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俄德法首腦密會,佈下一盤什麼棋

  • 發佈時間:2015-02-10 02:31:17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非常評

  1月以來,烏克蘭東部局勢再度惡化,1月31日衝突方的和談無果而終。在此背景下,2月5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法國總統奧朗德飛赴烏克蘭,與烏總統波羅申科會面,合力推介德法兩國起草的新和平斡旋方案。6日,默克爾和奧朗德又前往俄羅斯,與普京閉門會談5個小時,並達成協定。在此期間,美國政府擬向烏克蘭政府提供殺傷性武器,遭多個北約盟友反對。9日,默克爾又赴美國與奧巴馬會面,遊説其支援新的和平方案。

  默克爾給普京和奧巴馬找臺階

  應看到,斡旋過程中,德國一直在試圖擺出一種在“替俄羅斯説話”與“為美國辦事”之間左右逢源的姿態。

  會波羅申科,見普京,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約奧巴馬……近日默克爾就烏東軍事危機的協調活動,讓德國“有為外交”漸入佳境。而其一系列的斡旋做法,也映射出歐盟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利益訴求。儘管就目前看,德法領導人熱絡的忙碌仍不足以暖化美俄對峙之下的烏克蘭政治堅冰,但國際協調顯然已成克服危機的唯一選擇。

  首先,國際協調機制的盤活和介入有助於制止烏克蘭內戰的升級。烏克蘭內戰的爆發,既是外部干預的結果,又是內部發酵的産物。東西在民族、宗教、語言文化上的差異,讓政治民主的效用之爭畸變為民族主義/分離主義的道義之爭。誰都不肯退讓,因為結果關乎實實在在的利益,沒的選擇。而內戰持久化下,和解希望也越來越渺茫。沒有強力國際機制的約束,一方“吃掉”另一方的暴力在所難免。

  其次,歐洲國家的協調有利於黑海地區大國新均勢的落實。戰爭手段解決不了烏克蘭問題,對此所有國家都心知肚明,但美俄都難以輕易言輸。烏克蘭已成它們全球地緣政治競爭的陣地前沿和試金石。烏克蘭東部地區的“事實獨立”,是俄羅斯面對西方強鄰的最後緩衝。為了烏克蘭,美國國內則在熱議推動俄羅斯走向“顏色革命”的可能性和後果。但無論如何,兩強之間以赤裸裸的實力對衝實現均勢,是所有方案中最壞的一種。此刻歐洲國家的積極介入,有助於“和平均勢”的實現。當然,協調效果不彰、僵持局面繼續,也是均勢的一種。

  再次,德國此時的介入能強化西方國家在烏克蘭問題中的地位優勢。在東西深度分裂、美俄左拉右拽的背景之下,烏克蘭已經成了“第三方”干預陷阱。不在美俄之間選邊,不易找到撬動兩個大國立場的力量支點。明確選邊,則會加劇緊張。因此斡旋過程中,德國一直在試圖擺出一種在“替俄羅斯説話”與“為美國辦事”之間左右逢源的姿態。在慕尼黑會議上,美國副總統拜登執意要為波羅申科政府提供“防禦所需”的致命性武器。德國此時與美國唱反調,一則突顯自身的“獨立”意志,做名副其實的歐洲話語代言人,二則突顯自身的“中立”立場,讓普京政府做出讓步時有臺階下,三則突顯美國的“盟友”身份,幫助奧巴馬安撫國內好戰勢力,不讓烏克蘭危機成為美國全球戰略調整的累贅。

  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德國一直是歐洲國家中最積極協調的一個,卻屢敗屢戰。默克爾此次美國之行,如果能夠爭取到美國軟化姿態,便屬功德一件。畢竟,這樣也會減少烏克蘭內戰升級的可能性。反過來,如果沒有艱難的爭取,和平便會更無望。

  □史澤華(北外副教授)

  歐盟不甘心做烏克蘭危機犧牲品

  德法的斡旋焦點沒錯,但在衝突多方缺乏基本互信的情況下,説它會帶來轉折,還為時尚早。

  在短短幾天時間裏,俄德法等國圍繞烏克蘭危機最新局勢的互動頻率空前,颳起一陣外交旋風。表面上看,這股旋風的直接誘因是,衝突各方去年9月達成的明斯克停火協議形同“作廢”。而更深層的緣由,則是烏東危機對歐盟、俄羅斯造成的“互耗”。

  烏克蘭衝突爆發後,美歐對俄羅斯的制裁使得俄羅斯經濟大受影響,盧布遭遇“滑鐵盧”;俄羅斯銀行、企業及國營事業體持有的外幣債也縮水,俄羅斯經濟陷入長期低迷和巨大危機。與此同時,在俄羅斯方面的減少天然氣供應、暫停進口西方肉類果蔬等食品等“反制裁”措施下,歐盟也遭遇不小的損失,歐元迎來連續貶值,這跟美元“堅挺”形成鮮明對比。

  在此情境下,歐盟並不甘心做烏克蘭危機中的犧牲品。歐盟醞釀適度調整對俄態度,就源於這種現實利益考量。尤其是德國和法國,深知烏克蘭危機惡化將給歐洲及歐俄關係帶來更多難題,所以寄希望於在烏克蘭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而俄方也有意通過推進烏克蘭危機政治解決來緩和與歐洲關係,利用歐美對俄政策差異獲取外交迴旋空間。對烏克蘭政府來説,與其跟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硬碰硬,不如通過歐俄協調加大對東部武裝的約束。

  所以,德法就像歐洲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軸心”一樣,先是雙方商量出一個和平方案框架,接著同烏克蘭、俄羅斯先後進行協商,形成一個四方可以接受的初步方案要點,最後由默克爾同美方面對面溝通,尋求和解“公約數”。

  目前看,上述方案的重點是落實明斯克協議,而不是另起爐灶。明斯克協議的核心條款是立即停火,並在隨後的備忘錄中確定了衝突雙方之間建立30公里寬的緩衝區,各自將重武器撤出該區域。但該協議並未得到全面、有效落實。德法希望通過新一輪斡旋,就落實明斯克協議達成新共識,並制定更具有操作性的落實措施和時間表,包括可能設立範圍更大的非軍事區。但它能給烏克蘭危機帶來新的轉機嗎?

  先不説新方案落實到各方都接受的文字需要大量協調、折衝,就拿落實來説,依然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一者,烏克蘭危機的內部衝突雙方缺乏基本的互信,各自政治目標沒有交集,達成停火都只是權宜之計,衝突很容易死灰複燃。二者,美歐與俄羅斯在烏克蘭國內派別中都有各自的代理人,烏克蘭外部勢力間沒有妥協,則內部各派很難“同步”。烏克蘭危機的內外因就這樣複雜地交織著。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突破口在哪?自然是實現全面、有效的停火止暴。德法的斡旋焦點沒錯,但要説新一輪外交斡旋會帶來轉折,還為時尚早。

  □賈秀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