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資金抽離P2P風險高發

  • 發佈時間:2015-02-12 03:29:38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楊 群

  臨近春節,P2P 網貸行業仿佛風雨欲來。2月7日下午,著名網貸平臺紅嶺創投又被曝出7000萬元壞賬,紅嶺創投在其官方網站發佈聲明證實此事,表態將為此次壞賬兜底,承擔本息兌付。1月下旬,以高收益率著稱的P2P平臺“裏外貸”被曝“觸雷”,待收款近9億元,資金鏈斷裂。

  網貸之家統計,今年1月,全國2000余家P2P平台中出現問題的達69家,問題率為3.9%,處歷史高位。

  歲末年初風險高發

  從去年底至今年年初,P2P行業危機頻繁,出現借貸項目詐騙、中小平臺本身跑路等情況,令投資者遭受損失。網貸之家數據統計顯示,去年12月、今年1月這兩個月,是P2P爆發問題平臺的歷史最高和次高月份,遠高於去年同期。這些問題平臺從地域性分佈看,多位於山東、廣東、浙江、江蘇等地。

  業內人士分析,之前很多P2P平臺聲稱的壞賬率低,是因為上線時間短未到兌付期,隨著借款項目陸續到期,“裸泳”風險就暴露了。不少P2P平臺還處於燒錢打品牌的階段,在行銷上投入資金過多,但在項目篩選、風險控制上投入不足,難免遭遇風險。特別是臨近春節,投資者資金需求較強烈,許多P2P平臺遭遇始料未及的集中提現現象,導致兌付風險上升。

  P2P資金回遷股市?

  近期P2P平臺頻發危機,一部分原因是投資資金撤離造成的。眼下實體經濟投資需求不旺,這些資金都去哪兒了呢?有分析認為,股市是吸走資金的重要去處。

  滬綜指去年全年漲幅超過50%,不少投資者重燃興趣。事實上,P2P的投資者與股市投資者確有相似性,風險偏好都較高。一家P2P平臺負責人透露,其實最早的P2P投資者很多都是對熊市失望的股民。一旦牛市行情啟動,老股民心動又“回遷”。

  P2P資金抽離,可以從P2P平臺的一些現象中察覺蛛絲馬跡:一是項目滿標週期拉長了,甚至“流標”(沒人投)。在P2P網貸平臺上,借款項目以挂標方式招標,投資者即出借資金的人,在平臺上投標,即借出自己的資金。P2P平臺上項目滿標時間拉長,顯示進場資金在減少。二是P2P平臺上債權轉讓標增加。也就是説,有投資者之前參與平臺上某項目的投標,未到期就急於套現資金挪作他用。

  風險隱患更大的是,有人以各種名目的借款項目在P2P平臺上招標,借到錢之後投入股市,又因股市波動反遭損失。但這一類問題在暴露前比較隱蔽,實際上是 P2P 行業缺乏監管的漏洞導致的。

  如何辨識高危P2P

  P2P 行業長期無準入門檻、無監管規則,“野蠻生長”導致短短兩年左右爆炸式增長達到2000多家。那麼,如何識別P2P平臺是否靠譜?專家認為,從一些關鍵因素,可以大致把握P2P平臺的風險程度。

  一是看上線時間。近期,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金融風險實驗室發佈首期網貸評級報告,選取100家網貸平臺進行了從A到C-等6個級別的分類。54.55%的A類(最佳)平臺成立時間在3年及以上,64.1%的B類平臺成立時間集中在2年以內,而C類平臺成立時間多集中在1-2年。雖説成立時間與可靠度沒有必然關係,但一家網貸平臺可以運作3年以上,經過多個項目、多輪兌付週期的考驗,相對更可靠些。

  另一個指標是看收益率,納入測評的P2P平臺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4.32%,其中A類平臺平均為12.12%,B類平臺平均為13%,而C類平臺平均年化收益率高達15.38%。不難發現,綜合評分越高的平臺,年化收益率卻越低。當前實體經濟的情況決定了很少有項目能有超高的利潤率。給出畸高借貸成本的項目,可能急於籌措資金,其項目可信度和資金去向需要認真考量。

  另外,不能私設資金池直接接觸投資者的資金、不能把P2P平臺作為一家企業“自融”、非法集資的渠道,這些都是考量P2P平臺是否靠譜最基本的紅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