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新動作傳遞哪些信號

  • 發佈時間:2015-02-06 02:32:22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李延霞 吳雨 姜琳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人民銀行4日晚宣佈,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對符合定向降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準0.5個百分點。

  這是繼2012年5月之後,時隔近三年來央行首次啟動全面降準,也是近些年來首次全面和定向降準相結合。央行緣何此時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將給市場帶來哪些影響?全面與定向降準相結合又凸顯哪些政策意圖?

  穩增長的必然選擇

  專家分析認為,央行此時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反映出當前經濟運作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是“穩增長”的必然選擇。

  “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對提振經濟增長有很強的正面作用,有利於促進經濟健康平穩運作。”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表示,“信心好比黃金。儘管央行也可以運用新型貨幣工具彌補流動性不足,但是降準信號作用更強烈,對於提振企業、百姓,乃至市場的信心作用是不一樣的。”

  數據顯示,去年一至四季度GDP同比增速依次為7.4%、7.5%、7.3%和7.3%,中國經濟列車增速換擋態勢明顯。

  “央行此次降準的力度比普遍預期要大,時間要早。主要原因是近期國內實際貸款利率仍在往上走,資金面總體偏緊,而重要經濟指標如PMI都在下滑。此次降準屬於預調,是在經濟還未出現明顯問題之前採取的預見性和預防性措施。”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李稻葵表示。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表示,調整前,銀行整體存款準備金率在20%左右,處於較高水準。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貨幣政策進行適度調整是必然選擇。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113.86萬億元,同比增長9.1%。業內人士預計,此次調整將直接釋放約6000億元的流動性,但由於貨幣的乘數效應,最終效果可能將遠遠大於這個數字。

  凸顯調結構政策意圖

  在實施全面降準的同時,央行對小微企業貸款佔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農發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這種全面降準和定向降準相結合的方式近年來還是首次。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普降”和有針對性的“定向降準”相結合,體現了調整既注重數量又注重結構以及央行在貨幣工具使用上的靈活性。

  總量調節和結構調整是此次貨幣政策調整的一大特點。郭田勇表示,貨幣總量和結構調節相結合既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總量適當的金融環境,又能夠針對社會瓶頸和亟待解決的領域,採取定向支援。“定向額外增加降準力度,目的還是為了緩解小微企業貸款難貸款貴。定向降準會對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起到一定作用,但真正解決這一問題還要其他改革綜合推進。”李稻葵表示。

  為何對農發行進行額外高達4個百分點的降準?趙慶明表示,農發行是政策性銀行,存款來源有限,降低存準可以有效緩解其流動性壓力,支援其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

  由此可見,調結構仍是今年我國經濟的主旋律。

  不代表貨幣政策轉向

  三年來首次啟動全面降準是否意味著穩健的貨幣政策轉向?“此次降準幅度仍然較小,不能因為央行降準就説明穩健的貨幣政策已經轉向。”連平表示。

  央行也表示,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鬆緊適度,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丁志傑認為,這次降準旨在釋放過去外匯佔款過多凍結的流動性,不應理解為貨幣政策的方向性改變。“央行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的渠道主要是通過外匯佔款進行,但去年三四季度外匯儲備降低,外匯佔款明顯下滑,變成了回籠貨幣、收縮流動性的渠道,所以通過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注入流動性進行對衝。”他説。

  央行發佈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全部金融機構口徑外匯佔款環比減少1184億元人民幣,為去年8月以來再度出現負增長,並創下2007年12月以來最大下降值。

  對於今後的貨幣政策走向,郭田勇表示,理論上來説,未來進一步降準乃至降息的可能性仍存在。不過,未來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央行還需要把握總體的路線,密切觀察國際、國內經濟情況變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