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探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方向與中國作為
- 發佈時間:2015-02-07 21:3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海口2月7日電 (記者 王子謙)“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7日在海口舉行,與會專家學者結合南海區域合作、中國—東盟關係等話題,深入分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南海問題不容回避,各國如何管控爭議,推進區域合作受到學者關注。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劉複國説,中國在“一帶一路”中提出加強海上合作的建議,可以在當前南海主權爭端升溫、外在勢力介入之際釋放重要的和平訊息,通過逐漸形成的雙邊、多邊協議利用南海機制,推動各國港口、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連接,最終使南海成為友誼之海,交通經貿之海。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孫賢勝分析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油氣合作前景。他説,油氣合作符合域內各國油氣産業發展的戰略訴求,有利於各方資金技術優勢互補,帶動油氣全産業鏈發展。他建議應以航道安全和海上合作開發為重點,由國家石油公司牽頭共同開發南海油氣資源,選擇合適的開發思路和模式,將南海共同開發制度化。
印度尼西亞中國研究協會會長雷內指出,在中國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同時,印尼也提出“全球海洋軸心線”理念。從地區角度看,2015年東盟共同體將建成,這兩個戰略立足於海上問題,力圖在新形勢下建立新的合作機制,構建新的政治和安全機制,符合域內各國利益,有益於促進區域和平穩定。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國如何處理與東盟的關係?越南社會科學院中國研究所前副所長馮氏惠説,東盟國家發展程度不平衡影響著此戰略的計劃內容及建設進程,中國與周邊國家政治信任等問題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越南社會科學院教授杜森進説,在新的形勢下合作仍然是中國—東盟關係的主流,雙方應借此機會完善認知,制定新的合作發展措施。
中國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如何扮演好自身角色?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指出,中國應全面挖掘與廣大新興市場國家之間潛在的互補互利機會,有效運用在資金、市場、産能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協助其他國家克服發展中的困難。要把“海上絲綢之路”建成以企業為主導的開發平臺,同時做好媒體和智庫建設,有效傳播中國聲音。
中國沿海省份在積極謀劃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指出,在新環境下創新經貿合作的內涵和模式尤為重要,如廣東可通過“網上自由貿易區”、跨境飛地型園區等創新模式帶動合作。
與會專家表示,中國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應更加重視海外僑胞作用,發揮華商“融通中外”的獨特優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