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不畏生死戰埃魔

  • 發佈時間:2015-02-03 01:31:1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埃博拉,本是一條美麗而靜謐的河流。如今,它卻演化為一種“超級病毒”的代名詞。而且,這個死神播下的種子,將中國軍醫與賴比瑞亞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不畏生死戰埃魔!60多天裏,我軍首批援利抗埃醫療隊隊員們在賴比瑞亞,建設完善和獨立運營管理100張床位的ETU(埃博拉診療中心),與埃博拉捉對廝殺,創造了一個個奇跡——

  首次對決埃博拉,治愈率60%;住院病人總治愈率達83%,遠高於WHO同一時期公佈的40%—43%;醫療隊員與聘用當地人員同時實現埃博拉零感染、瘧疾等傳染病零感染……

  “條件惡劣,環境特殊,埃博拉病毒更是凶險。但是,執行任務的整個期間,所有醫護人員都嚴格按照平時訓練的標準,執行科學的流程、嚴格的規範,做到‘打勝仗、零感染’完全可以實現。”1月28日,還在隔離期間的我軍首批援利抗埃醫療隊隊長、第三軍醫大學副校長王雲貴通過電話告訴記者。

  自己動手打造一流醫療環境

  2015年1月20日,我軍首批援利抗埃醫療隊勝利完成使命,堅守最後的82名隊員從賴比瑞亞首都蒙羅維亞啟程歸國。

  返程前,隊員們紛紛來到當地SKD體育場旁那片天藍色的板房——中國埃博拉診療中心前,久久駐足眺望,留影紀念。

  那一刻,王雲貴看著這個被當地人評價為“目前所有治療中心中條件最好的”ETU,回憶起剛剛過去的這60多個日日夜夜,心中滿是感慨。

  2014年11月15日,這支醫療隊抵達賴比瑞亞。歡迎儀式上,王雲貴説:“援利醫療隊的主要任務是管理和運營埃博拉治療中心,全力救治埃博拉患者,對利醫務人員開展技術培訓,傳授中國急性傳染病防控經驗,提高賴比瑞亞埃博拉疫情防控的整體技術水準和能力……中國醫療隊願同賴比瑞亞朋友一道,積極開展疫情防治,為保障利人民健康和生命做出貢獻。”

  與死神較量,就要全力以赴!稍作休整,王雲貴便對醫療隊員做了簡單的動員。一場見證中國速度的賽跑旋即展開!

  冒酷暑,頂烈日。那些日子裏,醫療隊隊長、第三軍醫大學副校長王雲貴,醫療隊政委、西南醫院副政委李大元,首席專家、西南醫院感染科主任毛青,醫務組組長……所有人都忙碌在現場。

  為防止蚊蟲叮咬傳播瘧疾等傳染病,確保隊員健康安全,醫療隊自力更生,積極對營區環境實施整治,對室內外環境消毒。清除垃圾,去除雜草,對環境消殺滅;用舊包裝箱和廢棄板材搭設餐桌、辦公桌,隊員們甩開膀子,熱火朝天,揮汗如雨……平時斯文儒雅的白衣天使,變成了“木匠”“搬運工”,而佔據醫療隊半壁江山的女隊員們也一個個化身為“女漢子”。

  10余天裏,隊員們每天休息都在淩晨以後,有時候甚至通宵達旦。隊員們的膚色也逐漸向非洲朋友靠近,臉消瘦了不少,體重減輕最多的達10余斤。飯量卻出奇地增加了,食堂飯菜逐日加量,但總是被隊員們一掃而光。有人不解,是氣候、水土原因導致飯量增加?其實隊員們心裏清楚,每天體能消耗大,能吃是自然的了。

  11月25日,中國援利埃博拉出血熱診療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12月3日,全體醫療隊隊員順利通過埃博拉病患護理全流程考核,做好了接診準備,收治埃博拉患者來院進入倒計時。

  醫療隊隊長王雲貴介紹説,埃博拉病患護理全流程包括接診、護理展開等環節,程式非常嚴密,標準非常嚴格。考核中,所有隊員的成績都是優秀。

  醫療隊員感人的“眾生相”

  12月5日,中國埃博拉診療中心接診第一例病人。一名年輕男子,身體虛弱,高燒39.6℃,有頭痛、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有埃博拉接觸史,高度懷疑感染了埃博拉,收入留觀病區觀察治療。

