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專家新書滑稽觀點:中國計劃“忽悠”西方百年

  • 發佈時間:2015-02-12 07:20: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特稿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近,有本書,還沒上市,就被炒得挺火。《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華盛頓自由燈塔報》等美國媒體刊文報道,國內一些傳統媒體、新媒體也同步跟進,或駁斥、或解讀、或求證,讓人好生……感慨。

  作者邁克爾·皮爾斯伯裏,中文名白邦瑞,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白老在他的新書《百年馬拉松》中寫道,在長達40年時間裏,美國總統、國務卿和政策決策者一直被中國誤導。他稱,自己察覺到中國自1955年就啟動了一項百年的“戰略欺騙計劃”,意圖是取得西方技術,發展強大經濟,最終取代美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

  且不論白老何出“欺騙”(Deception)一詞,僅僅是觀點和論調,不免讓人發笑,當然,笑的意味有很多種。

  【笑看白老的行銷之道】

  書還沒上市,就被媒體“披露”得一塌糊塗。美國媒體抓住“欺騙”一詞做文章,大有一種“美國上當了”的感受,而且,這種“上當”的感覺被不同媒體反覆轉發和評論,進而産生美國恍然大悟的感覺。

  還有美國媒體認為,白老借此書表達自責之意,自責當初沒有識破中國的“計謀”。

  有意思的是,一些中國媒體、特別是一些新媒體條件反射地快速反應,把美國媒體的報道通篇翻譯,甚至還把“欺騙”一詞譯成很“接地氣”的“忽悠”,讓人聯想起那些伶牙俐齒、賣拐賣車的橋段。

  後來又有新銳媒體直接聯繫到白老,白老則借助這家媒體全文播發了一篇洋洋灑灑近七千漢字的自辯文章《白邦瑞致中國讀者》。文中,這位精通中文的專家大談坦誠,引經據典,談史論今,念叨他被人“斷章取義”、被人誤會誤判,感懷毛主席、周總理的高瞻遠矚,表達他對習主席關於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主張的贊同。

  一書一信,判若兩人。

  其實,撇開新書內容不談,單單是白老與一些媒體的這番親密接觸,本身就是一套行銷學的絕佳案例。首先,借助媒體釋放消息,用抓眼球的手法賺足前期關注,為新書上市營造饑餓效應;同時,撫慰異見者,用“藝術人生”的手法談交情,説往事;另外,他還在話裏話外推銷了自己過去的著作,並且在不同場合用不同方式錶揚自己,把行銷做到極致。

  既然要出版,就不免商業化,如此戰略推銷,無可厚非。只不過,白老的戰略,欺騙了不少媒體與讀者。白老對媒體的“戰略欺騙計劃”,也凸顯了老爺子對傳播學、行銷學的精通,他在這方面的造詣,恐怕比他對中國問題的了解少不了多少。

  【笑看白老的學術之理】

  但凡學術著作,須避免感性,尤其是涉及歷史、外交、大國關係。白老以官方學者專家著稱,卻在書中大動感情,諸如“欺騙”、“竊取”這類字眼,個人判斷色彩嚴重,難登學術殿堂。新書的語調,不在理性之列。

  但凡有志之國,必然心懷高遠。放眼當今世界,各國都有各自的發展計劃,或以五年為階段,或以十年為單位,以此自檢自勵。對於一個民族,則往往有更遠大理想或宏願,沒有哪個民族甘願弱勢、甘願平庸。中國如是,美國亦如是。馬丁·路德·金也曾在林肯紀念堂前,回顧百年前的夢,暢談百年後的夢。有夢想,何錯之有。所謂“陰謀”、“秘密”云云,無從談起。

  放眼全球,各經濟體相對實力此起彼落,此消彼長,有合作,有競爭,有明面上的比拼,也有暗地裏的較勁,只要有規則,講道理,以競爭促發展,這就是一體化環境中共同良性發展的要義。以此判斷,取而代之,又有何妨。

  既然合作,必有輸出與輸入,中國在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或援助中,也在付出自己的資金、資源、人力乃至技術,只不過真心相助不必每天挂在嘴邊。但白老在承認自己“沒有完全統計”的情況下認為“數十年來美國政府無償地把敏感的資訊、技術、軍事技術、情報和專家建議提供給中國人”,而且“有些我們沒有給中國人的也被他們竊取”,此言不僅缺少依據,缺少站得住的支撐,更缺少一個戰略家的眼光和胸襟。

  至於民主,白老認為美國之所以給中國“巨大的”財政和技術支援,是因為美國“天真地相信了中國的民主發展”。但白老可能沒有意識到的重要一條是,中國不會按照美國對民主的理解去發展民主,美式民主不是鐵板一塊,近些年,美國動用武力往不少國家強制輸出了自己的民主,但一敗塗地的結局依然沒有能讓一些美國政客清醒和理智。白老雖是美國人,但既然以中國問題專家自居,理應多看一看中國民主化進程的步伐,理應多觀察中國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的舉措和成果。

  從這些角度看,《百年馬拉松》也許會暢銷,但絕不是一本站得住、靠得穩的學術著作,雖然書中輔以所謂的“解密文件”和“個人經歷”,但全書的主線,從一開始就跑偏,跑偏到白老自己精心設計的那個“戰略”中。

  【笑看白老的心理之術】

  十四世紀,英國的奧卡姆提出“奧卡姆剃刀”學説,認為在爭議不斷、爭論不休的環境中,應當剔除雜音,避虛就實,避繁逐簡,把複雜的事物簡單化,避免荒謬邏輯的出現。

  但是,往往在有爭議、有雜音的環境中,更易滋生歪理,甚至是陰謀論。

  例如,有人認為,“9·11”事件是美國布希政府自導自演的陰謀;再如,曾經的暢銷書《貨幣戰爭》認為,全球的貨幣發行、金融運作乃至政治經濟活動全部受制於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首的國際金融集團;更有近些年西方因中國的快速發展而拋出的中國威脅論,一些人還借此時不時挑起零和博弈,把中國的一切進步扣上“陰謀”的帽子。

  以此來分析《百年馬拉松》出版的時機,也就不難領會作者的心機。在中國經濟體不斷強勢的今天,迎合一些人的想法,迎合一些人的品位,不止是商機,更是一種可以炫耀的資本。

  除此之外,作為運用心理戰術的高手,白老那篇《致中國讀者》更像是用甜棗買人心,大有一種“被誤解的委屈”。他還給《致中國讀者》起了個副標題,“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中國從來不畏懼比賽,相信良性的比賽可以催生發展的動力。但既然是比賽,就會有規則,有框架,如果把陰謀論搬到賽場上,來詆毀對手,又談何友誼。

  《百年馬拉松》可能會在美國暢銷。其實,中國人樂見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關注中國、研究中國、理解中國,進而客觀地表述中國。白老對中國歷史以及政治的研究讓人心生敬佩,他在書中談兵法,講謀術,他還大力推薦《資治通鑒》,深諳“鋻於往事,有資于治道”的精髓,足見他在中國研究方面的才學已入木三分。只是,《資治通鑒·周紀》中也有一句話: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用在《百年馬拉松》上,也許可以詮釋為,好看的書未必在立意和德行上經得住推敲。(淩朔 郜婕)(新華社特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