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4年建材工業經濟運作情況

  • 發佈時間:2015-02-02 17:30:34  來源:工信部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建材工業面對産能嚴重過剩、市場需求不旺、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全行業經濟運作總體保持了“穩中有進”,發展品質繼續向好。

  一、2014年運作特點

  

  (一)主要産品産量適度增長。其中,高能耗、産能嚴重過剩的水泥、平板玻璃産量分別為24.8億噸、7.9億重量箱,同比分別增長1.8%、1.1%,增速分別同比下降了7.8、10.1個百分點。低耗能低排放加工産品産量保持較快增速,如,商品混凝土15.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4%,鋼化玻璃4.2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5.1%。

  (二)主營業務收入增速趨緩。1-12月份,規模以上建材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7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同比降低6.9個百分點。其中,水泥製造業9792億元,同比增長0.9%,增速同比下降了7.7個百分點。水泥製品、建築陶瓷、玻璃纖維、耐火材料製造業分別完成8600億元、4400億元、1509億元、477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9%、11.8%、13.4%、8.9%。平板玻璃主營業務收入同比略有下降。

  (三)經濟效益繼續提高。1-12月份,規模以上建材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770.2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水泥行業實現利潤780.2億元,同比增長1.4%,利潤總額仍居建材各子行業之首。水泥製品、輕質建材、玻璃纖維、隔熱材料、衛生陶瓷等行業利潤同比增速均高於12%。

  (四)産品價格基本穩定。12月份,建材及非礦産品出廠價格環比下降0.25%,1-12月平均價格同比上漲0.15%,總體基本穩定。其中,水泥平均出廠價格每噸296.4元,環比下降2.72元,1-12月平均價格同比下降0.43元;平板玻璃平均價格每重量箱 63.3元,環比下降0.2元,1-12月平均價格同比降低4.1元。

  (五)進出口出現逆差。1-12月,建材商品進口463.3億美元,同比增長110.8%;累計出口361.2億美元,同比增長 5.3%,自7月份以來持續保持逆差。這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後的第1次。主要原因是,鑽石、寶石、翡翠、軟玉等非金屬礦商品進口額的大幅增長,1-12月份進口金額總計348億美元,佔全部建材商品進口額的75%,扣除這四種産品,其他建材商品進口金額同比僅增長2.3%。

  綜合分析,2014年建材行業經濟運作總體平穩主要得益於:一是化解産能過剩取得初步成效。1-12月份,水泥行業投資下降18.7%,初步統計,全年新增水泥熟料産能較上年減少2400多萬噸,下降25%。淘汰落後水泥産能8100萬噸。二是大型建材企業集團通過並購重組,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前10家水泥集團熟料産能9.16億噸,産業集中度52%。其中,中國建材集團水泥熟料總産能達3億噸,佔全行業17%。安徽海螺集團兼併重組效益顯著提高,預計全年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5%左右。三是技術進步步伐加快。除塵、脫硝、脫硫等適用技術已在建材行業加速推廣應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垃圾和産業廢棄物發展勢頭良好,精細陶瓷、閃爍晶體、耐高壓複合材料氣瓶等産業化技術日趨成熟,企業資源計劃(ERP)、製造執行系統(MES)陸續在骨幹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資訊化技術業內滲透加快,兩化融合進一步加深。

  二、面臨的形勢和困難

  2015年,建材工業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機遇與挑戰並存。隨著新“四化”同步推進,城鎮化和工業化良性互動,“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大,各項改革措施紅利的釋放,為建材行業創造著持續發展空間。但是,由於國民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主要靠投資拉動的建材市場需求增長將非常有限。特別是資源能源和環境約束倒逼行業轉變發展方式,傳統産業産能過剩制約發展品質效益提升。

  預計2015年主要建材産品産量、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都將呈現低速增長。當前建材行業經濟運作存在的困難主要有:

  (一)産能過剩矛盾依然突出。以水泥為例,儘管産能增長勢頭得到明顯遏制,但2014年建成投産水泥熟料生産線仍有54條,總産能7000多萬噸,加上2015年在建項目建成投産,這些産能集中釋放將對市場産生衝擊。由於目前投資水泥行業效益較好,見效快,對部分落後地區很有吸引力,新上擴能項目的慾望依然較強。

  (二)效益增幅收窄。雖然2014年建材行業總體經濟效益尚可,但值得關注的是,全年主營業務入、利潤總額增速不但低於上年,而且逐月收窄,分別由年初2月份的13.7%、34.7%下降到12月份的10.1%、4.8%,呈現前高後低態勢;這預示著2015年全行業經濟效益繼續提高難度加大。

  (三)市場競爭秩序失范。建材行業污染物排放總量較大,是環保執法重點。一些大企業為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通過技術改造採用清潔能源並配套開工脫硝、除塵等環保設施,加大了生産成本。而一些小企業並未完善環保設施,也未受到處罰,導致不公平競爭。此外,由於市場監管不到位,還有部分無證生産和假冒偽劣産品流入市場。

  三、措施建議

  

  (一)加強經濟運作監測。強化建材行業運作監測和供給側管理,堅持問題導向,及時發現並著力化解運作中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發佈行業運作和産需變化等資訊,引導企業正確投資和經營活動,促進行業平穩運作和健康發展。

  (二)著力化解過剩産能。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有關部署,遏制水泥、平板玻璃行業産能盲目擴張。提高行業規範(準入)標準,強化節能減排和迴圈利用,促進結構優化。探索建立北方採暖區水泥錯峰生産長效機制,推廣水泥窯協同處置,鼓勵發展平板玻璃精深加工和光伏、電子玻璃等高附加值産品,加快建築衛生陶瓷行業清潔生産步伐,倒逼落後産能退出。

  (三)促進綠色建材生産和消費。適應綠色建築發展需要,大力創新建材供給,激活綠色消費需求。搞好綠色建材産業發展頂層設計,強化綠色發展理念,規範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制定綠色建材評價標準,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發佈綠色標識産品。激勵傳統建材轉型發展,拓展綠色環保功能,構建迴圈經濟産業鏈,建設綠色建材特色園區,壯大綠色建材産業。

  (四)支援企業技術創新。堅持需求牽引和創新驅動相結合,利用資訊化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建材産業,深化行業兩化融合。開發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培育壯大先進複合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和非金屬礦物加工材料,強化新産品和短缺産品供給能力。推廣能源、環境和裝備等合同管理,加快節能減排新技術推廣應用,發展生産性服務業。

  (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資源綜合利用稅收減免和基於能耗限額的階梯電價等相關配套措施出臺,營造公平、寬鬆的創新、創業氛圍。激勵企業不斷創新模式和業態,推進並購重組,提高産業集中度;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增強綜合競爭能力;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支援有實力的各類企業“走出去”,促進我國建材工業由大變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