  戰鬥就此打響!診療中心資訊中控室兼醫護人員辦公室,成了“前線指揮所”。醫療隊隊長王雲貴坐鎮現場,指揮組成員及大多數醫療隊員,都來到了指揮室。

  一例,兩例……病人接踵而至。

  “中國埃博拉診療中心一經啟動,就夜以繼日運轉不停,抗擊埃博拉的戰鬥,是拉鋸的、持續的。一例例進來,一例例治愈出院。但死亡,又總是難以避免。”王雲貴説,隊員們一直努力著。

  60余天裏,他們常常工作至淩晨,回到宿舍,倒頭便睡,飯也沒力氣吃。每天穿梭在病房,為病人查體,輸液,清理嘔吐物,換尿不濕。每進一次病房,就是一次戰鬥,一次對身體極限的考驗,大量出汗、失水,幾近休克、窒息;每進一次病房,就增加一次感染埃博拉的風險;病區高濃度的含氯消毒液,刺鼻嗆眼,引發很多醫療隊員哮喘、噁心嘔吐,咳嗽、甚至咳血。

  場景永遠感人——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原單位從事教學、實驗等工作,在抗埃一線,卻當起了“清潔工”;有這樣一群人,在原單位是護士長,在抗埃一線,卻負責清洗防護靴;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原單位是政工人員,在抗埃一線,他們卻成了戰地記者。每天白天忙著拍片、採訪、收集材料,晚上還要加班撰寫稿件……

  而為了將醫療隊員受到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王雲貴更是不敢有絲毫鬆懈。60余天裏,他每天都要到淩晨才能休息。醫護人員每次進入病房,他都會千叮嚀萬囑咐,進行嚴密監護,不允許絲毫的操作失誤。同時,他還擔負著和當地政府、醫療機構溝通協調的工作,每時每刻都在高速運轉,因為任何一個疏忽都可能影響醫院正常運轉,甚至是造成國際問題。

  “這就是醫療隊員們的‘眾生相’。”醫療隊政治部主任劉俊告訴記者,每一個戰鬥崗位都不輕鬆,每一個戰鬥崗位都充滿危險,每一個戰鬥崗位又都不可缺少,正是他們保證了診療中心的正常運轉,保證了抗埃工作有條不紊。

  與死神殊死搏鬥中創造奇跡

  12月23日,診療中心檢出首例埃博拉陽性患者。隨後,再相繼檢測出4名確診埃博拉病人。隨即,中國埃博拉治療病區啟用,5例確診埃博拉病人由留觀轉入治療病區。

  與死神的肉搏戰開始了。當天晚上,醫療隊隊長王雲貴主持召開專家組會議,分析討論病人病情,研究制定針對確診埃博拉病人的治療方案。他説:“我們把中國抗擊非典以及甲型H1N1病毒的防控經驗,帶到了賴比瑞亞。但由於沒有特效藥品,要治愈一名患者很有挑戰性,但我們已經竭盡全力。”

  埃博拉的恐怖與凶險還是出乎他們的預料,兩條生命的不幸離去,讓隊員們心痛,也讓他們更加清醒和鎮定。

  埃博拉診療中心的條件有限。他們只能堅定信念摸索前進,竭盡所能救治病人。

  每天安排5組以上醫護人員進入病房,密切觀察病人病情變化;安排專門的監控值班人員,通過視頻系統適時查看病人情況;每天兩次會診,分析討論病例,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實施個性化治療;遠超WHO口服用藥和必要時輸液的標準,用上了監護儀、氧氣,下了胃管。

  有創治療帶來的更大風險,但隊員們全然顧不上,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救治病人。

  醫療隊隊長王雲貴,每天早晚都要參加病例討論,一有空就要到病區探望,時刻牽掛著病區病人治療情況。醫療組組長吳昊、護理組組長宋彩萍,首席專家毛青、總護士長遊建平,每天在病區現場辦公,從早上七點到晚上十點鐘,有時工作直至第二天淩晨,平均每天病區工作時間超過14個小時。

  時間在一點點地流逝,中國軍醫與死神殊死搏鬥中終於創造出奇跡!2015年1月8日,治療中的3名確診埃博拉病人血液檢測呈陰性。11日,再次檢測,仍為陰性。按照WHO的標準,確定治愈。那一刻,整個診療中心沸騰了,他們為病人祝福,也為勝利歡呼!

  通過電話,王雲貴告訴記者,到任務期滿時,我軍首批援利醫療隊共接診病人112例,收治64例,其中疑似患者59例,確診埃博拉病人5例。治愈和轉診非埃博拉病人50例,治愈出院確診埃博拉病人3例。他們不僅救治了埃博拉病人,也治愈了數十名非埃博拉病人,還為當地培訓醫護人員和衛生骨幹1500多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