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扶貧社會化的理念與機制——山西撬動社會資本參與産業扶貧紀實

  • 發佈時間:2015-02-02 08:17: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連續兩年來,山西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呈現出兩個高於:一是每人平均收入突破4000元大關,年均增幅20%左右,高出全省農民每人平均收入增幅6個百分點;一是高出全國連片特困地區農民每人平均收入增幅7個百分點。

  兩個“高於”背後,山西面對的現狀是:全國一共有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山西佔到兩個,全省有58個貧困縣、8060個貧困村、329萬貧困人口。

  去年的山西省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促進區域開發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步伐,拉開了全社會參與扶貧的大幕。山西的實踐表明,這一頂層設計符合新常態下的扶貧攻堅實際情況。

  良好的態勢哪來?好機制!

  扶貧是全社會的事情,但是必須創造一個機制,讓政府、企業、農戶共贏,才能將扶貧攻堅工作社會化可持續。

  産業扶貧儘管不是一個新鮮事物,但卻是目前看得見摸得著、增強後發地區脫貧造血功能、調動社會力量和貧困地區農民積極性的最現實路徑。

  因此,山西探索的現實意義是:找到一條合適的路;形成了一個好機制——一條適應新常態,將區域開發與精準扶貧相結合,通過政府創造環境、企業創造價值讓貧困農民實現致富的多方共贏的扶貧路徑;一個如何將農民的脫貧致富意願與企業轉型發展需求相關聯的體制機制。

  山西邏輯的背後源於山西的現實:煤炭黃金十年,一方面為山西積累了資本,鍛鍊了企業家隊伍;另一方面也破壞了山西的生態。新常態下,山西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企業面臨轉型和優化産業結構、拓展發展空間的緊迫任務。

  2009年至2012年,山西先後整合資金投入600億元在農村實施了兩輪“五個全覆蓋”,水、電、路等農村基礎設施得到較好解決,這為企業實施規模化産業開發提供了硬體支撐。

  山西貧困地區基礎環境具備開發條件,小雜糧、蔬菜、中藥材、幹鮮果品等在全國享有盛名,但發展規模小、産業化程度低、品牌影響力不強。

  企業要發展、農民要致富、後發地區要開發。特色農業資源優勢、綠色生態優勢,企業成長空間大等等為山西省政府因勢利導,加大産業扶貧力度帶動和加快貧困地區脫貧步伐提供了契機。

  由此,結合本省農業資源區域特點,支援引導企業向貧困地區集聚、向特色優勢産業集聚:貧困人口分佈的呂梁山黃土殘垣溝壑區、東部太行山幹石山區和北部高寒冷涼區三大區域中,呂梁山南麓主要扶持農民發展蘋果、梨等水果産業;北麓主要扶持發展核桃、紅棗等乾果産業;太行山一脈集中鼓勵農戶按照“豬—沼—菜”模式發展蔬菜産業;雁門關外高寒區主要扶持牛羊牧業和雜糧産業。

  目前,全省貧困地區開工建設項目達到233個,涉及總投資799.23億元,累計完成投資355.63億元。其中2014年當年,截至11月底共完成投資186.33億元,其中民營資本投入佔到大多數。國內外大企業與本省的一些民營骨幹企業參與區域開發中,在帶動農戶的同時,也在實際中承擔了扶貧開發的社會責任。

  政府的作用是啥?服務引導!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在産業扶貧上,我們主要是在政策環境、産業環境和服務手段上下功夫。”山西省扶貧辦主任王立偉説。

  山西省在産業規劃時,同時明確了10個方面的支援政策,企業産業扶貧既可以享受貧困地區的優惠政策,也能享受産業開發的優惠政策,同時設立一個紅線:嚴禁非農化。

  杠桿作用是明顯的:山西夏縣與江蘇潤恒集團合作成立了運城潤恒農産品有限公司,投資36億元實施現代農産品冷鏈物流項目,産品覆蓋果品、蔬菜、糧油、水産、幹調和肉食品等七大類;寶迪、恒天然等知名企業相繼落戶山西投資養殖項目、開設加工工廠。

  與優良環境匹配的是與時俱進的服務手段。山西根據扶貧龍頭企業融資難、抵押擔保難的現狀,啟動實施金融支援特色産業發展富民扶貧工程,升級了服務方式,選擇太原雙合成食品有限公司、山西西口洋洋食品有限公司、山西白老大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産業扶貧企業開展私募債融資試點工作。太原雙合成食品有限公司1億元私募債已在2014年4月份成功發行,本草農業的私募融資也試水成功。

  去年9月10日,山西省扶貧辦、省財政廳、省金融辦等確定2014年首先在呂梁、太行21個片區扶貧攻堅縣試點,每縣注入風險補償金500萬元,安排1.05億元扶貧資金,按照放大8倍效應測算,理論上可撬動8.4億元銀行貸款,探索解決扶貧龍頭企業抵押難題的新路徑。

  企業給貧困地區帶來啥?理念和信心!

