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發達地區農藥管理的“政府作為”樣本

  • 發佈時間:2015-01-29 02:31:3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劉鴻燕文/圖

  蘇州,長三角核心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可比肩國際大都市,社會各界對食品、環境、生産安全等問題呼聲熱烈。同時,政府財力水準領先全國,遠能勝任以工補農、城鄉統籌。

  從農藥管理這一食品安全的關鍵環節入手,蘇州市各級政府回應百姓希望“政府作為”的期待,近幾年,全市推出農藥管理“創新舉措”——實施“零差價”補貼農藥集中配送。

  1農村工作新形勢倒逼出頂層設計

  2010年10月,農藥集中配送在張家港市率先實施。“農藥再不管起來,農村裏的矛盾可能越積越多。”江蘇曾做過統計,就是農業生産中的矛盾大部分出自植保,比如農民生産性藥害事故、用藥效果不理想以及價格糾紛等。“在2005~2010年間,我們站每年平均接到農戶藥害事故報告近20起。”張家港市農藥集中配送工作小組成員、前市植保植檢站站長孫國才説。

  作為蘇州乃至上海重要的米倉和“菜籃子”之一,常熟市在2012年實施農藥集中配送之前,也因每年20來起的生産性藥害事故頭疼。市植保植檢站站長張景飛向記者解釋,藥害事故指打藥之後一是産生藥害、二是沒有效果影響收成。他説,2008年之前,他們主要精力放在確保農民生産安全與豐産豐收上。2008年奧運會以後,特別是2010年上海舉辦世博會,農産品品質安全戰略上升到更高層面,“再説蘇南‘魚米之鄉’生活水準比較高,老百姓也特別關注這一塊兒。”

  “農藥必須在國務院《農藥管理條例》的框架下管起來。”孫國才説,張家港市農委想了很多辦法,最後認為通過財政補貼來推動農藥安全管理易於控制。市領導非常重視,明確農委和供銷合作社分頭調研。“2009年10月,我記得種小麥的時候,歷時一個月的調研範圍非常廣。”調研重點放在農藥使用量、使用程度、品種來源、價格、農民承擔的費用以及高毒農藥經銷等方面。“調研發現,全市農藥年消費總額大約在4000~4500萬元,從出廠價到農民手中的平均經銷差價約在30%~35%之間。”孫國才説,他們在市政府會議室集體研究,決定先成立負責“頂層設計”的機構——由市政府辦公室牽頭供銷社、農委、財政局、紀委監察局等部門,成立農藥集中配送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抓手依靠什麼呢?孫國才笑呵呵地告訴記者:“當時分管農業的常委提出‘零差價’理念,我們頓感眼前一亮——這是個好東西!”

  2能從根上解決問題花點錢就花點錢吧

  所謂“零差價”,舉例就是出廠價1元,賣給農民也是1元,不允許再加價。這樣做的考慮是因為農民對價格比較敏感,愛圖便宜的心理會給假冒偽劣農藥留下可乘之機。通過“零差價”讓利農民,把農民吸引到政府推薦的農藥産品上來。

  至於流通環節的成本,由政府來補。“經銷商年費用和平均利潤率不是30%~35%嗎?折算下來每年也就1000多萬元左右,這筆錢政府補得值得。”既讓老百姓得實惠,又能從根源上解決農産品品質、農民生産及生態環境等安全問題。孫國才回憶到,“當時市長一聽到有這麼幾大作用,就説行了,能從根上解決問題,花點錢就花點錢吧。”

  張家港、常熟、太倉等地相繼實施“零差價”補貼農藥集中配送,很快見到預期效果。“2010年集中配送開始後,至今沒有藥害事故報告。而且,全市農戶每年獲補1500萬元的實惠。”孫國才説。張家港市大新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黃德興介紹,他們鎮因農藥坑農害農事件一個都沒有了。常熟也如此,張景飛告訴記者,由於農藥集中配送,高毒農藥已被完全剔除,低毒高效農藥和生物農藥被全面選用,生産性中毒現象達到近年最低。2013年病蟲害偏重發生,但因為“零差價”配送,農戶用藥成本反而每畝節省近40元。省市有關部門對基地、農戶、市場的農産品農殘抽檢結果表明,2012年常熟市合格率為98.2%,2013年、2014年達到99.5%和99.8%。

