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投入環境保護攻堅戰
- 發佈時間:2015-02-12 07:31:51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孫 璇
“APEC藍”、“PM2.5平均濃度下降”、“由GDP考核轉向生態考核”,這些熱詞在2014年得到群眾好評,也見證了各級政府在保護環境上“拼”出來的成績。梳理2015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環境污染治理成為今年地方政府工作的一大亮點,各地在大氣污染防治、水和土壤綜合治理等領域集中出臺大力度措施,相關生態保護機制正逐步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的攻堅戰今年將繼續持久深入展開。
大氣污染防治成為重點
讓“APEC藍”成為常態,是百姓的殷切期待,各地清晰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把加強空氣治理力度、實現重污染天氣全天預測預報等作為今年各地要重點辦好的實事:重慶以PM2.5污染防治為重點,將抓好高污染行業及重點企業治理,使市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保持在240天以上;四川力爭全省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比2013年下降4%以上;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首提“減少霧霾天”,打響了“呼吸保衛戰”。
2015年,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減排依舊面臨巨大壓力。北京市政府審議了《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首次把一部法規的執行情況作為專項工作向市人代會作了報告;河北省雖然沒有列出量化目標,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大氣污染治理作為2015年前3項的重點工作。
減煤、脫硝、除塵、控車……,正成為各地進行大氣防治的關鍵詞。北京今年將在核心區實現“無煤化”,城內6區全部取消燃煤鍋爐;陜西全面推行超凈排放、熱電聯産、脫硝除塵技術;江蘇將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萬輛,推廣秸稈綜合利用10項重點技術……
需要指出的是,大氣污染呈現明顯的區域性特徵,單打獨鬥已難以解決問題,必須區域內聯手共治。記者盤點各地針對大氣污染防治的措施,“聯防聯控”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有出現;北京、河北、陜西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還分別以“完善”、“深化”和“健全”等字眼提出,要進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水土資源保護穩步推進
除了需要攻堅的大氣污染,水和土壤的污染防治也是各地關心的重點。當前,我國水土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今年地方兩會上,各地政府分別對水土污染治理做了重點部署。
西北地區今年狠抓重大生態工程。甘肅將繼續推進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等項目建設;青海省將在深入實施清潔水行動上下功夫,鞏固提高湟水河治理成果。
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和飲用水源保護也受到關注。浙江省提出,要繼續加大生態環境整治力度,以治黑治臭為重點,力爭到2017年消滅“黑臭河”,省控監測斷面劣Ⅴ類水質比重下降到5%左右;河北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5年要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出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綜合整治重污染河流和重點水域,確保全省地表水好于三類水質比例超過50%。
目前,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加強土壤污染綜合治理刻不容緩。記者梳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發現,至少有半數以上的省份明確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列入了2015年重點工作。
生態保護機制不斷完善
生態環境保護依然是2015年地方兩會的熱點話題。浙江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繼續加大生態環境整治力度,在重點生態功能區實施生態環境財政獎懲制度,突出生態綠色導向;青海更加積極地推行生態保護第一戰略,推進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等重大生態工程,先行探索生態領域改革,強化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重在長遠有效。
除了常規治理措施外,各地都在謀求機制制度上的突破,一些新的治理模式也逐步推進。河北提出,要協商京津建立生態橫向補償制度,創新節能減排機制;內蒙古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探索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據了解,第三方治理等新模式也在四川、安徽、山東等地逐步推廣;江西則不斷創新生態保護機制,完善市縣綜合考核評價體系,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權重,還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試點。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