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信改革挺進深水區

  • 發佈時間:2015-02-04 09:31:41  來源:工信部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電信改革挺進深水區

  ——工業和資訊化領域2014年重點工作述評之二

  2014年通信領域改革進入深水區,從虛商集體入市、電信資費全部放開、“營改增”試點、網間結算調整,到鐵塔公司組建、開放寬頻接入市場、上海自貿區增值電信業務向外資進一步開放……系列新政高頻出臺,社會資本蜂擁而入,創新驅動初步顯現,電信市場出現了期待已久的鲇魚效應。

  如果説之前的歷次電信改革不外乎幾家國有運營企業的分分合合,那麼,如今的電信改革,卻是一次自上而下、由內及外的全方位市場化嘗試。2014年全國資訊消費增速高達18%,就是電信改革所激發的市場活力的一大生動寫照。

  改革全面深化調控手段多元

  2014年1月1日起,工業和資訊化部對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公用電信網網間結算標準進行調整。

  3月31日,我國首張虛擬運營商170卡號面市,截止2014年底,共有20余家民營轉售企業正式放號,累計發展用戶超過210萬戶。轉售民營企業累計投資超過15億元人民幣,新增就業崗位超過1萬個,勞動産業鏈新增就業崗位超過3萬個。

  4月15日,為適應上海自貿區外商投資經營增值電信業務的需要,工業和資訊化部出臺了上海自貿區外商投資經營增值電信業務試點管理辦法。(2015年1月13日,進一步推動上海自貿區增值電信業務7項向外資開放,其中5項放開股比限制。)

  5月9日,工業和資訊化部、發改委聯合發佈通告,放開所有電信業務資費,對所有電信業務資費均實行市場調節價,電信企業自主制定具體資費結構、資費標準和計費方式。

  6月1日起,電信業正式納入營改增(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範圍,實行差異化稅率,基礎電信服務和增值電信服務分別適用11%和6%的稅率,為境外單位提供電信業服務免征增值稅。

  7月18日,中國通信設施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鐵塔公司”)掛牌成立,作為推進共建共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試驗田,鐵塔公司未來將積極引入非公有資本。

  12月25日,工業和資訊化部發佈通告,鼓勵民間資本以多種模式進入寬頻接入市場,首批16個城市試點啟動。對民間資本開放寬頻接入市場,取消電信企業國有股權比例要求,降低民營企業註冊資本金限制。

  改革就是生産關係的調整。但長期以來,電信市場改革形成了路徑依賴,主要依賴對幾大國有市場主體的切分和調整。2014年一系列電信改革舉措,最大的新意,是管制手段的多元,涵蓋了資費、結算、稅收、市場主體準入等等,其對於消除壟斷、提升行業效率,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帶來的活力、動力和紅利也是多方面的。

  深化國企改革調結構中尋求新坐標

  

  迄今為止,中國電信市場的政策改革經歷了四次,包括政企分開、引入競爭者、縱向切分、橫向切分等階段。2014年,電信改革在市場結構、産權結構調整等多個方面都進入了具體操作階段,將深刻地影響行業下一步發展走向。

  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以及中國從網路大國向網路強國邁進,我國電信與網際網路領域産業結構面臨革命性的調整,民營網際網路企業在規模市值、創造利稅與吸納就業等社會綜合貢獻方面開始與三大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接近或並駕齊驅,以三大電信國企為主體的傳統電信業面臨新的歷史定位。

  如果説過去的電信業是主要依靠電信國企以自身數倍于國民經濟的增幅為拉動國民經濟發展作出直接貢獻,那麼如今的電信業面臨著重要的選擇——是繼續想法設法保持自身的中高速發展,保持先導産業的優勢地位,還是以更具包容性的市場環境、更高速優質的網路和服務為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搭建基礎性平臺,成為智慧化生産和資訊消費領域創新驅動的重要支撐。

  對電信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如何給出恰如其分的定位,是電信改革進入深水區面臨的最大考題:一個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舊常態”,而創新包容度不適應“新常態”的電信業是不利於網路強國建設大局的;同時,面對傳統的人口紅利接近尾聲,新興OTT應用旁路掉主流傳統業務,一個無力開拓新的市場,收入與實力快速下降的電信業,也難以承擔起寬頻、4G、物聯網等資訊基礎設施建設者的重任。

  2014年5月,國務院批轉發改委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任務意見中指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深入研究和準確定位國有企業的功能性質,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辦法,推動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增強國有經濟的市場活力和國際競爭力。在此背景下,有序推進電信、電力、石油、天然氣等行業改革。

  為落實最新改革精神,在電信市場引入移動轉售運營商、寬頻接入商等新主體的時候,行業管理者高度重視有關改革措施對市場結構的潛在衝擊,一方面幾經斟酌,沒有設置較高的準入門檻,保證了足夠多的市場參與主體,帶來競爭活力;另一方面,又讓運營商在與試點企業的談判、合作等進程中承擔主導責任,並設置了試點的節奏、範圍等,防止因為惡性競爭導致電信國企市場價值急劇下滑,引發行業發展的倒退。

  此外,推動電信企業KPI考核方面鬆綁,推動鐵塔公司組建,“營改增”中長期帶來的稅賦結構利好,這些改革舉措,有利於三大電信國企在低速增長的“新常態”下進一步減少內耗,修煉內功,切實啟動網際網路化轉型戰略。

  開放民資入市 資訊消費再添生力軍

  向民資開放移動轉售和寬頻接入市場,是我國推進電信行業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

  2014年,工業和資訊化部高度重視鼓勵和引導民資進入電信業相關工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深化電信領域改革開放,對於看的準的,符合方向的,能夠開放競爭的業務,積極支援民營企業進入,進行試點,穩妥推進,為鼓勵民資進入電信,拉動有效投資,擴大資訊消費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4年,進入電信市場的移動轉售試點企業多達42家,固網寬頻接入民資多種模式經營試點大幕拉開,電信業更加市場化,更加開放的信號越來越強烈。

  在發放移動轉售業務試點批文時,工業和資訊化部就指出,行動通訊領域是目前電信業發展最重要也是最活躍的領域之一,隨著轉售企業進入行動通訊市場,將會與基礎企業出現一定程度的競爭。我們希望這種競爭是良性的,如果轉售企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靈活、創新的優勢,抓住發展機遇,不斷實現業務和服務創新,就能夠實現與基礎企業共同發展,將行動通訊市場這塊“蛋糕”做大。

  隨著前期相關政策的完善和出臺,試點初期出現的主要問題和企業困難已得到解決,試點整體進展順利。截止2014年底,共有20余家民營轉售企業正式放號,累計發展用戶超過210萬戶,遍佈全國28個省。轉售民營企業累計投資超過15億元人民幣,新增就業崗位超過1萬個,勞動産業鏈新增就業崗位超過3萬個。更重要的是,試點企業的免流量、免套餐、與應用場景捆綁等諸多創新舉措,對於主導電信運營商的資費定價、業務和商業模式創新等帶來了強烈的刺激作用。

  為加快開放寬頻接入市場,經過多方調研,工業和資訊化部研究決定取消民營企業經營寬頻接入網業務國有股權比例的要求,還特別降低了民營企業經營寬頻接入網業務的註冊資本金限制,並將該業務的受理審批權下放到地方通信管理局。這些都有利於市場活躍度進一步提高。

  電信市場改革舉措與開放新招一齊發力,這意味著電信改革已從激發市場活力的層面提升到拉動民間投資,擴大資訊消費的高度。2015年,我國資訊消費用戶可望享受到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服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