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爆竹聲聲説糾結

  • 發佈時間:2015-02-17 00:32:3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小年”已過,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一方面擔憂霧霾、噪聲擾城,已有近700城市禁放、限放鞭炮;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民眾渴望過年放鞭炮圖熱鬧的呼聲。這兩者背後引發多少糾結?禁放、限放舉措如何確保落實?

  138個城市禁放536個城市限放

  燃放煙花爆竹是中國的傳統年俗。逢年過節不打“炮仗”、賞煙花,似乎“年味”都淡了不少。

  然而,近年來嚴重霧霾困擾著多地。據環保部統計,2014年元宵節期間,受不利氣象條件及煙花爆竹燃放的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中西部部分地區出現空氣重污染。元宵節當天,33個城市發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

  安全問題也屢屢挑戰公眾神經。央視新址曾因燃放煙花爆竹發生火災。僅據南昌市相關統計,2014年春節期間,從除夕夜至大年初七,南昌市有2000余人被煙花爆竹炸傷入院治療,其中頭面部燒傷重症患者多達200余人,急診手術260余臺。

  近來,煙花爆竹“禁放令”“限放令”再次出現在中央和各地的政府文件中。今年2月3日,環保部要求各地做好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禁限放工作。2月4日,江西省環保廳等5部門聯合下發通知,要求江西省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明確煙花爆竹禁限放時間,劃定禁限放區域。

  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實行煙花爆竹禁放的城市有138個,其中省會城市5個,地級市30個,縣級市103個;出臺限放政策的城市536個,其中直轄市4個、省會城市19個、地級市111個、縣級市402個。

  禁放限放背後有多少糾結

  對燃放鞭炮,民眾觀點存在交鋒。禁放、限放政策的出臺也幾經波折。

  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禁放令”在一些城市出現,不少老百姓以不理解、不支援、照放不誤等態度應對,並因偷放增加了事故。一位法律人士表示:“制止燃放鞭炮,還沒有哪一部法規執行起來這樣令人尷尬。”

  為迎合市民要求,全國大批城市禁放、限放法令取消或改為“限放”,北京執行了十多年的“禁放令”也改為限放,法規終為習俗讓步。2005年,在全國106個出臺過相關措施的城市中,僅廣州、深圳還一直保持著禁放的規定。

  記者調查發現,禁放、限放在城市不斷擴大的同時,也正獲得百姓更多的點讚。環保安全過春節,有節制燃放煙花爆竹成人們“新共識”,環保型煙花漸受歡迎。

  2015年初,長春市政府開展“禁放”工作市民建議徵集活動,要求禁放的建議佔總數的86%。2月9日,煙臺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由16名代表通過調研聯合提交的《關於在市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議案》被正式列為人大議案。

  “過去從除夕夜到第二天上午,整個縣城響聲震天,紙屑滿地、硝煙漫天,讓人受不了。”江西贛州安遠居民肖樂告訴記者,今年的“禁放令”獲得身邊不少人支援,希望有實效,過個清新春節。

  但也有民俗專家擔憂,節慶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發展過快,民族年俗文化在逐步丟失,這時候禁放限放鞭炮,是釜底抽薪。小小爆竹考驗政府執政新能力

  激烈爭議的背後,是全民文化習慣和新常態的博弈。專家指出,過年放鞭炮,既是小事,又是考驗政府執政能力的大事——放鞭炮不應被簡單全面禁止,但要合理引導,重點是加強大城市燃放鞭炮的管理。

  北京市民張先生説,儘管北京市規定限時限地燃放煙花爆竹。但前幾年非規定時間家門口還是能聽到一些鞭炮聲,也沒人來管理。“點多、面廣,放了就走,怎麼來管理?”

  江西政協委員陳堅指出,禁限放不能簡單靠一紙公文,監管工作還要由社區與公安等部門共同落實。“可以建立群眾舉報制度,徹底杜絕私銷、私運、私儲和任意在城區內燃放煙花爆竹的現象,對於違規者給予嚴肅處理。”

  陳堅説,儘快制定和出臺新的煙花爆竹管理條例,明確管理主體和責任,克服煙花爆竹管理制度上存在的公安、消防、安監、城管、工商多頭共管,又多頭失管的不力無序狀態。

  “讓傳統文化年俗主動適應新常態是必然要求。”民俗專家、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長施立學表示,對煙花爆竹進行改良,提高環保程度,或者能找到代替煙花爆竹的節慶形式,是比禁放更好的辦法。希望有更積極的措施,引導催生適合當代社會的“新民俗”。

  據了解,不少煙花爆竹生産企業開始轉向環保型煙花爆竹的研發和生産。江西省李渡煙花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忠平説,目前公司環保型煙花爆竹的比重達到七八成,今後比重還將繼續上升。

  專家表示,禁放、限放的實施需要社會合力,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全民的環保意識,才能真正消除燃放鞭炮的糾結,歡度美好新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