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1月百城房價告別環比8連跌 專家預測北京將繼續領漲

  • 發佈時間:2015-02-02 13:21: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讀】一月份百城房價告別環比8連跌,一線城市環比全面上漲,北京新建住宅均價漲幅居大城市首位。《央廣財經評論》數據解讀:從一月樓市數據讀懂未來房價趨勢。

  央廣網財經2月2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進入新年後,全國多地掀起新一波“救市”潮、再加上高層發聲力挺樓市等因素的提振下,一月份的百城房價告別了環比8連跌。

  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發佈百城房價指數顯示,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在連續8個月環比下跌之後,今年1月份止跌微漲0.21%。被監測的城市中,44個城市環比上漲,56個城市環比下跌,房價上漲的城市數量增加14個。

  而根據百城價格指數對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的全樣本調查數據,1月份十大城市住宅均價為每平方米1萬8990元,環比上漲0.59%。其中北京住宅均價環比上漲1.15%,漲幅居十大城市首位。

  回顧2014年,中國房地産市場經歷了一場大範圍的“寒潮”。商品房銷量和價格雙雙下滑,投資增速幾近“腰斬”,待消化的庫存面積持續上升。深陷調整的樓市也被許多人視為中國經濟的主要風險點之一。受到樓市供求逆轉的影響,去年以來各地對房地産市場的政策傾向已從“打壓”轉變為“托扶”,地方性的救市托市更是“遍地開花”。

  這一次,百城房價開年就環比止跌,似乎給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但同比的數據似乎不值得樂觀,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均價與去年1月相比下跌3.09%,跌幅比上個月擴大0.4個百分點。

  從北京的數據看,新建住宅均價環比上漲1.15%,漲幅居十大城市首位。但北京市住建委網站的數據顯示,1月份北京市新房住宅網簽量比去年12月下降幅度達51%。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房地産經理人聯盟秘書長陳雲峰説,價格的上漲和成交量的下降説明北京存在較強需求,但過高的房價抑制了成交。

  陳雲峰:北京是一個很獨特的城市,就是它的首都的區位的優勢,像三甲醫院將近一半都在北京,還有大學在北京,所以造成北京每年按照政府的統計數據大約有50萬人要進北京,這樣的話,對房地産的需求,不管是住房的需求,還是租賃的需求,都是比較旺盛的。這個是北京漲幅最高一個原因。實際上成交量下降還是大家購買熱情下降所産生的,近5成的降幅,確實我們業內也沒有想到,價還在漲,但是這個量實際跌下來這麼一個過程,證明需求仍然存在,但是房價確實也是過高,這個是阻礙成交量的主要一個原因。

  目前,北京、上海兩大核心一線城市雖然沒有鬆動限購,但都在去年年末對普通住房標準作出較大幅度的調整,放寬限制。陳雲峰認為,如果北京的樓市形勢繼續嚴峻下去,2015年就有可能取消限購。

  陳雲峰:北京在2015年我覺得真的是有可能會取消限購的,儘管政府在這方面沒有鬆口,但是實際市場方面是相對比較嚴峻的,這個2015年,北京也要按區位來説,就是五環內的住房市場,因為供應量很小,上漲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漲幅應該是在10%左右,不像往年,這個生長那麼高了,總體上來説,相對持平略有漲幅,是2015年北京房價的走勢。

  如何從一月樓市的數據讀懂更多的未來房價趨勢?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

  經濟之聲:去年下半年以來,各地紛紛出招“救市”。今年短短一個月,浙江紹興、福建廈門、福州以及四川省等多地再次密集出臺新一輪“微刺激”的救樓市政策。百城房價結束環比8連跌,是不是各地政府救市的結果?

  楊紅旭:樓市回暖尤其是大城市的成交量的回暖是從去年10月份開始明顯反彈。之後11月比10月份略增,12月又比11月、10月大增,所以去年12月的成交量創了近幾年的一個歷史的月度新高,量變化之後價格也在變化,價格的漲幅跌幅在收窄,部分城市已經開始上漲了,尤其是一線城市。這些市場的見底復蘇主要是政策放暖的結果,其中去年二三季度地方政府救市力度比較大。

  去年9月30號央行出臺央十條,代表著中央部委也開始進行所謂的托市了,包括今年1月份,部分地方政府出臺一些微刺激,包括停建安置房,然後政府出手去收購一些市場上存量的商品房,用於進行安置需求,甚至用來滿足保障房的需求,這個也是住建部的引導,住建部也是在繼續的促進地方城市去庫存,就把這種收購普通商品房來用作安置房的分配作為一個去庫存的重要手段和杠桿,這樣的話,整個政策面還在吹暖風,所以未來幾個月還有更多城市房價會直接反彈,包括北京的漲幅應該會領漲全國的。

  經濟之聲:一線城市像北京、上海會領漲全國會反彈,我們討論房地産市場要區分不同城市來看,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在利好政策疊加作用下價格趨於企穩,但多數三、四線城市短期需求飽和,過剩風險突出。未來這種分化是否會加劇?

  楊紅旭:一線和二、三線的分化,主要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進一步拉大,整個2014年拉大的幅度進一步增加。確實是三、四線城市的庫存壓力比較大,這個壓力大主要是2011年之後各地新增的項目,開發的熱潮比較猛,包括很多大企業轉戰三、四線,所以這樣一些土地和項目的開發在過去兩、三年持續不斷,到了目前可以賣的房屋量比較大。

  但是有一點我不同意您的説法,我認為三、四線城市主要就是供應量過猛、過大,而需求面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很多三、四線城市的居民還在購房用於自住,它不是投機性的,是自住,這種自住需求是跟我們的城鎮化的推進是有關係的,所以三、四線的城市的特徵,是供應量偏大,但是需求面基本上平穩,穩中有增,這樣的話還需要幾年時間去去庫存,三、四線城市還會迎來比較穩健的發展。要是説這幾類城市的差距會進一步擴大,我認為在今年和明年會進一步擴大,但是要看未來三到五年差距會慢慢縮小。

  經濟之聲:業內人士陳雲峰認為2015年北京很有可能放鬆限購政策。對於未來樓市政策的方向你怎麼看?

  楊紅旭:限購的放鬆,包括退出尤其是一線城市,現在還沒有放鬆和退出,但是未來是一個大方向,會逐步的放鬆,乃至於退出,但是2015年暫時還不會退出,甚至大幅放鬆的可能性都不是很大。

  邏輯主要是樓市復蘇之後,一線城市價格反彈比較明顯,價格一開始漲,地方漲完又開始緊張了,第二北京市政府、包括上海市政府,相關的市長領導都表態了,暫時還會維持限購政策不做變化,所以就短期2015年而言,北京市退出限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