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業“走出去”重在流通領域

  • 發佈時間:2015-02-15 22:29:46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程亞麗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農業“走出去”的重點投資領域應該放在農業生産的産前部門和産後部門(可簡單稱為流通領域),只有如此,才能實現保障我國農産品國際供給的目的。

  我國農産品凈進口不斷增多,農産品對國際依賴程度不斷加深,這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新常態的組成部分。因此,通過農業“走出去”,加強國際合作以保障供給,成為我國一種長期戰略選擇。

  近幾年來,我國農業“走出去”的步伐有所加快,但成績似乎並不理想。為何要對農業“走出去”寄予厚望?當前我國農業“走出去”進展順利嗎?什麼方式的“走出去”最適合中國的長期需求?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對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發展學院院長唐忠進行了專訪。

  供應不足,必須“走出去”

  “雖然我國人口數量的增長已經放緩,但收入增加和人口城市化這兩大驅動力量,使得我國每人平均農産品消費還處於增長時期。生産增長落後於消費增長,農産品凈進口才會不斷增加。”唐忠在接受採訪時直截了當地指出。

  唐忠告訴記者,當前我國對穀物的總需求量持續增加,與此同時,國內供給將受到資源數量和品質的約束。這種情況下,通過國際市場來獲得供給將成為必然選擇。

  但是,唐忠指出,作為一個需求巨大的大國,僅通過市場交易來保證自己的農産品需求非常“不安全”。因此,對自然資源相對豐裕地區的農業進行投資,成為我國的自然選擇。

  據了解,我國農業“走出去”戰略正式形成于2006年3月,並在此後的國家政策中屢次被強調。日前發佈的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提高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創新農業對外合作模式,重點加強農産品加工、儲運、貿易等環節合作。

  加大流通參與

  相關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在俄羅斯、東南亞、中亞、拉美等地區建立了糧食生産基地,並在一些國家建立了農業示範合作區。“租地種糧”成為我國應對每人平均農業自然資源不足的一種方法,在某些地方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唐忠告訴記者,這種方式存在很大局限,不可能普及開來。“一是涉及對國家最基本元素土地的經濟控制權,容易引起投資對象國的反感,所以不容易大規模實施;二是大田作物生産領域,公司式經營競爭力不如家庭,而農業‘走出去’的主體一定是公司,在國外長期經營更是困難重重。”唐忠説。

  唐忠認為,中國農業“走出去”的重點投資領域應該放在農業生産的産前部門和産後部門(可簡單稱為流通領域),只有如此,才能實現保障我國農産品國際供給的目的。“美國在華農業投資的領域主要分佈在種子、農業化學投入品、農産品加工和流通等領域,這些領域的利潤率相對較高,市場控制力也比較大,”唐忠説,“我國農業‘走出去’也應該在生産領域技術合作的基礎之上,重點投資國際流通領域。要儘快培養大的農業跨國公司,在國際市場形成話語權,才可能通過貿易為保障中國農産品供給增加正能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