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漢能李河君身價超馬雲、王健林 "薄膜發電"如何製造首富?

  • 發佈時間:2015-02-10 07: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堅定擁護薄膜路線的漢能總顯得有點“另類”,李河君“把晶硅比作臺式機,將薄膜比作筆電”的言論,更“得罪”了不少光伏同行

  根據胡潤研究院于2月3日發佈的《201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截至2015年1月17日,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身價”達到1600億元,一舉超過了馬雲王健林,至此,這位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又多了個頭銜——“中國首富”。

  儘管李河君對此只是淡淡回應,“我不知道哪來的,大家不用太當真”。而有意無意間,“首富”身份還是為其一直振臂高呼的“薄膜發電”,做了次效果極佳的“廣告”。

  越來越多的尋常百姓由此認識了光伏,知曉一種被統稱為“薄膜”,具有輕柔特質的可發電組件,能夠應用在建築上、汽車上、帳篷上、手機上,甚至是服裝上,為人們提供可移動的清潔能源。

  不過,在中國光伏界,由於堅定擁護“小眾”的薄膜路線,漢能總是顯得有點“另類”;李河君“把晶硅比作臺式機,將薄膜比作筆電”的言論,更是不經意間“得罪”了絕大多數選擇晶硅路線的光伏同行。

  在這場由來已久的關於“光伏技術哪家強”的爭論中,李河君堅稱,“薄膜”因具有輕柔的特質,相較晶硅産品的應用市場更為廣闊;而代表晶硅路線的一方則駁斥,薄膜的性價比無法與晶硅媲美,晶硅才是光伏“王道”。

  CIGS産業化條件愈發成熟

  “胡潤全球富豪榜”給予李河君的上榜理由是,截止到2015年1月17日,其在港股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的持股市值為800億港元,另外加上漢能控股非上市部分水電、太陽能及其他資産,李河君的財富合計達到了1600億元。

  可見,李河君之所以問鼎中國首富,全賴漢能薄膜發電的市值暴增。而“薄膜發電”正是支撐漢能薄膜發電市值的商業邏輯。截至2月9日收盤,漢能薄膜發電的市值達到1749億港元,繼續穩居全球單一光伏上市公司市值第一大。

  然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對漢能、李河君以及薄膜發電的懷疑,並未因漢能薄膜發電的股價大漲而減弱。

  一方面,漢能薄膜發電存在“軟肋”——業績主要仰仗關聯交易;另一方面,出於種種目的,“薄膜發電”也時常遭到業界的“口誅筆伐”。

  “薄膜發電”的未來究竟有沒有李河君説的那般美好?又或者它會不會只是一個夢?

  對此,南開大學孫雲教授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以銅銦鎵硒(CIGS,一種薄膜技術)為例介紹,“從技術成熟度和生産成本上看,CIGS的産業化前景十分明朗,且其很多優勢(輕柔等)是晶硅所不具備的。不過,考慮原材料的儲量和成本(主要以銦與硅對比),以及光伏要成為替代性能源的遠景目標,CIGS替代晶硅並不現實,但即便如此,我認為,未來CIGS的全球市場規模也能夠達到80吉瓦-100吉瓦”。

  但據記者了解,正在制約薄膜發展的問題也頗為棘手,仍以CIGS為例,“由於CIGS的生産工藝、流程十分複雜;直至今日,除日本的Solar Frontier外(其對生産成本保密),全球仍沒有一條吉瓦級的CIGS産線。”某不願具名的科研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解釋,“正是由於缺乏産業化樣本(數據),CIGS量産後的成本究竟能夠達到多少,仍然是個迷”。

