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尊重歷史照片“物”的價值

  • 發佈時間:2015-02-16 03:19:56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鐘菡

  加拿大華裔影像收藏家藍可立日前專程飛往上海,為的是找回一張遺落在浦東機場的珍貴歷史照片。談到攝影收藏,藍可立表示,“古董照片不等於歷史照片,它還有歷史以外的藝術價值。”他希望有能力的公益機構,如上海圖書館、博物館等,能多做一些攝影原作的展覽。

  “原版”彌足珍貴

  藍可立此次專程尋回的這張著金濕版玻璃蛋白照片是他最珍貴的藏品之一,為1874年拍攝的巴黎歌劇院雕像,實物尺寸38x29釐米,十分清晰。

  “現在美術館常常展覽數位翻拍的原作照片,以目前的技術可以做到原作細節95%以上的呈現,我們肉眼很難看出區別。但對攝影收藏來説,照片的相紙同樣重要。”藍可立説,我們通常所謂的“原版”照片是指攝影師在拍攝後5年以內的沖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和相紙有關。“相紙的銷售會有一定的時間段,但有效保存期不會超過10年,所以收藏家很容易通過相紙分辨古董照片的年代。”而且,如果照片背後有文字説明和展覽印章,它有可能清晰地記錄下了拍攝背景和流通過程,對於攝影收藏來説,是最為珍貴的藏品。

  “原作”現在何處

  那麼,這些老照片的“原作”都在哪?藍可立談到,有一些流通到了公益機構和藏家手中,而很多新聞照片的原版可能保存在新聞社裏。“過去,新聞照片是要連底片一起寄到新聞社裏。使用完後,新聞照片很少被寄回給攝影師,更多是被新聞社作為檔案儲存起來。當庫存有限時,也會進行清理,這些被清理出來的第一代原版照片往往價值最大。”

  比如著名的照片《中國娃娃》。該照片是藍可立通過網路拍賣收購的珍藏,拍攝的是1937年8月28日日軍空襲上海南站時,一個小孩坐在廢墟中哭泣的圖景。作者是中國第一位姓名可考的新聞攝影記者王小亭,當時供職于萬國通訊社。藍可立介紹,這張照片是用電影錄影機拍攝的膠捲照片,“當時是從一段視頻中定格剪出來一張,寄給美國《生活》週刊,作為日本侵華罪行的見證。後來宋美齡去美國演講時,呼籲為戰火下兒童捐款的海報用的就是這張照片。當時,為中國抗戰吸引國際上的援助,這張照片曾起了關鍵的作用。”

  “原作”意義何在

  藍可立介紹,不少老照片如《中國娃娃》的原版掃描在谷歌上可以買到,只需要180美元,通過數位列印出來,可能跟“原作”沒有差別。“這張照片的底片是整卷寄到美國的,如今底片還在美國,除了我手中的這一張外,國內暫時沒看到有其他原版出現。但跟谷歌的列印版比,這張原版大概也只有材質的區別。”

  既然這樣,展覽原版照片的意義何在?藍可立認為,“中國沒有收藏照片的文化和觀看習慣,這背後有歷史的因素。對於攝影展,如果大家只是來看看而已,那麼展覽原作是沒有意義也沒有必要的。我覺得有些觀念應該轉變,對於展覽老照片尤其是歷史照片,不應只是為宣傳考慮,而應該作為‘物’來考慮,尊重它們本身的藝術價值。”

  3月13日至23日,藍可立將在杭州的轉塘生活藝術館做一場有關“電影與攝影”的專題展,“真正做攝影收藏的,在中國大概只有二三十個。來國內辦展,我更希望借此認識其他的藏家,把它作為一個交流的平臺。”

  今年是抗戰勝利70週年,當被問到是否願意拿出《中國娃娃》給相關攝影展“站臺”時,藍可立表示,“我當然願意。只是,希望來看展覽的人是真正對原版照片感興趣的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