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副市長:中小企業是重要創新主體 應公平獲得資源
- 發佈時間:2015-01-27 19:4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上海1月27日電 (陳靜馬化宇)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話題在上海人代會上持續升溫:不僅人大代表們集思廣益,政府官員們也談論紛紛。
上海市副市長艾寶俊27日表示,世界各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對於創新類企業有不少特殊政策,而在中國,尤其在無形資産管理方式上,創新企業跟國有資産智慧財産權的管理方式是一樣的。他説,這真的是制約了創新。
正在舉行的上海市第十四屆人大第三次會議當日進行題為“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專題審議。艾寶俊指出,在創新方面,我們過多關注大學、科研院所、大企業;其實,中小企業是重要的創新主體,應該公平地獲得政府的創新資源。這將成為政府部門下一步工作重點。
專題審議邀請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發改委負責人到場發言。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壽子琪當日表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一方面要遵循國際經驗,著力提高創造成果影響力、創新環境的吸引力以及區域創新的輻射力。另一方面,要著力打造國際與國內創新資源結合點、創業鏈和産業鏈結合點以及科技創新與城市轉型發展統籌的結合點。
他表示,上海將著力營造“創新”生態系統,形成創新要素高度集聚、活力迸發、創新成果持續涌現的局面。科技部門將為重大創新項目的設施、創新型企業和産業成長營造好的環境,包括:加強張江與自貿區的聯動發展,通過創新要素交易的便利化,降低企業的研發成本;通過資金的流通便利化,擴大本土科技企業資金的供給,支援境外投資並購活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同時,通過負面清單,發展科技服務業,引進更多的國外研究機構、研髮型企業和創新服務組織。
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張素心坦言,在鼓勵創新方面,目前上海還有多有不足:首先,讓創新者獲利的分配製度不夠健全;其次,支援創新活力方面,不同階段市場化投入機制不完善,如天使投資發展較為緩慢,傳統商業銀行信貸不適應早期高風險;現有的中小板、創業板準入門檻較高,場外交易市場不發達,企業研發費用不夠高;此外,從研發到産業化的創新鏈、價值鏈存在體制機制障礙。張素心舉例説,比如,讓科學家靜下心來全心科研的制度有待完善等。這位發改委負責人還表示,目前相關部門對創新的管理服務方式上還不太適應,如支援方式上仍傾向於項目化支援、對於科技型小微企業普惠政策不夠等。
關於具體舉措,張素心表示,上海將借鑒國際成熟做法,建立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吸引全球科技創新人才,並激發國人創新動力。上海還將鼓勵發展天使投資,探索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張素心認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還應建立更加開放、便捷的新機制,放寬對研發設備、資金、技術等創新要素的跨境流動限制,鼓勵企業更好地發展創新。
官員們的發言中包涵了諸多政策導向,“引燃”在場眾多人大代表們發言熱情。人大代表胡傳平認為,應該使相關政策和舉措形成有機整體。他説,環境合適了,很多的創新技術産品自然能夠在這片熱土上生根、開花、結果。胡傳平直言,政府應該成為科技創新的引領者和消費者,把創新和民生工程結合起來。
沈偉國代表提議設立“上海創業投資集聚地”,以更好地形成創業投資的集聚效應和互動促進效應。他認為,建立這樣的集聚區可方便創業者和創業投資對接、與創業投資公司的聯動。在高校工作的陳曉漫代表更看重高校的大學生創業。這位代表認為,大學生的創業本身具有大學科技輸出通道的作用。
將職工創新納入上海城市創新體系是杜仁偉代表的建議。他認為,一線職工是新産業、新技術的承接者,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説,寶鋼每天都會有專利産生,其中70%由一線職工創造。他還舉例,在非公企業當中,自貿區的一家企業,發動職工開展小革新、小改造等活動,不僅先後獲得了38項國家專利,還使企業每年增收300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