  這項借由政府“有形之手”管理農藥流通、使用的制度,很快贏得各界首肯。2013年,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夢蘭集團董事長錢月寶提案建議,推行農藥集中配送,引導農民規範用藥,是縣市與鄉鎮政府亟須履行的重大職責。她甚至建議,力爭在5年內,優先做到全國糧食、蔬菜、水果等市場需求量大的農産品的用藥全部集中配送,以提升農産品品質安全。借力“兩會”及媒體,蘇州市農藥集中配送制度從此引起各方關注。

  3種植戶大數據管理資訊化基礎很紮實

  電腦前,屠新照給記者介紹種植大戶聯網數據。這位張家港市楊舍鎮晨陽配送店負責人在2010年之後,與17位供銷社老職工一同找回了職業自信。前些年供銷社轉制致使他們幾近散夥,“政府商店”的光環一旦撤去,日子比不上個體戶。而現在,該鎮5000畝糧田,4000畝集中到29個大戶手裏,1000畝分散于189個農戶,檔案都在供銷社電腦中。“每家大戶我們全去過,只要時間地點定好,我們送貨到府。”屠新照説,農藥集中配送之後,一是絕無假冒偽劣,二是“零差價”價格便宜,三是老職工可簡單指導用藥,所以“老百姓喜歡買我們的農藥”。

  去年10月24日,在常熟市南渡橋農資配送中心,記者見到想給西藍花治蟲和田埂除草的邵老伯。只見聯網印表機嘩嘩打出一張憑證:顧客邵桂根,收銀員戴政,商品名稱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10包,單價10克/袋1.1元,百草枯(進口、含催吐劑)1瓶,單價250毫升/瓶10.5元,總計應收21.5元。記者點進電腦進一步查詢,看到邵老伯家住裏睦村,有地1.84畝,近年已累計購買489.4元集中配送的農藥。

  蘇州市植保植檢站站長李俊告訴記者,蘇州之所以能夠實施農藥集中配送,是基於各縣市完善了基礎工作。一是農業部門充分掌握農戶基礎數據,二是地方財政具備相當實力,三是植保站病蟲測報、技術指導公信力強,四是供銷合作社建立資訊化網路管理平臺。如此,才能確保財政補貼資金不虛擲、不浪費,真正讓財政資金補貼到農。

  4農村供銷社挖潛轉變了發展方式

  服務,始終是農民最關心的事情。改革後的供銷合作社不僅借助農藥集中配送重新整合,更是轉變發展方式,重塑為農服務形象。

  採訪中,張家港市惠農農資公司副總經理葛安全説,目前全市供銷社31個配送點分佈在各鎮(區)基地,18%的“零差價”補貼,一半用於配送點運營支出。他説,過去供銷社是政府經營農資的部門,有著坐等農民到府的官氣。現在土地集中在大戶手裏,稻田除草劑10克、20克小包裝剪拆頗費人工,一旦沾水,10克可濕性粉劑至少就得浪費2克。他們聽到反映,很快讓中標企業生産出1公斤包裝的除草劑。

  孫國才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供銷社的動力之源。張家港市把農藥集中配送放到市政府對鄉鎮工作的例行考核中,供銷部門亦將農藥集中配送列入考核。他説,“這種考核雖然不是強制性的,但是大家都要榮譽啊。”

  有800畝水稻小麥輪作的張家港市妙橋金村種糧大戶、華田家庭農場主吳健説,以前若是訂購吡蚜酮防治稻飛虱,沒人送貨。現在政府對配送服務有要求,“我電話剛打5分鐘,他們就送到了地裏。前幾年種地,哪有這樣的待遇?”

  常熟在蘇州各縣市常年糧經種植面積最大,農藥銷量最大,但“零差價”補貼率最小。2012年該市制定的“零差價”補貼率為13%,其中4%用於農資公司,9%用於66個配送點運營支出。今年補貼率提高到了15%。常熟市供銷合作總社副主任胡雪東説,儘管補貼率最低,但管理運營也很高效,他們在全省第一家建立了農資資訊化管理網路平臺。

  5財政補貼率高低需要科學化制定

  “講心裏話,我最擔心的就是花了政府的錢,沒達到預期目的,農藥集中配送就很難搞下去。”張景飛説,“我們一是對進入集中配送的農藥,必須通過招標,確保價格處於合理水準;二是確保用藥效果。2012年至今,這兩個目標基本達到了。”

  據蘇州市植保植檢站站長李俊介紹,各地“零差價”補貼率沒有統一標準,也可動態調整。昆山市補貼40%,20%補在流通環節,20%以8折價格再補農民。張家港市水稻、小麥等常規作物補貼18%,蔬菜補35%,去年蔬菜補貼降至28%~30%。常熟市以糧食為主的常規作物補貼15%,太倉市、吳中區20%,吳江、相城兩區18%。同時,各地配送的作物用藥品種也沒有統一版本,除糧食、蔬菜都有之外,張家港果樹、水産用藥及獸藥,吳中區水産用藥也在配送之列。

