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白卷抗議“師生同考”的是與非

  • 發佈時間:2015-02-07 02:30:49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PK臺

  據《現代快報》報道,1月29日,江蘇邳州運河中學組織40歲以下高三年級教師和學生同場考試,該舉措引發教師不滿,12名教師交空白答題卡抗議,還有教師甩筆離場。事後一位教師因交白卷被停課,如今他已接到通知復課。校方負責人説,這只是根據教學計劃進行的業務練兵;而老師們則認為,這是侮辱。此事在網上也引發巨大反響。

  弊不在“考”而在於“同”

  管理者對職工的業務水準以試卷的形式進行考查,這非常普遍。對於一名教師來講,一年到頭經歷的各種各樣的考試也不少,大多時候都能夠平靜面對。為何單單對這次考試反應強烈?原因無他,只是因為和學生一起考而已。

  雖然在學校領導的眼裏,不管教師還是學生都是自己的管理對象,但在教師的心中,卻覺得自己和學生有別。在講臺上“傳道、授業、解惑”,這恐怕是社會地位不高的教師唯一覺得可以抬起頭來的地方。如今讓他們忽然變成了和學生一樣的普通考生,這或多或少會造成心理上的落差。

  “師生同考”弊不在“考”而在於“同”,正因為師生同考觸動了教師最脆弱的那根神經,才引起了激烈反彈。誠然,一線教師的答題水準也許不比那些最優秀的學生更高,但也不會低到哪兒去,他們難以接受的是那種自尊心受挫的感覺。學校不是不可以對教師進行業務考核,但應該獨立於學生的考試之外。

  説實話,如今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不高,和自己的領導都不拿自己當回事不無關係。這幾年,全國各地因為“師生同考”引發爭議已經發生過不止一回,該校領導居然還要堅持這麼做,説明他們對權力過於自信,這樣的自信,恐怕不止體現在這一件事情上。在教師上交的那張白卷上,我們也許能夠讀出積累已久的怨氣。

  想要知道教師的業務水準,想對教師進行業務練兵,有太多的形式和方法,不見得非得採用教師不喜歡的“師生同考”。我們總是説管理要人性化,至少在這場師生同臺競技的考試中,我們讀不出半點人性化,只是看到了“有權就是任性”。如果這次考試的組織也是對校領導業務能力的考核,恐怕他們得到的分數會是不及格。 □劉昌海(教師)

  “師生同考”無關辱沒尊嚴

  “師生同考”遭遇教師抗議,據説原因有二,其一,為什麼只要求40歲以下教師參加,而不是所有教師?為什麼要和學生同場,不可以教師專門考試嗎?其二,如果考試成績外漏,學生們發現教自己的教師都考不過他,學生及家長會是什麼樣的反應?

  其實,這些年輕教師沒必要計較參考門檻上的“不公平”。從發展歷練上看,青年教師多具有較大的提升潛力,也面臨更加劇烈的競爭,各種各樣的考都在前面等著呢,何苦要計較考試的形式?又沒人説,參加考試就意味著教學實力遜人一等。

  至於“同場一考”,也無可厚非:它或能讓教師意識到自身在某個知識點上的盲區、薄弱環節,進而做出調整。就算無益於“備課授課”,至少也能幫他們在切身體驗考試緊張氣氛中,多些換位思考吧。都説“教學相長”,其內核之一就是“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為什麼不能把“同場考試”視作教學相長的一種體驗?

  或許有人説,“教師在答題技巧、思路等方面佔有優勢,但思維活躍度不夠,臨場發揮能力欠缺。所以,綜合下來,教師考不過自己的學生是很正常的。”這話沒錯,孫楊的教練游泳未必能遊過孫楊,這很正常,“師不必賢于弟子”嘛。既然正常,那教師們為何不能坦然以待?如果説擔心考不過學生丟面子,那讓學生知道老師不敢同場“競技”,是不是更沒面子?

  何況,學校的初衷不過是提高教師教學品質的業務練兵之舉,沒有説要將教師的成績與績效、獎金、評優等掛鉤,也不會對考得不好的老師成績廣而告之。所以,又何必將“師生同考”上升到侮辱的層次呢?正如有網友所言:“不就是考個試嘛,哪來這麼大的火氣?竟然拍桌子,交白卷!要是學生也這樣如何?”説來説去,無非就是為人師表的老理兒。 □陳家沛(學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