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武則天的 “一步之遙”

  • 發佈時間:2015-01-31 01:31:1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桂下漫筆

  最近,電視劇《武媚娘傳奇》熱播,戲是宮廷戲、主角是被文人的口水噴了一千多年的傳奇女子,本就吸人眼球,又遭遇“剪胸”,自然就更火了。這就好比電影《一步之遙》,如果沒有網路直播式的審片曆險記,可能也沒這麼火。既然説到了一步之遙,歷史上的武媚娘,無論是人生境遇還是治理國家,都令觀史者有“一步之遙”之嘆。

  話説那年大唐天子李世民聽説武家有個閨女很漂亮,就下令召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這一年,武媚14歲。據説,武家姑娘離家時,母親楊氏哭哭啼啼地捨不得,姑娘本人卻很開心地説,去服侍聖明天子,難道不是我的福分嗎?老媽你哭個神馬勁啊?可見,武媚對自己的未來信心滿滿,對宮中生活充滿憧憬。按説,這種憧憬也有道理。歷朝歷代的皇帝扳著指頭數來,李世民在對待女人方面也算是個“暖男”,對長孫皇后的那份情意不消説了,長孫皇后死後,又寵愛齊王李元吉的妻子,也就是他自己的弟媳楊氏,本要立楊氏為後,無奈魏徵等大臣反對,只好作罷,但此後一直沒有冊封皇后,或許在李世民心中,楊氏已經當了皇后了。

  武則天既然是皇帝下令召進宮中的,自然有理由暢想一下專寵後宮的榮耀。可誰想到,進宮11年,一直沒有獲得李世民的寵愛,不但未能産下龍子,而且品級毫無升遷。理由何在呢?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有的野史演義説李世民高瞻遠矚,料定此女今後必定穢亂春閨、篡位奪權,這當然純屬無稽之談,真要如此,一刀結果了她的性命不就結了,又何必給自家江山埋個定時炸彈呢?李世民是“暖男”不假,但當年為了帝位,親兄弟尚且照砍不誤,又豈容一個小野心家睡在身邊呢?

  真正的原因應該是武則天的女漢子性格,不討李世民喜歡。76歲那年,武則天曾和時任宰相的吉頊作過一次誡勉談話,提到她青年時和唐太宗的一樁往事。女皇當時是這樣説的:“太宗有馬名獅子驄,肥逸無能調馭者。朕為宮女侍側,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檛,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檛檛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太宗壯朕之志。”

  李世民少年時個性剛烈,中年之後卻注重文德和修養。與武媚差不多同時的另一位才人徐惠,很受李世民寵愛,就是因為從小以愛讀書聞名,入宮後手不釋卷,個人學習抓得很緊。同樣受到寵愛的燕德妃、韋貴妃等,也大多為賢淑嫻靜的知性美女。再從武媚當時在宮中的職務來看,才人作為內官之一,主要工作是安排宮中宴會諸事,需要的是知書達理、玲瓏討巧,而不是鐵腕和暴力。因此,武則天的“暴力馴馬經”一齣口,李世民未必“壯其志”,即便真的這麼説了,恐怕也只是口頭敷衍,內心深處卻已將她雪藏起來了。

  不過,風水輪流轉,當時的太子後來的唐高宗李治,也就是武則天名義上的兒子和實際上的丈夫,卻是一個性格內向甚至有幾份懦弱的人。或因個性互補的緣故,兩人看對了眼,結下一段改變中國歷史的姻緣。再後來,武則天從皇后的寶座又往前跨了一步,乾脆做了皇帝。

  對這個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向來有兩種截然對立的評價。洪邁在《容齋隨筆》中説,“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把武則天和漢武帝並列,評價不可謂不高。針對武則天受人詬病的私生活,清代史學家趙翼還説過,那些男皇帝,動輒後宮成百上千,武則天作為女皇,只寵幸了幾個人,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負面評價當然更多,其中最經典的當屬駱賓王的粗口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所謂“洎乎晚節,穢亂春宮”,“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虺蜴為心,豺狼成性”,“殺姊屠兄,弒君鴆母”……

  實際上,除歷史偏見外,這些看似兩極的評價其實只有“一步之遙”,而這又導源於武則天執政時期某些政治制度設計與效果之間的“一步之遙”。匭檢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在唐代,為便於臣民上訴或鳴冤,在朝堂設立登聞鼓和肺石,擊鼓立石者,其言可上達天聽,這套制度與現在的進京陳情有幾份相像。到了武則天當政的時候,進一步發展了這個制度,在朝堂設立內分四隔的“銅匭”,其功能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意見箱”。又設置由諫官系統負責的“知匭使”,每日接受投書,到下午時統一進呈,並設由監察系統負責的“理匭使”,專門處理收到的投書。

  按説,這是一件“接地氣”的好事,為臣民和最高統治者直接溝通增加了機會。但是,當政治完全受最高執政者意志影響甚至決定時,善政和惡政往往只是“一步之遙”。銅匭制度,本可多聽來自基層的意見,結果卻助長了打小報告的歪風。武則天規定,對於告密的人,各地官員不許阻攔、截訪,而且要提供車馬和飲食。而且,不論告密之人地位多麼卑微,只要他有密可告,即便是樵人農夫,武則天都會親自接見。告發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告密者會得到破格提拔,即便不實,也不治罪。有個賣餅的無賴侯思止,就是靠誣告官員謀反當上了遊擊將軍。一時間,政壇颳起一股告密揭發之風,一個酷吏群體迅速崛起,他們甚至還編寫了《羅織經》,教人怎麼告密、怎麼羅織罪狀,在這樣的恐怖政治下,大臣們人心惶惶,不知道哪天輪到自己被抓,每天上朝時都要與家人訣別。連創置銅匭的魚保家,也被人揭發説曾教“反賊”徐敬業製作兵器而伏誅,這真是莫大的諷刺與悲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