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至高榮譽屬於創新

  • 發佈時間:2015-01-29 01:31:0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操秀英

  1月9日,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共授獎318項成果。其中,北京共有82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包括特等獎一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75項,佔全國通用項目獲獎總數的32.3%,比去年提高約2個百分點。

  這82個獲獎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1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5項、國家科技進步獎49項。特別是,象徵原始創新能力和水準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的獲獎總數佔全國授獎總數的三分之一,彰顯了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強大的資源優勢和創新實力。

  獲獎總數連續三年超三成

  國家科學技術獎是衡量各地區科技創新水準和重大成果産出水準的重要指標之一。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將科技創新擺在了首都發展的核心位置,通過政策扶持、資金補貼、成立産業聯盟、帶動上下游産業鏈發展等多項措施,充分調動科技資源和智力資源優勢, 一大批立足北京、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重大科技成果閃耀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殿堂。

  2012—2014年,北京獲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總數連續三年超三成。這些獲獎項目涵蓋了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産業、生物産業節能環保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及資源環境、醫療衛生等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在促進首都科學發展的同時,為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批“高精尖”成果獲獎

  國家科技獎是創新的競技場。在2014年國家科技獎的獲獎項目中,北京有多項“高精尖”項目名列其中。其中,北京郵電大學、中衛星空移動多媒體網路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完成的“星地融合廣域高精度位置服務關鍵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眾所週知,位置服務是現代物流、公共服務、社會安全的重要技術手段,也是國家發展戰略新興産業的重大需求和國際科技經濟競爭制高點。有專家稱,位置安全比網路資訊安全可能更突出、更重要。因此,位置服務關鍵技術攻關被列為科技部“羲和”重大專項,已成為國家發改委衛星導航中長期規劃的核心內容。

  廣域高精度室內外定位是位置服務的核心技術,是衛星定位領域亟待攻克的國際難題。現有衛星定位系統已解決室外定位問題,GPS因技術優勢壟斷幾乎所有市場,使投資數百億的北斗産業化面臨困境。所有衛星定位系統因遮擋衰減都無法實現樓宇、建築物等室內定位。高通、愛立信等曾通過地面行動通訊網與衛星組合,用現有通信體制,試圖突破室內定位40米極限精度,至今未見成功報道。而後又研究WiFi定位技術,因覆蓋能力有限,無垂直定位,投資大,使室內定位研究陷入歧途。

  為了打破GPS壟斷,完善我國自主的導航位置服務産業鏈,促進北斗系統應用與産業化,提升北斗競爭力和大眾市場佔有率,研究團隊歷經十餘年,在863、973等重大項目支援下,創造性地將通信與定位進行融合,構建了北斗天地一體無縫深度融合定位新體系,攻克了廣域室內外無縫高精度立體定位的國際難題,建立了位置服務關鍵技術及應用平臺,開發了系列裝置與裝備,率先解決了北斗和GPS室內“最後一公里”瓶頸,實現了樓層房間精確定位,水準精度1—3米,垂直精度小于1米;顯著提高北斗服務能力,研究成果獲授權發明專利百餘項。軟體著作權45項,國際、國家、行業、企業標準共26項,專著3部,論文百餘篇,産值上百億元。

  基於該技術的地理資訊服務市場居國內首位,已在我國數十個城市實時交通,上千個大型場館管理,消防救援、多個機場應急導航等應用。同時位置服務平臺已實現出口創匯,在多個國家成功應用實現位置服務技術跨越,為大幅提升國家公共安全與應急救援能力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對我國現代資訊服務業發展有顯著推動作用,社會經濟效益重大。

  此外,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中科三環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單位聯合完成的“稀土永磁産業技術升級與整合創新”,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稀土永磁材料具有高磁能積、高矯頑力、高性價比的優勢,是資訊、能源、醫療器械、風力發電、節能家電、工業電機、交通、環境保護等高技術及國防領域不可缺少的關鍵材料。稀土永磁産業已成為我國稀土應用領域中所佔權重最大的産業(大於40%),成為在國際市場上反映我國稀土産業狀況的晴雨錶。

  該成果在國家重大863項目、國家重點自然科學基金、部委及北京科技計劃等科研和技術工程項目的支援下,針對稀土永磁産業的總體水準和影響其長遠發展的技術瓶頸,在磁體綜合性能的提高、特殊性能的強化、應用領域的擴展等方面,主要形成了“稀土永磁的組織調控技術”“低成本雙主相Ce永磁體製備技術”和“熱壓/熱流變磁體製備技術”等5項核心技術創新,取得了多項國際先進和領先的技術成果。成果已成功用於“神舟”飛船、“天宮一號”等國家重點工程,及新能源汽車、核電、風電等高技術領域,解決了特種金屬永磁生産和應用的技術瓶頸,滿足了不斷發展的新興産業對稀土永磁材料提出的更高要求。發表SCI文章106篇,申請發明專利81項,其中已授權發明專利32項。

