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服務還須淬煉硬功夫

  • 發佈時間:2015-01-28 21:29:25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范曉  責任編輯:羅伯特

  1月2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創下12163億元的紀錄,按美元計價的逆差達到198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全年服務貿易逆差不過78.07億美元,2014年服務貿易逆差是2004年的23倍。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服務貿易逆差項仍主要集中在運輸、旅遊、保險上,其中旅遊和運輸逆差佔比較大。

  中國人出境旅遊支出全球最高

  “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結構中金融服務、電腦和資訊服務、諮詢等新興服務出口有所增長,但規模相對較小,對扭轉逆差影響有限。服務貿易逆差繼續擴大,傳統服務如旅遊和運輸逆差增長仍是主因。”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研究員崔艷新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

  根據國家外匯局發佈的2014年服務貿易逆差月度數據,自2014年8月突破千億逆差額以來,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快速增長。

  “隨著我國各類服務貿易需求的快速上升,除旅遊和運輸外,列屬於其他商業服務的差額自2014年8月以來轉為負值,這表明需求大於供給。”崔艷新向記者解讀道。

  旅遊服務貿易是我國服務貿易的支柱産業之一,旅遊逆差一直是我國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外匯局數據顯示,2009年~2014年,僅5年間我國旅遊服務貿易逆差增長近50倍,突破千億,我國已成為世界旅遊服務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

  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看來,中國服務貿易逆差中大部分恰恰是“出境遊”造成的。

  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的數據,2013年中國近1億人次出境旅遊,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市場。同時,中國也以境外旅遊消費1020億美元,一舉超過美國和德國,成為世界第一。

  與出境遊的持續火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年來,我國入境旅遊增速下滑,近兩年出現了連續負增長。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隆國強表示,“國際旅遊是中國具有優勢的傳統服務業和創匯來源,這10年卻發生了很大的逆轉。”

  中國的消費環境差、國內商品流通效率低、高成本和假貨橫行是導致國人到境外購物的重要原因。隆國強分析,同樣品質、同樣品牌的産品,尤其是奢侈品,國際市場往往要比國內市場便宜,這使國內消費者更加青睞去國外購買。

  企業做強是王道

  運輸在服務貿易逆差中所佔比重也在不斷提升。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除了要鼓勵吸引入境旅遊,我國在國際貿易物流方面的發展競爭力也有待提升,日前跨境電商的發展如火如荼,而國際物流市場仍由外資企業主導。”

  “我國在物流配送方面要加快發展高端快遞業,促進産業升級。目前我國快遞行業還處在中低水準,並且以境內業務為主,長此以往,很難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洪濤表示。

  洪濤建議,要鼓勵我國服務貿易企業,如阿裏、京東等“走出去”。相比在國外開實體店進行“重資産”投資,更要鼓勵跨境電商“輕資産”“走出去”。

  “例如現在廣西、雲南等地的邊境貿易‘觸電’,就是很好的趨勢,不僅會改變現有國際貿易結構,且風險相對較小。”洪濤説。

  洪濤特別強調,“企業要努力通過控制物流和進口供應鏈的渠道,提高定價能力。”

  “彌補服務貿易逆差,需要加強出口方面的建設。做大做強我們的出口企業,真正能有大規模的、高品質的項目和企業‘走出去’。總之,企業做強是關鍵。”崔艷新坦言。

  崔艷新告訴記者,雖然我國服務貿易總額位列全球第三,但整體規模相比歐美仍有待擴大,尤其與貨物貿易相比,所佔比重仍有待提高。

  “擴大規模要求在加強出口的同時擴大進口,尤其在新興行業,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協作搭建平臺,加強扶持引導。同時,借鑒國外優秀經驗,探索新途徑。”崔艷新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