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通免費“反向許可”終結 國産手機專利“內戰”將起?

  • 發佈時間:2015-02-12 06:31:4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兩天圍繞高通反壟斷調查處罰結構的討論在通信行業內堪稱熱爆了。而在相關話題中,除了“60.88億元罰單是否合理?下調整機授權費計費基數是否會引發國産手機降價潮?”備受熱議之外,最受矚目的就應該算是高通應國家發改委要求不再強制要求購買高通晶片的用戶將其自有專利向高通進行免費授權這一條。這條規則的改變意味著,國産手機廠商即使購買了高通晶片,也擁有繼續保持自有專利的“選擇權”,甚至可以憑藉這些專利向其他的競爭對手進行專利維權。由此,部分業內人士認為,2015年,國産手機廠商的專利“內戰”可能激情上演,這會成真嗎?

  南方日報記者 程鵬

  問題

  專利糾紛有可能增多

  在對專利能力強大的廠商帶來利好的同時,高通免費獲得“反向許可”的特權終結,無疑將對專利積累有限的新晉國産手機廠商帶來不少潛在風險。

  根據高通發給南方日報的官方聲明顯示,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要求,高通從2015年1月1日開始針對國內的手機廠商在專利授權模式上的確會有較大的政策變化。除了不再將必要和非必要專利捆綁許可之外,“如果作為該等要約的一部分,高通向中國被許可人尋求反向許可,高通將和該被許可人進行誠意協商且對該等權利給予公正考慮。”

  “就這個聲明來看,其實高通也沒有被發改委強制要求取消所有的反向許可合作,只是將更多的選擇權和議價權交還到了國産廠商手中。”Reational AB分析師的張星表示,根據高通的聲明來看,未來國産手機廠商是否同意高通的“反向許可”首先將會“有得談”,此次也肯定不會再是免費的,“自主專利尤其是核心專利較多的廠商完全可以借此來和高通討價還價,要麼在晶片採購方面獲得更多的價格優惠,要麼在專利費交納方面獲得一定的特權。”

  在對專利能力強大的廠商帶來利好的同時,高通免費獲得“反向許可”的特權終結,無疑將對專利積累有限的新晉國産手機廠商帶來不少潛在風險。根據此前高通定下的規則,在高通自身從部分國産廠商方面獲得“反向許可”的同時,其他購買高通晶片的廠商也將因此獲得“反向許可”相關的的專利費豁免,也就是有專利的廠商不能主動向沒專利的廠商討要專利費。“這對於那些擁有自己的研發能力,取得了大量專利的企業來説,是相當不公平的。”通信行業專家項立剛表示。

  不過他同時也指出,高通的這項政策同時也對一些新加入市場、專利積累不夠的廠商形成了“保護”。“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數小米,畢竟這個企業太年輕了,就算申請了很多專利,但很多還沒批下來,無法形成有效的專利壁壘。”項立剛表示,高通“反向許可”的取消,從長期來看,會給華為、中興等老牌企業提供一個保護自己、打擊對手的有力武器。“這是一把雙刃劍、一定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不會所有廠商都高興。”

  分析

  多數公司不會輕啟戰端

  業內人士表示,專利維權只是手段,並非做大自身品牌和業務的直接助力,與其在複雜的專利官司上費時費力,倒不如集中精力將自身的業務規模和品牌價值做得更好。

  其實不僅是小米,目前市場上的一些熱門國産手機新銳包括魅族、OPPO、vivo在專利問題上也都存在各種各樣的短板。根據國家智慧財産權局的統計數據,截至去年11月,在專利可檢索量上,小米共有1496項,魅族有206項,OPPO則為2863項,其中發明發佈數分別為1374、112和2093項;發明授權數則分別只有32、16和579項。和華為、中興已經擁有的5.2萬項和6萬項發明專利的總數相比,這些新銳國産手機的已授權發明專利相對還比較少。

  “這一方面是因為華為、中興的專利積累已經有十多年時間,另一方面也因為華為、中興的專利涵蓋了通信設備、網路設備和終端設備等多個方面,但即使光是比拼移動終端設備的專利,崛起才幾年的小米、魅族們恐怕也無法和華為、中興們相提並論,這不是簡單的能力不足問題,而是積累時間夠不夠的問題。”張星表示,不要説和華為、中興相比,即使是和酷派、聯想等相比,小米、魅族們恐怕也有差距,其中酷派主要靠自己積累,而聯想則走了收購摩托羅拉移動的“捷徑”,所以如果國內廠商立即展開專利大戰的話,“新銳廠商的確會很吃虧。”

