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4家企業昨獲IPO批文 重慶三聖特材在列

  • 發佈時間:2015-01-31 07:36:02  來源:重慶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重慶晨報記者 趙鵬 報道

  昨日下午,中國證監會的官方微信發佈消息稱,當日,該會按法定程式核準了24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其中,上交所11家,深交所中小板5家、創業板8家。東興證券、益豐大藥房等企業赫然在列。這是證監會今年核準的第二批IPO企業,而今年第一批獲得IPO批文的企業僅有20家。

  24家企業獲得IPO批文

  此前幾天,市場一直盛傳“本週證監會將下發新一批的IPO批文”。由於春節臨近,考慮到要給IPO的企業留出路演、申購等時間,如果春節前再核發一批IPO批文的話,那麼1月30日將是最後的時間。

  有意思的是,同樣是在昨日下午,還有不少媒體報道了證監會“澄清新股發行”的新聞。據這些媒體報道,證監會在回應“本週將下發新一批IPO批文”的傳聞時表示“目前仍未得到相關消息”。

  不過,僅僅不到1小時,證監會的官方微網志便發佈了24家企業獲得IPO批文的消息。其中,上交所11家企業,分別是益豐大藥房、浙江濟民制藥、廣州好萊客家居、杭州電纜、天津銀龍、深圳共進電子、寧波繼峰汽車、廣州維力醫療器械、寧波弘訊科技、東興證券、蘇州柯利達裝飾。

  深交所中小板5家,分別是木林森股份、安徽富煌鋼構、山東仙壇、重慶三聖特材、廣州光華科技;創業板8家企業,包括廣西博世科環保、浙江唐德影視、徐州五洋科技、四川環能德美、廈門紅相、蘇州天孚光通信、江蘇力星通用、山東魯億通智慧電氣。

  又有一隻券商股要發行

  在此次獲批的24家企業中,中小券商東興證券無疑最為引人注目。2008年才被正式核準開業的東興證券,用了僅僅六年的時間便順利登陸A股市場,其上市速度不可謂不迅速。

  招股書顯示,東興證券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20.34億元,同比增長42.14%,凈利潤6.68億元,同比增加30.21%;2012年營業收入14.31億元,凈利潤5.13億元。

  東興證券本次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50000萬股(佔本次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19.97%),擬登陸上交所。保薦人為瑞銀證券公司。本次發行股票的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擴展相關業務。

  根據證監會公佈的數據,IPO排隊企業中共有8家券商,除了即將上會的東興證券之外,還有東方證券、浙商證券、國泰君安證券、華安證券、銀河證券、中原證券和第一創業證券等。其中,除了第一創業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之外,其餘幾家的擬上市地均為上交所。

  重慶再添一家上市公司

  今年1月22日,重慶再升科技登陸了上交所,而僅僅一週後,又有一家重慶企業獲得了IPO批文——重慶三聖特材。

  公開資訊顯示,重慶三聖特材擬登陸中小板,該公司主營商品混凝土及外加劑等新型環保建築材料和硫酸等硫系列産品的研發産銷,實際控制人為董事長潘先文、周廷娥夫婦,合計持股佔75.47%。

  三聖特材2014年1-6月的營業收入為6.44億元,凈利潤4147萬元,每股收益0.58元,此次擬發行不超過2400萬股,募集資金投向年産10萬噸羧酸係減水劑技改等項目,項目投資額4.39億元。

  三聖特材上市成功後,將成為2015年第二隻、IPO重啟以來第五隻重慶股票。

  市場監管

  證監會首次批量處罰涉“老鼠倉”基金公司

  據新華社電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月30日宣佈,擬對華夏、海富通等5家基金公司採取責令限期整改3-6個月不等的監管措施,其間暫停受理其公募基金産品註冊,另對中郵等6家基金公司採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這是證監會首次針對涉及“老鼠倉”的基金公司進行批量處罰。

  據介紹,2013年下半年以來,證監會集中處理了一批金融從業人員利用未公開資訊交易案件,其中部分案件涉及基金從業人員。為建立完善的懲防機制,證監會于2014年12月開展了針對基金從業人員利用未公開資訊違規交易行為的專項整治活動,對涉案的15家基金公司進行了專項現場檢查。

  張曉軍説,這次檢查暴露出部分基金公司及責任人員,在防範從業人員買賣股票的內控管理方面存在問題,個別公司在未公開資訊管理、投研人員許可權管理、資訊系統與通訊設備管理以及基金經理選聘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內控缺失和管理失責,為違法行為的滋生蔓延提供了空間。根據核查結果,證監會對內控缺失的基金公司實施行政監管措施。

  他強調,雖然基金公司在防範從業人員利用非公開資訊進行交易的行為上有其局限性,但有效的內控制度及嚴格的外部監管有不容忽視的震懾和抑製作用。

  市場動向

  本月A股凈減持額陡增至近370億

  前期上漲領頭羊券商股是重災區

  重慶晨報記者 劉洋 報道

  1月份以來,A股大盤在3400點關口止步,高位震蕩不前,就在此時,大小非的減持力度卻悄然增加,凈減持額從去年12月的157.69億元暴增至369.85億元。

  凈減持額環比大增134.54%

  去年12月以來,大盤一路高歌猛進,使得大小非對股票産生惜售心態,減持衝動一度明顯下降。統計顯示,與去年11月相比,12月的凈減持額減少了約五成,僅有157.69億元,涉及605隻個股。

  今年1月以來,大盤久攻3400點不下,行情受阻,幾乎與此同時,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的減持力度陡然增加。截至昨日下午6點,據記者統計,2015年以來共有363家公司的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上進行了減持,減持額達463.25億元,僅有121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進行了增持,增持額93.4億元,合併統計之後,這意味著1月份以來兩市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們凈減持金額高達369.85億元,較去年12月份陡增134.54%。

  雖然遭遇減持的個股數量較去年12月的605隻大幅減少了4成,但減持金額卻飆升了1倍多,顯然,以産業資本為首的重要股東是減持的主力軍。

  非銀金融行業遭遇重磅空襲

  從板塊來看,作為前期行情龍頭板塊的券商股站在了“被減持”的風口浪尖上,首當其衝。在上述369.85億元的減持額中,以券商為代表的金融股幾乎佔據半壁江山。可以説,金融股正遭遇來自産業資本的“重磅空襲”。

  以減持額最大的中信證券為例,其重要股東在1月份的凈減持額達到115.67億元,佔據了1月減持總額的近三分之一。此外,西部證券長江證券華泰證券等8隻券商股也遭遇了重要股東減持。正因為券商股的減持額巨大,所以,從細分屬性上看,“非銀金融行業”的凈減持額在各行業中排名居首。

  藍籌減持苗頭上月就已顯露

  這種情況其實早在去年12月份就已顯露苗頭。Wind數據顯示,去年12月,産業資本凈增持額度最高的前四名是民生銀行招商銀行金融街金地集團,額度分別高達155.19億、141.61億、33.60億、20.04億。

  與此同時,電氣設備、汽車、電腦等行業的凈減持額也名列前茅。具體看個股,除中信證券的鉅額減持外,國海證券中國船舶國元證券東北證券海通證券上海電氣等多只個股的凈減持額也都超過了10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