  “儘管如此,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們獲取的實驗數據顯示,CIGS的産業化前景十分明朗。”為證明這一點,該科研人士向記者獨家透露了其尚未公開的實驗結果,“例如,除了薄膜弱光性強、綜合發電效率高等特點外,我們還在試驗中發現,當日照條件越好時,CIGS的功率便越高。同等條件下,CIGS每瓦比多晶硅可多發8%的電。這就意味著CIGS比多晶硅的發電收益高出了8%,其可抵消薄膜佔地面積大、安裝成本高的劣勢”。(該人士拒絕向記者透露實驗採選樣本的品牌,但稱樣本並非由漢能提供)

  此外,“近三年來,CIGS的實驗室效率由逾19%上升到了21.7%,超過了多晶硅的20.4%;而組件效率(量産)也達到了14%-15%,基本與多晶硅(15%左右)持平了。”上述科研人士還表示,“CIGS的潛力很大,1年-2年內,我認為其有機會將組件效率提高到16%以上”。

  孫雲也認同這一觀點,“晶硅提升轉化效率主要依靠規模效應以及技術掌握的成熟度,目前卻也達到了某種極限。相比之下,CIGS的提升空間還非常大”。

  雖然CIGS的生産成本目前尚無法估算,但根據CIGS生産設備製造商——德國MNNZ公佈的預測性數據,“CIGS的生産成本可低至0.4美元/瓦-0.45美元/瓦,也就是説其售價可以與多晶硅持平,或較多晶硅略高。”上述科研人員介紹,“同時,CIGS與晶硅一樣,衰減極少;能耗回報率(生産能耗回收期)甚至比晶硅更低(晶硅為2年,CIGS為1.5年)。”

  漢能承諾探索更多第三方業務

  幾乎與孫雲教授的看法一致,上述科研人士向記者表示,“薄膜項下細分的技術路線還有很多,哪個最終能成功走向産業化並引領光伏技術升級換代,我不確定,但目前來看,CIGS的確最有希望。若能夠實現0.4美元/瓦-0.45美元/瓦的生産成本,哪怕較此略高,憑藉輕柔的特質,CIGS便能擁有較晶硅更廣的應用前景”。

  “目前的情況是,在國內乃至全球範圍內,進行CIGS研究的科研機構有很多,細分技術路線也很多(真空工藝:共蒸法、濺射後硒化等;濕法工藝:電鍍法等)。但每家都有優勢,也都有缺陷。而主要囿于資金投入的匱乏,CIGS在産業化上一直沒有顯著突破。”

  “漢能先後收購了德國Solibro、美國Global Solar Energy和Miasole,掌握了CIGS共蒸法和濺射法技術,前不久還宣佈收購美國Alta Devices公司的GaAs砷化鎵柔性薄膜技術,並表示推進相關技術的整合與優化;而除了技術儲備,從資金角度看,在中國,想要儘快實現CIGS産業化,恐怕也只有一直潛心於此,又具有相當融資能力的漢能做得到。”在該科研人士看來,“光伏技術一定會升級換代,扶持一些新的技術對中國光伏有利無害。這對中國光伏非常重要。我們經歷了太多國外以先進技術控制中國産業發展,隨後又以新一代技術迫使我們重新‘交學費’的教訓。希望在CIGS上,中國不再落後”。

  不過,想要實現李河君的薄膜夢,漢能薄膜發電還有不少功課要做。

  日前,在回應媒體有關關聯交易的質疑時,漢能薄膜發電首席執行官代明芳表態,“漢能薄膜今年第三方業務的前景非常樂觀。我們將進一步努力,拓展全球薄膜太陽能的下游市場,並在下游業務中從第三方客戶那裏探索新的收入來源”。

  孫雲向記者透露,目前,漢能已于其在廣東省河源市的生産基地安裝了一條Miasol規模為100兆瓦的CIGS生産線。

  此外,剛剛完成並網的廣汽本田·漢能17MW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等,也讓市場看到了漢能未來將開拓更多第三方業務的希望。據悉,在該項目中,漢能首創了在PVC柔性屋面安裝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固定方式,而作為投資主體,漢能獲得了由工商銀行提供的“70%貸款”。這一貸款比例,在現如今的分佈式項目中甚為罕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