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有才有權 也別任性

  • 發佈時間:2015-02-01 05:59:2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解釋他人行為時,人們往往會低估環境因素的影響,而高估個人因素影響的傾向

  某名人在《最強大腦》的電視節目中,就是不信某位參賽選手可以用嗓子吹破玻璃杯,而且語言非常決絕,“你怎麼做我也不信”;最近火遍大江南北的某企業家阿姨在某大學做辯論賽的評委時,不是以雙方辯手的水準客觀、公正打分,而是以她是否喜歡正反雙方的觀點作為打分的依據,主持人反覆提醒她,她的回答是:“我不喜歡、不同意的觀點怎麼可能給高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銳評的嘉賓對請到演播室參與的聽眾説:“人,就是應該有夢想嘛,你看,正是因為你有夢想,所以你才有機會來到演播室見到嘉賓和主持人,才能跟他們在一起做節目”。瞧瞧,“跟我們在一起,是你的夢想”,好傢夥,多“任性”的口氣啊!幸虧主持人非常“謙遜”:“我們平時的夢想就是能看到聽眾,現在夢想終於實現了。”

  人們不禁要問,嘉賓和主持人如此良好的自我感覺從何而來?是因為人們很難正確、客觀認識自己。尤其是有點名氣的人,常常有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因為有名,所以有才”,所以“任性”。心理學研究還表明,這種優越感也從旁觀者那裏來。

  心理學有個著名的規律叫基本歸因錯誤,指的是在解釋他人的行為時,人們往往會低估環境因素的影響,而高估個人因素影響的傾向。一個著名的心理學研究證實了這個現象。參加智力競賽的雙方抽籤決定誰問誰答,儘管觀眾都知道是抽籤決定的角色,理論上説,雙方的智力水準沒有差別,但人們總是高估智力競賽中那些發問者的智力水準,而低估那些回答者的智力水準。

  心理學還研究了對有爭議性文章的作者態度的歸因。學生被試拿到了文章的題目後,他們被告知作者是自由選擇支援或反對這個觀點;或者被告知題目是指定的,作者支援或反對這個觀點是沒有選擇自由的。在後一種情況下觀察者解釋文章的觀點仍然高估作者內部原因(作者對這個內容的實際觀點)而低估了外部環境的作用。從這兩個心理學實驗得出的結論可以看出,因為基本歸因錯誤的影響,觀眾也覺得主持人水準比其他參與者的水準高。

  這種基本歸因錯誤使得觀眾會忽略那些對主持人行為有重要影響的環境因素,例如舞臺及名氣和眾星捧月等等,而對主持人作出不真實的判斷。在現代職場裏,基本歸因錯誤也經常出現。例如下屬遲到,有些領導會不問青紅皂白地想當然地批評下屬遲到是下屬的原因(內部因素),實際上,也有很大可能是路上堵車(這樣的外部因素)。觀眾對主持人及嘉賓也不要盲目崇拜和護短,他們的智力水準與觀眾沒有太多的區別,只是對某個問題有特殊的研究或者以前有點名氣而已,並且因為基本歸因錯誤,使得觀眾誤認為他們水準高,僅此而已。主持人及嘉賓也一定有自知之明,不要自恃“有才”(這裡的“才”是打引號的,不一定是真實的)而“任性”、而目空一切,要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很多。關鍵的是,觀眾認為他們比其他參與者有才,是因為基本歸因錯誤形成的誤解,並不一定是真實的。因此主持人和嘉賓要多些謙遜,多些對觀眾、對舞臺的敬畏和尊重,不要讓崇拜自己的觀眾失望:“原來,真是無知者無畏!”

  在職場中,有權也不要“任性”,管理者不要輕易將下屬的某些沒有完成任務的行為歸咎於他們的內部因素,而認識不到其實可能是環境的影響,例如工作條件不完善等等。對下屬之間的一些正常爭執和矛盾,也不要輕易歸因于下屬的個性和品格這些內部因素,極有可能是對有限資源的過度競爭導致了下屬爭執行為的出現。假如一名新員工沒有很好地完成應該合作完成的任務,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年輕人不善於合作,有可能是激勵和考核機制不鼓勵合作。老員工對新設備新技術不適應,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是年齡因素,認為大齡員工學習能力弱,可能應該適當考慮是否是因為新設備設計的不合理,新技術不成熟等外部因素的影響。

  總之,因為基本歸因錯誤,在整個管理過程中,管理者要重視教化、重視為員工創造好的工作條件,而不一定非要片面強調苛刻的制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