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藥減量靠什麼來實現?

  • 發佈時間:2015-02-12 04:32:1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現狀

  農藥利用率僅為35%

  目前農業病蟲防治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農藥用量偏高,利用率偏低。據統計,近5年全國農藥用量都在31萬噸左右(折百),製劑100多萬噸,農藥利用率為35%左右。從結構上看,殺蟲劑所佔比例明顯偏高;從作物上看,蔬菜、果樹特別是保護地蔬菜用藥明顯偏多,水稻用藥量大,從我們對農戶實際用藥調查結果看,長江中下游地區每畝水稻用藥量是蘇皖魯豫小麥用藥量的3.21倍;從地區上看,南方用藥量多,北方作物單一,病蟲也輕一些,用藥量相對較少;從使用上看,農民用傳統的小噴霧器打藥浪費嚴重,農藥利用率低。

  初步分析原因,一是我國處於季風氣候控制區,夏季高溫多雨,蟲害嚴重,防治用藥多。二是作物種類多、茬口複雜。加之輕型栽培、拋秧免耕等措施也適於病蟲發生。三是保護地面積大,幾乎週年生産與病蟲防治,為病蟲冬季提供了有利的繁殖場所。四是農民傳統上重治輕防,大多未經培訓,打保險藥、亂用藥,抗藥性上升快。

  當前農藥仍是防治病蟲最有效、經濟的措施。農藥減量是一個系統工程,要科學地分步驟、分地區、分作物實施減量控害。

  目前農民大多是一家一戶分散防治病蟲,組織化程度低,防治規模小,且大多數農民防治病蟲田間施藥未經專門培訓,不當用藥、過量用藥現象較嚴重。農村大量使用的是傳統小型噴霧器,工效低、浪費嚴重。而且農民習慣於大霧滴、大容量噴灑,迫切需要使用高效先進的藥械來提高農藥利用率。

  同時,全國農藥生産企業近3000家,農藥經銷商30多萬人,而且這些人大多未經專門培訓,誤導用藥現象時有發生。目前僅有《農藥管理條例》及《植物檢疫條例》,法律支援不夠,對假冒偽劣農藥及亂用藥、過量用藥等問題監管與處罰力度也不夠。

  此外,在施藥技術研究特別是減量用藥、提高農藥利用率等方面,研發力量不足,研究項目、經費支援力度不夠,力量也比較分散,技術研發、組裝整合不適應要求。

  對策

  抓好綠色防控

  抓好品種及栽培防病的農藝措施。選擇抗病蟲品種併合理佈局,可以顯著減少農藥使用;通過輪作、深耕及測土配方施肥、合理灌溉等農藝措施,可以減少病蟲發生的條件,從而減少用藥。

  抓好土壤及種苗處理。適應農村實際和農民需求,認真抓好播種前土壤消毒、種子藥劑處理;切實抓好秧苗期防治,特別是水稻統一育秧田地防治,搞好“送嫁藥”,可減少大田防治壓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合配套推廣應用一批實用技術。包括生態調控、燈光誘殺、資訊迷向、氣味趨避、食源誘殺及生物農藥等技術及産品應用,建立並推廣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物理防控、生態調控和科學用藥為核心的綠色控害技術體系,提升生態系統抵抗力,保持農田生物多樣性,減輕對化學防治的依賴。比如南方有條件的水稻積極提倡稻田養雞、養蟹,推廣生物農藥等環境友好型技術措施。同時,要嚴格執行病蟲害防治閾值和防治指標,減少施藥次數和用藥量。

  積極應用作物全程解決方案。從作物整個生長期通盤考慮病蟲防治,研究綜合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全新的概念。根據作物解決方案適時、科學、合理使用農藥,既可改進作物健康、減少用藥,還可提升作物産量和品質、增加種植收益。全國農技中心與有關公司合作在水稻病蟲害全程解決方案方面實施2年來,效果非常好,可減少施藥次數2~3次,應積極推廣。

  力推專業化統防統治

  這是搞好科學用藥、減量用藥,提高農藥利用率的最重要組織形式。

  中央一號文件先後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專業化統防統治的要求。近年來全國農技中心探索並抓了一批典型和模式,如專業合作社型、協會型、企業型、大戶型、集體組織型和互助型等,重點開展代防代治、階段承包防治、全程承包防治等服務,促進了專業化統防統治蓬勃發展和重大病蟲防治的技術進步。要繼續推進“百千萬”行動,抓技術指導,抓規範化服務,抓高效機械應用,提升裝備、技術、服務水準,推動統防統治更好地為農業規模經營主體服務。

