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會開年猛炒中國軍力 保守政客大談“威脅”

  • 發佈時間:2015-02-02 09:32: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美國會開年猛炒中國軍力 保守政客大談“威脅”

  

  28日,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在聽證會上。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國實施軍事現代化的意圖就是為了挫敗美國在亞太地區投放軍力。”“我們應該對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應對中國威脅的軍事防禦能力進行壓力測試。”上述觀點來自美國議員和軍方高層近兩天來在新國會中的發言。美國新一屆國會開始一系列聽證會,審視美國在全球遇到的安全挑戰,“中國威脅”成了其議論的重點。美國媒體近兩天還熱炒“美國推遲與中國開展新軍事交流”的消息,因為擔心“與中國開展軍事交流可能會過多洩露資訊,威脅到美國軍事戰略的關鍵部分”。對此,中國國防部發言人2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這些報道的內容聽起來匪夷所思。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30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上述事例都説明“美軍不夠自信”,五角大樓高官渲染“中國軍事威脅”更多是“預算政治”的需要。

  “中國軍事現代化是為了對付美國”?

  在美國新一屆國會1月6日宣誓就職後,新國會開始一系列聽證會,專門審視美國在全球各地面臨的安全挑戰和未來的國家安全戰略。“美國之音”29日稱,在1月27日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舉行的第二場聽證會上,會議主持人、共和黨參議員阿約特在開場白中表達了對“中國威脅”的憂慮。他稱:“在亞太地區,中國正利用其歷史性的經濟增長髮展它的軍事力量,常常用來欺負鄰國,挑戰國際法。”在當天的聽證會上,多名美軍高級將領作證。美軍前陸軍副參謀長基恩稱:“我們應該對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應對中國威脅的軍事防禦能力進行壓力測試,並認識到我們可能需要對地區的防務戰略和軍事能力部署作出改變。”

  28日,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舉行首場聽證會,中國同樣成了“主角”。眾議院這場聽證會的主題是“審視美軍在維護武器裝備優勢的努力中遇到的挑戰”。美國國防部主管軍事裝備和後勤事務的次長肯德爾“直言不諱”地説,“我看到外國尤其是中國正在推進軍事現代化,至少在我看來,其目的就是要挫敗美國投放軍力,挫敗美軍遠征部隊在遠離本土的地方作戰。”他説,中國軍隊正在添置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瞄準美國高價值的軍事資源,包括提供軍事情報、目標瞄準和作戰通信的太空資源,海軍投放軍力的航空母艦,還有空軍前置部署戰鬥機的軍用機場。在同一天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就國防預算舉行的聽證會上,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和美國陸軍參謀長奧迪爾諾上將也提到中國“對美國及亞洲盟國越來越大的軍事威脅”。“美國之音”稱,近年來中國軍費快速增長,但美國國防預算正在縮減。五角大樓因此敦促國會終止政府開支自動削減法,先讓國防預算穩定下來,並加大用於添置和研發新武器裝備的經費。

  《華盛頓郵報》稱,儘管美國現在國防開支仍超過其他任何一個國家,但中國和俄羅斯軍事現代化的速度很快,這令美國將軍感到“震驚”。

  “幾天前,奧巴馬的國情咨文演講還大肆宣揚美國信心——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其他方面,美國仍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現在美國眾多高官在國會的發言卻顯示,即使美國最強大的軍事,也正被遠東大國超越。”德國新聞電視臺30日從近來美國高層的發言中發現了矛盾之處。該臺引述軍事觀察家的話稱,美國軍方熱炒“中國軍事威脅”,與奧巴馬之前大幅削減國防費用有關,五角大樓希望改變這種趨勢。

  路透社29日稱,五角大樓提出的2016年國防預算為5340億美元,超出國會原定的上限350億美元。這可能是美國軍費持續5年下跌之後的一次逆轉。該預算計劃下週一交給美國國會。報道稱,五角大樓同時在起草一份亞洲軍事戰略報告。國防部官員稱,報告中將明確提出應對中國的策略。

