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牌重組能否構築“動漫長城”
- 發佈時間:2015-02-12 09:00:41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國産動漫市場迎來一場變局。由四川聖達變身而來的長城動漫經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打包收購包括多家動漫公司股權的議案。收購完成後,長城動漫將有效擴大其市場佔有率,從而一躍成為國內動漫産業領域的新貴。洗牌重組後的國産動漫産業發展之路會變得一馬平川嗎?
現狀:品牌開發力度不夠致使企業依賴政府補助
事實上,僅僅增加一家頗具實力的企業,並不能改變時下我國超過半數動漫企業依賴政府補助生存的尷尬境地。統計顯示,在這些企業中,政府補助約佔企業營業收入的1/3。值得關注的是,前不久發佈的《國務院關於清理規範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提出,未經國務院批准,企業不得享受財政優惠政策。也就是説,動漫企業未來是否還能獲得補助尚存不確定性,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經營發展。是什麼原因造成國內動漫製造商如此依賴政府補助呢?
在不少業內專家看來,動漫行業的風險在於,大多數項目都是先投資再啟動,具有“前期投入較大、現金流較低、利潤不高、見效太慢、投資週期過長”等特點。然而,這些似乎並不是國産動漫面臨的全部問題。
當前,國內動漫産業存在的最大缺陷應屬品牌開發的力度不夠。仔細觀察便不難發現,近年來,除了一部《喜羊羊與灰太狼》紅遍大江南北,並且借助影響勢頭相繼開發出文具、服裝、紀念品等一系列衍生産品外,真正得以被品牌化的國産動漫作品可謂鳳毛麟角。相比之下,很多海外動漫不僅像“喜羊羊”一樣深入人心且經久不衰,更是通過逐步打造屬於自己的商業品牌,建立起完整的産業鏈並獲得相當可觀的市場規模,進而為企業創出豐厚的經濟收益。
問題:很多國內動漫作品尚不具備品牌化條件
不過,國産動漫在品牌開發方面的乏力並非單純源於企業缺少拓展的意識和經驗,更在於很多作品不具備品牌化條件。
實際上,過往的國産動漫一直以獨立性較強的短篇作品為主,比如《大鬧天宮》《神筆馬良》《猴子撈月亮》等,而播映週期過短、市場需求很難延續便成為它們發展的最大缺陷。遺憾的是,迄今仍然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將這些短篇動漫整合到一處,並給予其一個有影響力的品牌標簽。這樣,想要分別對它們進行品牌開發自然就不太現實。
反觀迪士尼公司賴以成名的系列童話電影,多由世界各地的知名作家筆下的經典原著改編而成。它們原本同樣是散落于各處的獨立作品,但迪士尼將其匯聚到一起,不僅使之成為連綿不絕的系列動漫,更賦予其統一的商標。人們可能不知道《白雪公主》《灰姑娘》《獅子王》的原著分別出自哪個國度、哪位作家,但幾乎都知道這些是迪士尼的動漫作品。這便是品牌效應,能確保動漫作品的市場影響力得到很好地延續。
隨著我國動漫製作技術的快速進步及經濟水準的大幅提升,近幾年的《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藍貓淘氣三千問》《虹貓藍兔》等一些長篇國産動漫相繼走上熒屏,一部作品的播映週期得以延長,影響力得以延續。表面上看,它們似乎已經具備了品牌化的條件。但問題是,這類內容過於幼稚的作品很難令青年群體對其産生興趣;未成年兒童雖然起初會比較喜愛,很快也會因年齡增長而對其失去興趣。這就導致它們既不能被年輕人接受,也不能長期在兒童群體中佔有足夠的分量。
從商業角度上説,動漫作品的受眾越是帶有局限性,對其進行品牌開發的難度也就越大。舉例來説,類似《變形金剛》《哆啦A夢》這樣的經典海外長篇動漫,不僅于問世初期便能憑獲得各年齡段受眾的青睞,此後數十年間也一直能夠為不同年齡層的人們所接納,於是,才會産生所謂的“《變形金剛》控”“《哆啦A夢》控”;才會有那麼多已近不惑的人們在2007年《變形金剛》真人版電影上映時,于電影院內高呼:“汽車人,變形”;才會有那麼多已過而立的人們時常趴在論壇或貼吧熱議著《哆啦A夢》究竟會如何收尾,並且被一些“傳説中的結局”感動得濕潤了雙眸。
因此,只有當一部動漫作品可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受眾的興趣時,它才能真正具備品牌開發的條件。當受眾對於一部動漫的樂趣不會因年齡的增長而産生變化,後者自然就能建立起穩固而龐大的市場規模。
分析:國內創作者對動漫缺乏較高認知度
為何國産動漫鮮有這樣適合各個年齡段受眾的作品?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又是什麼?
據業內人士分析,一個最直接的原因是包括作家、編劇、商家在內的國內動漫創作者缺乏較好的創新意識。舉例來説,汽車人和霸天虎就不能寄居在京滬廣嗎?哆啦A夢就不能住在四合院裏吃果脯嗎?當然能,但海外的同行率先想到了它們,並且將這些創意變成了十分優秀的作品及全球知名的品牌。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取材于現實生活的海外動漫同樣家喻戶曉。例如,《灌籃高手》播映至今已約有二十年,仍舊能夠在全球範圍內保有極高的影響力,被視為最出色的體育勵志類動漫之一。我國擁有遠高於日本的籃球水準,以及整個亞洲最好的職業籃球聯賽、大學生籃球聯賽,卻從未有一部動漫作品涉足過該領域。這説明,致使大多數國産動漫內容幼稚的原因不僅僅是創作者缺乏想像力,更在於其職業認知度有待提高。
從早期的《邋遢大王奇遇記》《舒克與貝塔》到後來的《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藍貓淘氣三千問》,再到如今的《虹貓藍兔》《豬豬俠》等作品,當這些作品相繼佔據國産動漫市場的主要位置時,恰恰意味著在國內歷代創作者的潛意識裏,動漫仍舊停留于單純面對未成年兒童、用來“哄小孩子”的膚淺層面。所以,他們才會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製作技術環節,而忽略對內容的昇華與主題的創新,導致作品的受眾具有較大局限性,市場佔有力和影響力均難以延續,品牌産業鏈開發的難度自然也就更高。最終,造成企業陷入不得不依賴政府補貼來保障營收的窘境。
更有甚者,由於這些動漫的內容過於幼稚,它們之中的相當一部分作品往往在時隔多年後,逐漸淪為起初那些受眾用以調侃、惡搞的不二選擇,這與迪士尼童話電影、《變形金剛》《哆啦A夢》等經典之作形成了鮮明對比。
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説,未來企業經過洗牌重組後或將展現出更好的市場競爭力,並成為國內動漫産業發展過程中的一股重要力量。然而,想要讓動漫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曾經看著一部部國內外經典動漫作品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創作者就必須意識到,我們需要的不只是一家長城動漫,而是要設法構築一座“動漫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