  相關成果已在新建或擴建的5條高性能釹鐵硼和釤鈷稀土永磁體生産線中推廣,主要産品已在國內運用,並出口到美、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廣泛應用於硬碟驅動器、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風力發電、變頻空調及各種新型永磁節能工業電機等高端産品中。其中,硬碟驅動器音圈電機(VCM)磁體佔全球市場份額1/3左右,中科三環、寧波韻升安泰科技為中國僅有的供應商;與此同時,我國在硬碟驅動器主軸電機應用領域,也是全球最大的粘結稀土磁體供應商(佔全球市場份額1/2左右)。項目參加單位在2010年—2012年間實現稀土永磁材料的銷售額超過212億,其中,新增利潤共30.8億,新增稅收12.1億。全面提升了我國稀土永磁産業的技術水準和競爭能力。高端産品得到世界知名企業的廣泛認可。為我國從稀土永磁生産大國轉變為稀土永磁科技強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高端稀土永磁材料研發與製造中心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該項目在2013年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由北京交通大學張宏科、蘇偉,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吳強等聯合完成的“標識網路體系及關鍵技術”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目前,網際網路已成為影響國家安全、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的重大基礎設施,然而現有網際網路日益暴露出安全性、移動性、可擴展性差,以及服務品質與資源利用率不高等諸多問題。課題組通過10餘年潛心研究,發現現有網際網路體系原始設計的“身份與位置綁定”“資源與位置綁定”等特性,是造成其諸多問題的本質原因。在國家973、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等項目支援下,發明瞭標識網路體系及關鍵技術,有效解決了未來網際網路體系與機制這一難題。

  針對現有網際網路體系與機制存在的原始設計弊端,提出了以“兩層模型”“三次映射”“四種標識”為典型特徵的標識網路體系,發明瞭標識和映射機制,有效解決了未來網際網路的體系結構難題;針對現有網際網路“身份與位置綁定”問題,發明瞭以“接入標識”“交換路由標識”及其分離解析映射機制為核心的關鍵機理、技術與方法,有效解決了網路地址欺騙、移動導致通信中斷、核心網路由表極速膨脹等問題,有效提高了網路安全性、移動性和可擴展性;針對現有網際網路“資源與位置綁定”問題,發明瞭以“服務標識”“連接標識”及其分離解析映射機制為核心的關鍵機理、技術與方法,顯著提升了服務品質及資源利用率等。成功研發了系列産品並通過中興通訊進行了産業化應用。

  研究成果獲授權國內外發明專利58項;登記軟體著作權16項;使我國主導制訂了IEEE 1888、1888.2等核心國際標準;在網際網路領域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2篇;國際大會特邀報告10余次,産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我國搶佔網際網路技術制高點、實現由網路大國向網路強國飛躍奠定了基礎。

  獲獎成果惠及民生

  科技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要服務於人。近年來,北京市著力推進“科技惠民”,在公眾普遍關注的食品、醫藥衛生、環境保護、能源資源與安全等領域部署及實施一批重要項目。這些成果也集中體現在此次獲獎項目中。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等單位完成的“西瓜優異抗病種質創制與京欣系列新品種選育及推廣”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在北京科技計劃的支援下,課題組針對我國西瓜育種血緣基礎狹窄、技術滯後與突破性品種選育難等問題,以提高早熟優質西瓜品種的抗病、耐裂、豐産性為育種目標,通過育種技術創新與優異抗病種質創制,選育出優勢性狀突出、綜合性狀優良的西瓜新品種,通過良種産業化帶動我國保護地西瓜品種的更新換代。

  該項目創新了西瓜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體系。率先開展了第一代西瓜分子標記技術研究,首次繪製了全球第一張西瓜全基因組序列圖譜與變異圖譜。在此基礎上鑒定出西瓜抗枯萎病、病毒病與白粉病以及果實糖積累和轉運、瓤色、苦味等重要農藝性狀關鍵基因或連鎖標記,建立了更為精準的西瓜抗病第二代分子標記輔助育種以及高通量的標記檢測技術體系。建立了1373個西瓜品種資源的核酸指紋庫以及西瓜品種真實性與純度檢測技術體系。上述技術是對傳統育種技術的有效輔助與補充,大大提升了我國西瓜育種技術水準與材料創新實力。

