兼。

  網際網路上曾經流傳過一種哀傷的情緒:親不見,愛無心,産不生,厰空空……事實上,漢字簡化到今天的程度,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看,已經沒有多少進一步簡化的空間了。實用主義盛行,顛覆了太多的鄉土文化,扭曲了不少的世道人心,這本身就是一種傳統文明的捨棄與撕裂。而漢字的進一步簡化,無外乎是實用主義在作祟。問題在於,功利的實用主義不能滲透到社會的角角落落。所以,漢字唯工具論的簡化倡議,可以休矣。

  □燕農(高校教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