  資金、技術、品牌、産業鏈,貧困山區的農業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的掣肘很多,説到根本還是缺人才、少理念。

  在産業扶貧中,大企業成為破解這一困境的主體。隨著一批知名品牌企業和農業産業化領軍企業競相進駐參與産業扶貧開發,一大批投資規模大、産業鏈條長、帶動農民增收能力強的産業扶貧開發項目落地。

  這不僅讓貧困地區的農民、農業企業接受到現代農業發展理念的洗禮,接受到大企業大品牌的視野熏陶,也帶動了貧困地區農業投資的顯著增長,提高了貧困地區農業産業化水準。

  地處呂梁山南部的國定貧困縣隰縣,去年持續推進發展縣域梨果産業35萬畝,打造品牌“玉露香梨”11萬畝。2014年全縣梨産值4.5億元,“玉露香梨”産值達2500萬元。

  隰縣城南鄉德虎垣果農大戶田月明介紹,他的80畝的果園産量能達7.5萬公斤,每公斤售價按10元算,“玉露香梨”就能收入75萬元。

  品牌梨産業成為了隰縣農民致富的引擎。隰縣的標本意義是:區域化農業佈局提升了産業化的規模和水準,産業鏈的延長又推動區域化的精準佈局,讓貧困地區滾動式發展,讓貧困地區依靠後發優勢趕超成為可能。

  隨著山西一批以資源型企業為主的省內民營企業陸續參與開發農業種養生産、加工、流通項目,開發貧困地區豐富的“四荒”地和獨特的旅遊資源,農業産業向二三産業延伸,産業化扶貧呈現出了鏈條長、多元化、帶動農民增收能力強等特點。

  如何精準到戶?利益聯結!

  2014年10月28日,“山西省金融扶貧富民工程貧困戶現場貸款發放活動”正式啟動,首批20戶金融扶貧富民工程貧困戶現場與金融機構簽約,這不僅標誌著金融扶貧富民工程落地,也標誌著金融成為企業和農戶利益聯結的又一載體——

  政府創新的金融服務方式催化了金融部門在信貸方式上的創新:創造出産業鏈金融模式——銀行按照“企業+基地+農戶”的連結機制,尋找核心龍頭企業放貸,並允許其作為擔保方,將傳統“點對點”信貸轉變為“點對線”模式,建立産、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的利益連結機制,實現風險共擔、互利雙贏和貸款的最大效益化。

  這一創新又源於實踐中企業和農戶在産業鏈上的利益聯結。山西在支援引導企業參與産業扶貧過程中,始終注重産業開發和帶動農民增收、促進企業轉型同步推進,通過土地流轉、吸納農村勞動力打工就業和採取企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等多種方式支援農民增收。

  榮博集團投資4.2億元在萬榮縣建設集工廠化育苗中心、設施栽培、辣椒深加工、農産品物流和園區旅遊為一體的有機辣椒現代産業示範園區項目,公司除一次性流轉西景等3個村土地1200畝、直接為農民增收1260萬元之外,還可帶動周邊8個村的5000余農戶通過種植辣椒和進入園區打工就業實現生産增收。

  繁峙縣綠源亨通食品有限公司實施的農産品深加工項目,除從周邊貧困村直接吸納季節性農民工620人外,還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銀行+市場”農業産業化訂單模式,帶動大營鎮、橫澗鄉、柏家莊鄉的200多戶農民種植胡蘿蔔2000畝,實現戶均增收9000元以上。

  據了解,山西目前開工建設的233個項目帶動貧困村達到1610個,輻射帶動6.9萬個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其中固定用工1.8萬個,季節性用工5.1萬個;流轉土地36.5萬畝,發展生産基地118萬畝,帶動基地農戶30.7萬戶。前不久,國務院扶貧辦將山西動員社會力量實施企業産業扶貧開發的做法,納入了全國扶貧開發典型案例彙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