  但戰國策首席分析師楊群則表示,雖然國産手機廠商陣營內部專利水準高下有別,且高通的“反向許可”取消,但這並不意味著所謂的專利“內戰”將會馬上開打。“國內的市場競爭雖然慘烈,但整體市場空間仍有巨大,而且不同的廠商産品定位不同,還沒有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地步,而且在海外市場也仍有不少的開拓空間,所以在利益驅動上並沒有馬上通過專利維權的手段來應對競爭對手的必要,而且一般專利官司都是費時費力的事情,而專利收費和手機大賣相比也並非是特別賺錢的業務,所以即使華為、中興擁有大量的專利,但他們在目前還在做手機業務的情況下,一般也不會輕啟戰端的。”

  對此説法,華為內部人士也向記者表示了認同,他表示專利維權只是手段,並非做大自身品牌和業務的直接助力,與其在複雜的專利官司上費時費力,倒不如集中精力將自身的業務規模和品牌價值做得更好。不過他同時也表示,這也要看競爭對手的專利侵權情節是否嚴重而定,“無論如何,市場各方都應該對智慧財産權的保護更加重視,這樣國産手機整體的發展環境才能變得更好起來。”

  觀察

  嚴懲高通有利維護中外消費者權益

  中國國家發改委10日宣佈,對美國高通公司的壟斷行為依法作出處理,責令其停止相關違法行為,並處以60.88億元人民幣(約合9.75億美元)的罰款。此項罰單創下中國反壟斷史新高。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生産國、消費國和新興的出口國,但是最核心部件晶片卻嚴重依賴進口。由於核心技術和標準被國外企業壟斷,造成中國手機生産企業長期被收取遠高於國外企業的歧視性高價專利許可費。

  僅以2013年為例,作為全球最大的無線通訊晶片製造商,美國高通公司通過晶片銷售和專利許可費在全球獲得248億美元的收入,其中近一半來自中國。

  依法嚴懲高通、制止其壟斷行為,帶來的不僅是市場競爭秩序的恢復,還有專利許可費趨向合理,中國手機廠商負擔的相應減輕。更重要的是,中外普通消費者將能夠以相對較低的價格購買智慧手機,其正當的消費權益得以維護。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表示,打破壟斷、鼓勵競爭,將帶來服務的提高和價格的降低。

  來自相關市場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達11.67億部,較上年同比增加了25.9%。其中,中國智慧手機品牌出貨量超過4.5億部,佔據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40%的份額。

  整改措施實施後,高通公司對在中國境內使用和銷售的手機,按原專利收取額度的65%收取專利許可費。

  以一部售價在2000元左右的智慧手機為例,以前是整機售價基礎上收取5%的專利許可費(約為100元),整改後打了個“6.5折”,下降為65元,比以前減少35元。

  35元的費用,看上去不多,但對於利潤微薄的中國品牌手機來説,其實是一筆不菲的費用。如果某手機廠商2015年在國內銷售1000萬部採用高通晶片的智慧手機,每部手機售價為2000元,由於此次整改,將因此額外獲得3.5億元的純利潤。

  手機廠商成本降低,讓消費者有機會享受到更低的手機價格。對於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智慧手機消費國來説,哪怕每部手機因此降價10元,累計下來每年消費者也將因此節省幾十億的購機費用。

  中國品牌智慧手機因為價廉物美,如今不僅在國內站穩腳跟,在海外也越來越受歡迎。此次整改還取消了高通之前訂立的諸多“霸王條款”,規定其不得對過期專利收取許可費、不得無正當理由搭售非無線通信標準必要專利許可等,這也相應減輕了中國手機廠商的成本負擔,並隨著手機的出口,惠及眾多的國外消費者,保障其正當的消費權益。

  以華為為例,其智慧手機業務52%的銷售收入來自海外市場,2014年除歐洲市場同比增長77%外,在中東非洲市場、亞太市場和拉美市場的增速分別達到254%、122%和104%。目前,華為在義大利、荷蘭等11個重點國家的市場份額佔比均超過5%,其中個別國家和地區的佔比更是達到50%。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反壟斷在中國還是一個相對較新的事物。壟斷企業長期獲取超額利潤,勢必造成市場價格長期扭曲,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

  隨著經濟發展和市場經濟制度的完善,中國不再是壟斷行為的“法律洼地”。無論國企、民企還是外企,只要存在壟斷行為就會被納入反壟斷調查,以維護正常市場秩序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並最終保障中外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據新華社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