  新中國兩次軍事現代化都始於外部威脅

  中國軍事近代化的發展一直是西方媒體和國際輿論關注的話題,伴隨著中國軍事的快速發展,“中國威脅論”等説法也在西方時起時伏。德國全球新聞網30日稱,近30年來,中美爭端經常圍著人權和經濟等問題。但隨著中國軍事的崛起,安全問題將成為未來中美兩國最大的問題。這一改變,不僅因為中國軍事技術的提升,也因為中國與美國盟國日本、菲律賓等國島嶼爭端,還有台灣問題。兩國如果不能取得穩定的合作機制,很可能像觀察家擔心的,因為意外事件發生摩擦,將波及整個太平洋。

  對於五角大樓近來不時渲染自己的軍力會被中俄超越。俄新社29日援引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專家弗裏曼的話稱,美國希望繼續保持對中俄絕對軍事優勢,在可預見的未來,中俄在武器領域還無法超越美國。弗裏曼認為,現在主要是美國對中國將其從西太平洋擠走感到擔心,他們認為一旦在中國與鄰國發生領土糾紛時,美國如果介入將無法對中國保持絕對的軍事優勢。

  一名熟悉中美軍事關係的軍方人士30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任何國家進行軍事現代化、更新武器裝備都是出於維護國家主權與安全、有效應對外部威脅的目的。正是在外部威脅與日俱增的戰略背景下,中國近年來才被迫加快國防建設,為自身發展創造安全環境。

  金燦榮對《環球時報》稱,中國發展國防力量純粹出於自衛目的。1949年以來,新中國共有兩次軍事現代化進程:第一次軍事現代化發生於1950年後,主要原因是朝鮮戰爭。第二次軍事現代化仍在進行之中,興起于1996年臺海危機,開始於1999年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後,也還是由於受到外部威脅。

  事實上,正是美國軍方近來不時挑唆盟國與中國對抗。美國第七艦隊司令羅伯特·托馬斯29日接受路透社採訪時稱,美國歡迎日本將空中巡邏範圍擴展至南中國海,以抗衡該地區不斷增加的推進中國領土主張的中國艦艇和船隻。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3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域外國家應尊重本地區國家維護和平穩定的努力,不做挑撥他國關係、製造緊張局勢的事。

  中美軍事交流需繼續努力

  除了渲染“中國軍事威脅”,美國媒體近兩天開始炒作“五角大樓暫停與中國開展新軍事交流”。《華爾街日報》網站27日稱,美國國防部日前推遲了同中國開展新的軍事交流活動,並稱在中美就軍機空中規則達成一致之前,美方不會與中國進行新的軍事交流活動。“美國之音”29日也稱,美國政界人士批評美國與中國開展的軍事交流目的性不強。共和黨眾議員福布斯表示,與中國開展軍事交流的風險是可能會過多洩露資訊,威脅到美國軍事戰略的關鍵部分。報道稱,中美海軍高層曾經建議美國派遣航空母艦造訪中國,但是五角大樓推遲了這一決定。

  對此,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29日在記者會上反駁稱,今年1月12日至19日,中美兩軍在廣州、海口舉行了人道主義救援減災聯合實兵演練。美太平洋總部陸軍司令布魯克斯上將來華觀摩了實兵演習。1月25日至28日,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維克斯來華進行訪問。新的一年,中方願與美方一道,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推動中美兩軍關係始終沿著健康穩定的軌道向前發展。

  “中美聚焦”網曾刊登美國東西方研究所副所長方大為題為“從軍事角度觀察美中關係及安全關係”的文章稱,美中兩軍關係是全面的雙邊關係當中最薄弱的環節。30多年來,美中兩軍間積極的安全合作關係一直是稀有事情,而非常態。人們應該接受的事實是美中兩軍關係不會變得像美國同其盟國及防務夥伴國那樣緊密,然而兩軍間選擇性的合作還是有可能的,特別是在美中國家安全利益重合的地方。

  前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法倫27日在參議院聽證會上也強調美中軍隊加強交流的重要性。他表示: “我們不需要另一場冷戰,不應發生衝突。我們跟他們在每一個領域都有非常有趣和深層的關係,但兩軍關係是個例外,這也是我們需要著重努力的地方。”【環球時報駐外記者 紀雙城 孫微 青木 陶短房 環球時報記者 曲翔宇 柳玉鵬 陳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