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學習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培訓班舉行,專家提出激發農村改革活力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 發佈時間:2015-02-05 10:18: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月2~3日,首次針對全國涉農媒體負責人和“三農”新聞工作者的學習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培訓班在北京舉行。培訓班邀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分別就推進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農村改革和增加農民收入等問題作了專題報告。他們一致認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如何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必須破解的一個重大課題。必須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動力,以法治作保障,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

  2月1日,新世紀以來連續第12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一公開發佈,中國記協國內部和中華全國農民報協會就聯合舉辦學習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培訓班。培訓班的專題報告站位高、視野廣、內涵深,分析透徹、數據翔實、觀點鮮明,是中央一號文件的立體解析,是“三農”問題的全景透視,為學員們提供了一場營養價值極高的思想盛宴,使學員們清晰透徹地認識到當前“三農”工作的重大任務和機遇挑戰。

  陳錫文在解析一號文件精神時指出,雖然糧食生産和農民增收分別實現了“十一連增”和“十一連快”,是反映農業農村發展形勢的兩個標誌性指標,但是農業農村改革發展也面臨著複雜的矛盾和問題。農業生産成本快速攀升,國內大宗農産品價格普遍高於國際市場,農業補貼已接近WTO黃箱政策上限,農業發展的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從而破解這些難題是“三農”工作的重大任務。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法治建設為保障,緊緊圍繞農業農村發展的主要目標,努力實現在提高糧食生産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闢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

  針對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問題,韓俊指出,不能就農村發展談農村發展,必須把農村發展放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來思考和解決。要著重討論四個方面的重大政策問題:人往哪去、農民權利如何保護、錢從哪來和新農村如何建設。面對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城鎮內部二元結構問題突出等情況,要從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充分保障農民的土地權益。新農村建設要由單兵突進向綜合發展邁進,要由“物的新農村”向“人的新農村”邁進,要由城鄉分割向城鄉一體化邁進,不僅要立足於促進農村自身發展,還要加快破除城鄉二元結構。

  陳曉華在談到農村改革問題時,提出了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農業和支援保護體系、戶籍制度改革等五個方面問題。他指出,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三塊地”的改革,即農村承包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和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農村承包地改革要以“三權分置”為遵循,堅持集體所有權,穩定土地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在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中,要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産股份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等權能。

  針對增加農民收入問題,張紅宇提出,2014年農民收入繼續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是農業農村發展的一大亮點,但農民增收也面臨新挑戰。當前國民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區域及農民內部收入差距仍然較大,增長缺乏長效機制。需要制定農民收入提高的階段性目標,穩步提升主要農産品價格,提高農民工工資水準,通過改革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政府要在強化農業補貼、出臺針對特殊地區和人群的補貼政策等方面有所作為,通過發展農村教育、衛生、社保等民生事業上,增加農民收入。

  中國記協黨組副書記、書記處書記高善罡在開班儀式上作動員講話。中華全國農民報協會會長、農民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唐園結在培訓班結業儀式上做總結講話。來自全國涉農媒體負責人和“三農”新聞工作者共200余人參加了培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