  張景飛認為,補貼點數確實重要,一是不能太低,否則不能確保正常運轉的費用。二是不能太高,不然會干擾周邊農藥市場。孫國才認為,補貼率制定需要一定時期的摸索與調節。一要與各地用藥規模相適應,面積小的應高於20%。二要與本地區財政力量相均衡。三要根據市場走向適當調節。

  採訪中,記者還聽到種種擔心。蘇州各地補貼率高低不一,財政資金會不會因“竄貨”而外流?常熟市農資公司南渡橋配送中心負責人戴政説,配送點全市聯網管理,如果有人惡意多買財政補貼的農藥,聯網數據馬上就能反映出來。張家港市葛安全説:“一是大戶數據全部聯網,你種了100畝只能買100包的話,101包就買不到。二是農藥全程可追溯,如果是你外流出去了,通過條碼掃描就能查到。”

  6農業部門非常操心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記者擔心的則是,雖然集中配送的農藥基本涵蓋了蘇州市各種農作物用藥,假冒偽劣不再猖獗,但在個別地方是否也存在空白?常熟市農資公司配送中心副主任費曉東説,無證無照個體戶始終構成對農藥集中配送的衝擊,他們走街串戶銷售假冒偽劣農藥,比如將蔬菜用生物農藥蘇雲金桿菌添加了隱性成分國産康寬類殺蟲劑,然後用在了水稻上,而國産康寬並沒通過農藥登記。“老百姓不知道這是違法經營,也不懂添加了隱性成分的風險,見到我們還反映説人家那個蘇雲金桿菌這麼好的藥,還便宜,你們為什麼不推廣?”他介紹,集中配送的杜邦康寬(氯蟲苯甲酰胺),防治水稻縱卷葉螟、螟蟲每畝要花11.5元,而違法個體戶假藥只需3.5元。

  農戶規模小,農民知識水準不高的現實,使得實施集中配送後的農業部門擔子更重了。因為集中配送建立在嚴謹的病蟲測報、農戶通告平臺、植保站科學處方的基礎上,“農戶現在主要依靠農業部門的植保資訊,很少關心自家田裏病蟲到底有多少。”孫國才説。張家港市植保植檢站負責測報的范美娟告訴記者,測報工作非常搶時間。因為二化螟和縱卷葉螟生長很快,兩三天長一個蟲齡,錯過就會貽誤最佳防治時間。過去四五齡蟲只能靠打高毒農藥,現在低齡蟲用低毒農藥就行。張景飛點開政府農業網站頁面,翻出各期網上《病蟲情報》,並拿出手機短信給記者看:“各種糧大戶,10月29日之後有連續陰雨天氣,請抓住近日有利氣候條件搶收成熟水稻,並做好小麥播前準備。”他説,一年忙到頭,非常操心。

  7植保最終還得靠新型的職業農民

  儘管張家港市8鎮兩區,每個鄉鎮都配備了一名植保員,但是力量相較責任仍顯單薄。雖然政府設計了一個好的制度,財政補貼“四兩撥千斤”,但是前路究竟何在?調研中,記者聽到一種四方匯聚而來、逐漸變強的聲音——以大戶、農場主、合作社負責人為代表的新型職業農民,才是未來農藥集中配送及植保服務的主體。

  記者乘坐長途客車前往常熟當天,孫國才下午將要主講一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課。他説,市農委每年舉辦3~4次植保培訓班,介紹當年農藥主推品種目錄、農藥用法及注意事項,由大戶、農技員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村民委員會負責人參加。孫國才説,張家港市農委每年按農時節令,要開展多次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常熟市種植100畝以上糧食、10畝以上蔬菜就算大戶,聽戴政介紹,每年僅市農委與供銷社舉辦大規模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就達兩三次,配送點從業人員要與種植大戶一同聽課。

  李俊告訴記者,發達國家農藥管理採用倒逼機制依法管理,儘管技術推廣也以政府為主導,高校、企業、農民聯合共贏,可是農民畢竟早已實現了職業化。據了解,去年12月蘇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意見》。目前蘇州市90%以上承包耕地實現規模化經營,與土地打交道的本地農民只有20萬人。如果培育計劃實施順利,到2020年,蘇州將基本建成一支與現代農業産業需求相適應的高素質生産經營和社會化服務隊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