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應對全球貨幣變局要有定力

  • 發佈時間:2015-02-02 07:28: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近全球主要貨幣的異動讓人眼花繚亂。歐元區的“量化寬鬆”政策引發了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競相貶值”,而面對全球通縮的壓力,美聯儲加息預期也再次模糊起來,美聯儲最新發佈的利率決議強調“在開始正常化貨幣政策立場的問題上可保持耐心”。

  受到一定管制的人民幣匯率也無視央行上調“中間價”的維穩意圖,仍然出現明顯下跌,連續三個交易日即期匯率逼近2%的跌停值。

  這些變化對中國央行的應對智慧提出了極高要求。

  應該看到,受全球主要央行的政策異動,人民幣未來的走勢出現波動或動蕩會成為常態。對於人民幣未來的匯率走向,外界普遍看法是,一方面,人民銀行不會容忍人民幣持續貶值,人民幣的持續貶值不僅不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而且會加速已經出現的資金外流,持續貶值影響中國宏觀經濟的穩定;另一方面,又必須看到,在全球貨幣政策動蕩的情況下,僅僅通過匯率干預維穩不僅成本巨大,長期來看也不利於人民幣最終成為國際貨幣。對於中國央行而言,除了不斷傳遞人民幣穩定的強烈信號之外,更應該厘清央行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避免在宏觀經濟穩定、股市、樓市以及匯率等問題上求全責備而導致應對失措,最終顧此失彼。

  首先,從國際看,在美國經濟復蘇進程依然沒有中斷的情況下,美元強勢引發的國際資本流向美國短期內不會有太大改變。美元強勢,再加上新興市場經濟的糟糕表現,全球貨幣政策持續寬鬆的趨勢明顯。但寬鬆的貨幣政策能否把全球經濟從通縮的壓力下解救出來希望渺茫。歐元區的表現,特別是希臘危機的演化就是一個例證。治療歐洲經濟的病症,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這意味著,歐元區的動蕩是長期的,歐盟作為中國的第一貿易夥伴,這種動蕩勢必影響中國經濟的穩定。

  其次,就中國經濟自身而言,儘管我們一再強調2014年7.4%的增長速度其實並不低,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增長週期之後,即使保持7%的增長仍然是一個漂亮的數字,但外界對2015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前景依然非常擔憂,這是人民幣匯率短期動蕩和資本流出的根本原因。在全球經濟再次動蕩,特別是新興市場面臨二次危機的情況下,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而且,受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影響,輸入性通縮的跡象已經非常明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貨幣政策應把著力點放到維持宏觀經濟穩定,確保中國經濟既不陷入通縮的危險,也不致出現“失速”危險。

  在全球經濟面臨通縮這個共同敵人的情況下,我們最擔心的是中國貨幣政策看不到當下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丟了西瓜,去撿芝麻。

  就此而言,筆者建議:其一,在資本項目仍然管制和中國擁有巨大外匯儲備的情況下,人民幣出現暴跌行情是小概率事件,央行貨幣政策的選擇不應該過度關注匯率的短期波動,應該將此視為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機會;其二,在經濟增速下滑,通縮壓力極大的情況下,貨幣政策應該緊盯物價,放棄包括房價在內的目標,及時通過降準降息等常規貨幣政策工具,釋放流動性,避免中國經濟陷入通縮的風險。同時,也給美聯儲加息後中國貨幣政策提供應對空間;其三,貨幣政策既不能罔顧流動性緊張的現實而在貨幣政策上無所作為,又要避免再次出現過去無底線的刺激主義,歷史證明,過度放水對於中國經濟無異於飲鴆止渴,百害而無一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