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張新房:“想創業,必須走在別人前面!”

  • 發佈時間:2015-01-27 15:32:04  來源:南寧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姚凱晰

  賣電話卡、推銷鎖頭、代理校園寬頻······在一次次或失敗或成功的創業嘗試下,這位名叫張新房的“90後”最終告別了創業荊棘之路,走上了致富的康莊大道。目前,紮根于大學生電動車市場的他帶領自己的團隊不斷擴大版圖,用超前的創業思維為創業藍圖一筆一筆添上靚麗色彩。

  A 屢次創業積累經驗

  張新房原是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010級學生,標準的“90後”。與其他養尊處優的同齡人不同,並不富裕的家庭讓他對生活多了一份思考。他回憶,第一次創業是在大二上學期,和幾個同學一起去高校兜售愛心卡。但效果並不佳,幾乎一無所獲。

  這並沒有澆滅他的激情,接下來他和幾個同學又幹起了到學生宿舍推銷鎖頭的活兒。“每把鎖賺一兩塊錢,我們挨個宿舍去敲門詢問,餓了就喝水充饑,一天下來賺百來塊。”雖然這個數目不大,但這對當時還是學生的張新房來説,是一種莫大的鼓勵,同時也給了他十足的信心。隨後,他又做起了電信的校園代理,帶動一大批同學組建創業團隊。這些零散的創業給他積累了不少經驗,為後期的創業打下了一定基礎。

  2012年10月,張新房進入一家大型公司實習,過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一個月後,整天坐在辦公室的他感到迷茫。“這並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長期待下去鬥志都會被磨滅,我想找別的出路。”張新房説。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新房和曾經的創業夥伴梁悅、華濤濤談起畢業實習擠公交車的奔波與疲憊,三人突然靈光一現:社會對電動車需求如此巨大,何不從這裡著手創業?

  三人一拍即合,各自拿著前期創業積攢下來1萬元資金,投入其中。“可以説最初是很冒險的,我們對這個行業一無所知,對市場沒有經過任何調研,完全不知道是對是錯,想到就去做了。”張新房説。

  B 靈活轉變固有模式佔領市場

  就這樣,三人摸著石頭過河,費了很大努力才找到廠家,首次購入12輛電動車。因資金有限租不了鋪面,這些車就放置在偏僻的城中村裏,沒有門頭招牌,在一切從簡的環境下開業了。

  由於缺乏經驗,一開始並不太順利。賣出第一輛電動車時,三人因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把電池的線路給裝反了,導致整組電池及車身都被燒燬,自己也受了一點輕微的傷。但是客戶了解到他們是大學生創業,很是通情達理,並沒有多加指責。

  之後,為了更好地了解電動車構造,三人經常把自用的電動車進行拆解,在摸索中也懂得了一些修理知識。“我們承諾給顧客免費維修,有時候碰上搞不掂的棘手毛病,我們就自己墊錢到電動車維修點給顧客修好車。”憑藉誠意的服務,以及三人不遺餘力地在校園、貼吧等廣泛宣傳,加之誘人的低價策略,電動車的銷量越來越可觀。

  看到形勢大好,三人加把勁又開了兩家分店。第三家分店位於廣西藝術學院附近,開店前,張新房等人仔細觀察這個地方的人流量,並對人群做分析。最終,一個大膽的思路在他腦中浮現:開電動車店,做租車行業。

  這一想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風險自是不必説。但張新房堅持認為,想創業,必須要走在別人前面。這裡的消費群體多是大學生,通過一些約束條件,在誠信方面還是基本可控的,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於是,他們又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目前我們兩家店舖一共有120輛電動車,按照一輛電動車每天盈利20元計算,這個利潤也是挺可觀的。”

  有了租車業務的先例,張新房又開始琢磨上了。大學生大多數沒有經濟收入,雖然不少有買電動車的需求,但是經濟上負擔太大。何不開辦分期業務來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呢?

  2014年9月,該車行正式開展購電動車分期付款業務。“事實證明開展這項業務是正確的,順應了大的趨勢。我們在短短3個月時間裏就接了上千個分期付款的單。”張新房説。而這項業務也將成為他們接下來的重點方向。

  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大,形式上不斷創新,2014年底三人正式註冊成立了自己的電動車商貿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已在南寧擁有多家直營店與加盟店,發展迅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