  此外,該項目首次系統引進和評價了2000余份國外西瓜資源,全部進入北京農作物資源庫共用平臺,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三大西瓜資源庫。篩選獲得100余份抗枯萎病、病毒病、白粉病及耐旱種質,部分結合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定向回交轉育創制出一批抗病早熟優質育種材料及骨幹親本,部分被同行共用與利用,有效地拓展了我國西瓜育種優異性狀來源,解決了我國西瓜育種血緣基礎狹窄的難題。

  利用創制的抗病優質材料配製組合,該項目選育出品質與早熟性突出的“京欣2號”,其枯萎病抗性與耐裂性比對照“京欣1號”全面提高,增産9.75%,2012—2013年被農業部確定為唯一西瓜主導品種。“京欣3號”嫁接後皮薄口感品質突出,連續8年獲全國西甜瓜擂臺賽中型西瓜綜合組獎,是觀光采摘主導品種。“京欣4號”抗病性與耐裂性大幅度提高,商品性突出,增産13.5%,是西瓜規模化生産基地成長最快的品種。

  通過與“京研”種業企業合作,累計銷售“京欣”系列西瓜良種45萬斤,創産值1.12億元,名列全國蔬菜種苗企業前茅。累計推廣984.72萬畝,新增效益69.4億元,2011—2013年三年推廣“京欣”系列西瓜品種557萬畝,新增效益39.4億元。“京欣”系列西瓜品種在華北、華東等保護地西瓜主産區佔有率60%以上。該成果也是2013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獲獎項目。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等單位聯合完成的“肝膽胰腹腔鏡手術技術體系及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成果在國內首先倡導“外科微創化”理念; 國際最早提出腹腔鏡解剖性肝切除理論,攻克了腹腔鏡肝切除關鍵性技術難題;開展了腹腔鏡胰腺手術入路研究,解決了胰腺微創手術中顯露的難題;創立了基於腹腔鏡的肝內外膽管結石、膽道腫瘤微創治療技術新體系;從而構建了以技術簡潔、方法安全、恢復良好為鮮明特色的腹腔鏡肝膽胰手術技術體系,改變了肝膽胰疾病外科治療的策略和模式。建成6個中華醫學會和衛生部腹腔鏡與內鏡培訓基地;為全國輸送大量專業人才,惠及患者眾多。

  藥物成癮(吸毒)是危害患者本人身心健康、破壞社會安全穩定、帶有明顯的心理和社會學特徵的重大醫學生物學問題。我國有藥物成癮者逾千萬。95%以上的高復吸率使防復吸成為世界難題。在國家973、863以及北京市科技計劃的支援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等單位完成的“藥物成癮機制及綜合干預模式研究與應用”項目,在國內該項目組最早開展了藥物成癮研究,發現一系列藥物成癮新機制,成功建立了我國藥物成癮研究和臨床治療技術體系以及綜合干預模式。

  該項目突破了敏感問題流行病學調查技術瓶頸,完成了藥物成癮在我國死灰複燃後的首次藥物濫用流行病學調查,闡明瞭再燃後的現狀、特點和趨勢;完成了迄今唯一的全國性藥物濫用流行病學研究,成功預測了阿片濫用將進入平臺期、新型合成毒品將迅速蔓延;首次報道了國人一生藥物濫用率、藥物濫用現患率和吸毒人群顯隱性比例。為包括我國首個專項禁毒法規在內的系列禁戒毒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流行病學數據支撐。

  此外,該項目研發的戒毒新藥參附脫毒膠囊、創建的東莨菪鹼和電針戒毒療法以及研究建立的美沙酮維持治療構成了我國藥物成癮臨床治療技術體系,防復吸有效率遠優於國際公認的納曲酮防復吸;建立了心理行為干預技術和社區戒毒康復技術,並將其與生物醫學干預技術相結合,創建了集社會心理、生物醫學干預及行為矯治為一體的醫學—心理—社會綜合戒毒模式,進一步顯著降低了復吸率和吸毒的社會危害,研究成果在全國53%的戒毒機構推廣應用,接受本項目不同方法和技術治療的成癮者總數超過40萬,覆蓋28個省市自治區,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潛在經濟效益;被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推薦為“藥物依賴治療最佳實踐”,被WHO設為西太平洋地區唯一的“社會心理因素、物質濫用與健康合作研究中心。該項目于2012年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