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加強中央醫藥儲備資金的使用和管理

  • 發佈時間:2015-02-03 09:09:28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我國醫療保障覆蓋人口逐步擴大,醫藥儲備制度改革與民生息息相關。為進一步加強對中央醫藥儲備資金的管理,建立資金績效評價考核體系,近期上海專員辦在對相關醫藥企業開展會計資訊品質檢查的同時,對相關醫藥企業中央醫藥儲備資金的使用、管理情況開展專項調查。

  調查發現:在有關醫藥儲備管理體制方面,存在部分儲備藥品定價偏高、醫藥儲備目錄與實際需求脫節、醫藥儲備資金承擔稅率差的問題;在有關醫藥儲備資金管理方面,存在未及時結算清理醫藥儲備資金、未及時彌補醫藥儲備資金缺口的問題;在有關承儲企業方面,存在實物儲備量未達標、財務核算不規範等問題。

  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在制度設計層面,儲備藥品定價機制存在缺陷、醫藥儲備目錄過於陳舊,儲備藥品稅收政策不配套;在政策執行層面,流程式控制制風險大、核算基礎不規範;在外部監管層面,資訊對接不及時、處理處罰力度不夠。為此,我們建議:

  推動完善我國醫藥儲備管理體制。一是定期清理目錄。根據與各地特點相匹配的原則,確定中央醫藥儲備目錄,確保藥品的時效性。嘗試對藥品、醫療器械生産線進行儲備,提升醫藥儲備的應變能力和機動性,豐富儲備類型。二是引入醫藥承儲企業的競爭機制。允許信譽良好、資質具備、實力雄厚的民營機構參與國家醫藥儲備,建立承儲企業的業績考核機制,優勝劣汰。三是嚴格醫藥儲備物資的價格監管。根據儲備商品的品種分類,參照行業平均毛利率,合理制定引導儲備商品的銷售價格。對於特殊儲備商品,統一增值稅進銷項稅率,避免在商品流通的某一環節毛利過高。

  研究改進醫藥儲備資金管理模式。一是改變儲備資金的撥付方式。將目前全額中央財政補助,改為企業向銀行貸款,經財政部門考核後,由中央財政對企業貸款利息進行補償,減少對中央財政資金的佔用。二是建立儲備資金的補償機制。對因輪換和價格變化給企業造成的損失,中央財政應制定相應補償機制,解除企業後顧之憂。三是設立儲備獎勵基金。財政部門根據考核情況,對中央醫藥儲備任務完成較好的企業適時給予政府補助,提高承儲企業的積極性。

  加強中央醫藥儲備資金的日常監管。一是強化事前、事中監控。專員辦加強對儲備計劃的跟蹤,建立並及時更新儲備資金臺賬,搭建醫藥儲備資訊化網路平臺,將企業的生産情況、儲備數量、生産成本與銷售價格等錄入網路平臺,實現動態監控,充分發揮就地監管優勢。二是定期開展績效評價。定期對企業儲備資金使用率、儲備計劃完成情況、儲備物品報損率、儲備物資調撥及時性等進行考核,建立績效評價制度,對績效評價差的企業,視情況取消承儲資格。

  儘快清算歷年沉澱的中央醫藥儲備資金。一是收集證據,找準根源。相關醫藥企業對歷年中央醫藥儲備資金進行梳理,對去向不明未能發揮效益的儲備資金找出問題根源,並將有關詳細資料上報國家主管部門,積極主動與主管部門進行溝通。二是抓緊研究,制定方案。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對有關歷史遺留問題要抓緊研究,儘快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確保國家投入的中央醫藥儲備資金全部落在實處、充分發揮效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