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洞幽燭微:“特色小鎮”四字談

  • 發佈時間:2015-02-11 04:29:22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亭

  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李強省長在今年的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了一個新名詞:特色小鎮,並要求“以新理念、新機制、新載體推進産業集聚、産業創新和産業升級”。

  中國有個成語謂之“名正言順”,其中的“名”是指名分、名義,“順”是指合理、順當。意思是講做事要名頭正當,道理也得説得通。至於其出典,源自孔老二的《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一想到這還關聯到事情最後能不能辦順辦成辦好,於是“茲事體大”,也就需要對特色小鎮的內涵和功能定位有一番“揣摩”了。

  特色小鎮,從字面上看就是有特色的小地方。“有特色”主要是指産業有特色,“小地方”主要是指有一定數量的人口集聚在一個相對狹小的地理空間上。具體而言,對組成的四個字我們逐一來看:

  “特”是説産業很特別。既不是大呼隆人人都有的某種大路貨,又不是七七八八、“一個都不能少”的百雜貨,只能是在此地經過了市場經濟的大浪淘沙,已經開始嶄露頭角的,近乎單一的,有獨特題材的産業。如果不是那種成長性特別好、前程極其遠大的新興産業,那就是頗有歷史積澱、可以當作古董把玩但至今仍有市場的傳統産業。好比説雲棲小鎮,玩的就是雲計算技術和設備。又好比説山南基金小鎮,玩的就是基金設立與運作。前者是資訊産業中的一個新秀,後者是金融産業中的另一個新貴。只專心致志幹這一個環節、這一個産品,給它做強做精,作出無可替代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來,就像多年以前浙江人曾經常説的“小型巨人”和“隱形巨人”。還有好比龍泉的寶劍和青瓷,紹興的黃酒和絲綢,在那些古窯址、古作坊近旁且又傳承出新的某個區塊,也會成為承載歷史經典産業的特色小鎮。

  或為新銳、或為“復古”,都會彰顯特色。最不濟的就是不上不下的一般製造業,説起來是工業化的體現,但規模一大、就業一多,整日裏機器轟鳴,就不是所謂的特色小鎮了。它們不是大中城市的工業園區,就是所謂“工業強縣”的縣城所在,因此也就犯不上去插“特色小鎮”的隊伍了。

  “色”是説環境很出彩。這裡的環境是多元含義的生態系統,就像省長報告中一口氣點到的“政務”、“創業創新”、“自然”、“社會”四個生態系統那樣。但就特色小鎮而言,特別要強調的是“創業創新”和“自然”這兩條。前者是指這個小鎮特別有創業創新的活力和氛圍。新興産業自不待言,歷史經典産業也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這裡充滿了創造性的思維和突破性的探索,這裡創新帶動創業、創業促進創新,這裡人文、理論、科技、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良性互動、相輔相成,這裡還鼓勵變革、包容失敗。這裡創新文化無所不在、創新人才遍地崛起。甚至是政務、法務、商務和社務環境,也都因敢為人先的改革而走在前列,讓人感覺到滲透到骨子裏的活力和激情。

  自然環境也很重要。現如今的這些和設計研發、創新創意、發明創造相聯繫的高端服務業,包括3D列印這樣的高端製造業,都是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産業存在形態和發展格局。其中的就業者也往往是擁有較高知識水準和人文修養的高端人才,他們的就業空間和生活空間高度融合,需要的是綠色、安靜、潔凈、舒適、休閒和愜意。正因為如此,他們會對雜亂無章、污濁不堪的環境無法忍受,而隨著這些人的遠拒和離去,所謂的特色小鎮還會存在嗎?

  “小”是説規模很小巧。在我們的習慣性價值取向中,往往大才是好的:城市要大城市、産業要大産業、平臺要大平臺、公司要大公司、連工作的開展也喜歡用所謂的“大手筆”。但是紅樓夢裏説了,“大有大的難處”,所有的事物一律貪大求大,最終的結果必定是造成結構的失衡、發展的失調。

  特色小鎮最好是以小取勝。不要動輒幾十幾百平方公里,就幾個平方公里又如何?不要動輒“平地起高樓”,就依託老城舊村搞好有機更新又如何?不要動輒“這山看著那山高”,“撿到籃子裏的都是菜”,就“咬定青山不放鬆”、專注幹好一件事又如何?不要沉迷那個GDP的總量和速度圖大而快,就追求當地的山清水秀、老百姓的安居樂業又如何?崇尚大而無當、華而不實的增長舊時代就要結束了,追求少而精、小而美的發展新常態已然來臨了,我們要學會革故鼎新、與時俱進。

  “鎮”是説架構很合理。特色小鎮的鎮,不是指行政建制和權利層級的鎮,甚至連傳統意義上的集鎮都不是。過往我們很多的開發和建設活動,都是依託行政架構;資金的來源和空間的管理,也往往都是依賴土地財政和政府部門。但這次的特色小鎮,情況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不是政府主導,市場跟進,而是市場引領,政府跟進。企業及其協會和聯盟、居民及其業主委員會,才是特色小鎮開發和建設的真正主體,政府只管提供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環境保護等公共服務。

  特色小鎮的空間管控當然也不可或缺。如果説特色産業是回答了“要幹什麼”,那特色小鎮就是要回答“在哪幹”。不是行政區劃,但照樣有空間管控,只不過管控的主體,很有可能不在是政府部門或機構,而是基於主體自治的社會組織。政府不會缺位,但只是基於相關規制和規範的監管把關。至於隨著特色小鎮的發展,相應的行政建制和隸屬關係如何順勢而為,那就是後話了。

  總之,特色小鎮的建設,需要摒棄行政化的思維定勢、運作慣性、路徑依賴和體制束縛,走出一條不同於傳統粗放增長舊模式和全能政府舊體制的新路。唯此,我們才可能把這件新常態下要辦的大好事,名正言順地辦順、辦成、辦好!

  (作者為浙商智庫專家、區域經濟研究學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