  研發精準施藥技術

  抓好施藥技術與方法的研究。不同農藥品種如殺蟲劑、除草劑,不同病蟲如稻飛虱、小麥赤霉病,不同作物如小麥、水稻及果樹等,需要不同的施藥方法,要系統進行研究。

  抓好精準施藥技術研發。如對靶施藥、靜電噴霧、迴圈噴霧技術的研究,以及數字化對靶技術、基於靶標生物光譜特色的農藥最低量使用技術的研究。

  抓好降低農藥使用風險的研發。減少農藥對天敵特別是有益生物如蜜蜂的影響。同時,研究降低對施藥者的影響。

  抓好噴頭及防飄移技術研發。特別是研究使用低空施藥的劑型,整合應用低容量噴灑技術,研究助劑如有機硅助劑,增加藥液展布性,提高農藥利用率,爭取用5年左右,把農藥利用率提高到40%左右。

  應用高效新産品

  大力推廣一批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目前開發的新一代殺蟲劑如雙酰胺類、新煙鹼類等殺蟲劑,不僅有效成分含量高,而且環保、用量少,原來用甲胺磷、毒死蜱等殺蟲劑防治棉田、稻田害蟲,畝用100ml左右,現在用雙酰胺類殺蟲劑使用10ml左右,僅為十分之一,單位面積用藥量顯著減少。

  大力推廣顆粒劑、泡騰劑、水乳劑、懸浮劑等新劑型。同時,積極示範推廣使用可以降低農藥用量、提升防治效果的增效技術如有機硅助劑、激健等。更多地推廣能夠同時改善植物健康的産品,增強植物免疫力,減少病蟲發生。另外,用高活性的農藥替代低活性農藥。

  抓好安全科學用藥培訓。加大培訓工作力度,推動各省市縣層層搞好培訓,引導生産者科學合理用藥,幫助他們提升病蟲防治技能,改變對農藥的過度依賴。

  認真抓好抗藥性監測與治理。及時發佈抗性監測公告,指導科學用藥防治,並分區建好抗性治理示範區,整合抗性治理技術,積極推廣應用。

  推廣先進植保機械

  這是減量用藥、提高農藥利用率的關鍵。

  大力支援研發和引進工作。要加大投入,積極支援和鼓勵研發創制適應農村實際、滿足現有栽培條件的新機型。要引進一批大中型、對靶性強、農藥利用率高的新藥械,同時引進一批先進、防飄噴頭。要加強農機農藝融合,既要考慮産品的機械性能,又要適應播種與耕作栽培實際。

  要加大推廣力度。加大對適用於旱地的自走式噴霧機、高地隙噴桿噴霧機以及用於水稻田的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推廣。這些新型藥械農藥利用率比傳統的手動噴霧器高20%左右。要推進精準施藥低容量噴灑,提高農藥利用率,節本增效。

  加快淘汰劣質噴霧器。建議設立專項資金,用5~8年時間,把技術落後、“跑冒滴漏”的舊式噴霧器強制淘汰,實現施藥機械的更新換代。

  積極示範應用低空無人植保施藥技術。要研究規範管理問題,扶持與推進無人植保施藥機的健康發展,滿足生産需求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防治效率的新期待。

  加強監管與引導

  抓好法律法規建設。一方面,要爭取儘快出臺新《農藥管理條例》,並經過幾年努力爭取上升為《農藥管理法》。另一方面,要著手考慮研究制定《植物保護法》,做到病蟲防治、依法用藥。

  鼓勵企業創新,研發、生産綠色環保型低毒、低殘留農藥,建議國家從企業利潤、稅收中提留一部分經費專門用於研發。

  加強監管與處罰,加大問責和處罰力度,對違規生産、銷售高毒農藥,要狠狠打擊。對違規、過量用藥造成殘留超標的事件,也要及時曝光,加大懲處力度。總之,在“産”和“用”兩個環節上都要強化管理。

  連結

  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農藥的科學減量使用。一是通過立法,嚴格控制農藥生産、銷售和使用,有《植物保護法》、《農藥管理法》等法規。

  二是在生産環節上加強科學用藥培訓,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及我國台灣省都專門立項支援開展安全用藥培訓。

  三是實行項目計劃,法國、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韓等先後計劃用10年時間把農藥用量明顯降下來。日本推行“環境保全型”農業,法國推行“理性農業”,南韓推行“親環境”農業,目的都是更好地保護環境,降低農藥用量。

  另外,北歐如挪威、瑞典、丹麥等除法規外,還通過收稅來控制農藥的使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