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看見·春運:秦嶺山中鐵路隧道"打冰人"的一天(組圖)

  • 發佈時間:2015-02-04 10:2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場大雪後,秦嶺山脈被皚皚白雪覆蓋,車建國帶著他的工友們踩著厚厚的積雪踏上打冰路。(攝影 楊曉文)

  上世紀50年代初修建的寶成鐵路打破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千年神話。這條鐵路上的寶雞至秦嶺段海拔1410米,垂直高度達811米,41公里的長大高坡從山腳下呈“8”字形迂迴而上,列車盤旋5層方能到達山頂。秦嶺山脈由於植被茂盛,水資源特別豐富,每到冬季,隧道內的滲水就會結冰,造成洞壁侵限,冰體覆蓋軌道,威協到列車正常運作。因此,在秦嶺高坡線路區段上就有了這支特殊隊伍──秦嶺隧道打冰人。

  2015年新年剛過,就下了一場大雪,車建國和他的工友們更加忙碌了。早晨7時30分,秦嶺裏的天剛濛濛亮,工長車建國便帶領5名職工踩著厚厚的雪帶著照明工具從工區出發了,當他們攀登406級臺階,沿觀音山車站向南穿過觀音山二號隧道時,與另一組夜晚打冰歸來的人員正好照面。接過對方的冰鎬、梯子、鐵锨、背簍等除冰工後,新一輪打冰工作開始了。

  

  作業人員小心地走在上班的路上。(攝影 楊曉文)

  西安鐵路局寶雞工務段觀音山橋路工區共有21名職工,負責16公里路段上23座大大小小隧道的除冰工作。

  

  打冰路上,他們遇到了線路作業人員正在整修線路。(攝影 楊曉文)

  在打冰過程中,雪還在下,防護員馮先強始終和大家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時拿起對講機接收是否有火車通過資訊,當火車接近時,就發出信號,通知大夥兒提前下道避車。

  

  大家開始清理線路上的積雪。(攝影 楊曉文)

  

  列車通過,大家列好隊伍目送列車通過。(攝影 楊曉文)

  

  隧道內也飄進了雪花,為了打冰作業行走安全,他們必須先清理出一條安全的的行走路線。(攝影 楊曉文)

  

  打下來的冰還真不少,一大堆一大堆,必須立即清理出線路限界外,不能影響列車運作。(攝影 楊曉文)

  隧道兩頭比隧道中間的氣溫低好幾度,結冰最快。每發現一處地方結冰,他們立該分工合作,有的用冰鎬打冰,有的架梯子,有的用手電照明,待打下的冰塊堆積很多時,便用背簍將冰塊一簍簍背出隧道。

  

  發現一處結冰後,作業人員開始攀上梯子打冰。(攝影 楊曉文)

  當進入到神沙河3號隧道內,車建國看到洞壁上結了一大片冰面,鐵道旁的結冰很厚時,便招呼著大家進行除冰。唐陸生爬上梯子,開始從2米多高的地方打冰,隨著冰鎬的起落,核桃大小的冰塊四週濺射,洞壁上迸發出火花,他説“打冰最費鎬頭,兩天就得回一次爐”。

  

  負責清理冰塊的職工背起了背簍,一大塊一大塊的冰塊就這樣被背出隧道。(攝影 楊曉文)

  

  作業人員把清理出來的冰塊倒在距離線路較遠的地段,以免冰塊融化了影響線路穩定。(攝影 楊曉文)

  

  打冰工作是一項非常重的體力活,工餘消息時,時常會撿起乾淨些的冰塊啃幾口,他們説冰塊的解渴功能比水強。張師傅抱起好大一塊晶瑩剔透的冰塊啃起來。(攝影 楊曉文)

  一路上,他們行走在一座座黑暗隧道中,餓了,吃一口自帶乾糧,累了,找一處避風的山窩裏歇息,自帶的水喝完了,盛一杯冰冷的山水,或者乾脆就就搬起一塊冰啃起來,他們説這樣更解渴。當他們返回觀音山站時,天已是一片漆黑,此時,前方有幾束燈光,另一組養精畜銳打冰人接過班後,又開始了新的征程。

  

  返回途中,雪還在下,他們要趕緊回去交班,讓打冰作業不間斷。(攝影 楊曉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