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主創新進入厚積薄發新階段
- 發佈時間:2015-01-26 12:4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6日訊 (記者 劉松柏)在昨天舉行的“2014中國企業自主創新TOP100評價發佈暨中國新興領軍者年會”上,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會長侯雲春表示,我國近幾年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確取得了相當的成績。2013年,我國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達到11906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2.09%;研發人員全時當量達到324.7萬人年,居世界第一,佔全球總量的29.2%;國際科學論文數量居世界第二,高被引論文數量居世界第四;本國人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佔到全球總量的37.9%和22.3%;全國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近6萬家;創業板上市的355家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佔93%……我國創新已經進入到厚積薄發的新階段。
侯雲春説,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以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為明顯特徵的新常態,能否在經濟增速下臺階的同時,使經濟增長水準上臺階,努力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的自主創新,“但在企業自主創新評價過程中,我們也發現我國企業在自主創新上仍然存在明顯差距。” 較為典型的是研發投入與國際先進水準仍有較大差距、在創新成果産出方面仍然缺乏原創性成果、在創新的體制機制方面仍有諸多未理順之處、在創新人才的培養與激勵方面仍有待改善,等等。
同期發佈的《2014中國企業自主創新評價報告》顯示,目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總體上仍然以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為首選,而難度最大的原始創新排在最後。是什麼因素影響了企業的自主創新?《報告》認為,“研發費用過高和研發償還期過長”、“缺乏技術人次”,“風險大”和““缺乏資金”是影響企業自主創新的前四位因素。
“創新的體制機制不順,人才激勵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侯雲春説。根據報告,目前我國企業對研發人員的主要獎勵方式仍然以升職、發獎金、加薪等短期激勵為主,而收益分享、期權等長期激勵方式則相對較少採用。此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發離市場需求還有相當大的距離,“成果的技術不成熟”、“缺乏有關資訊”、“研究成果脫離實際”、“對成果的市場前景把握不準”等因素也影響了企業從這些機構中獲取科研成果。
根據報告,多數行業的TOP100企業自主創新的首要動力來源是“市場需求”,第二動力來源是“同行競爭”,第三動力來源是“市場上出現新技術”,“政策激勵”因素僅僅是自主創新第四位的動力來源。“對於企業的自主創新而言,其自身的內部動力與影響因素遠比外部的政府政策優惠激勵來得重要。企業直面市場需求、開拓新市場是促進其進行自主創新的最大動力和目標。”侯雲春説。為此,他建議,政府應該把重點放在為企業發展創造一個更好的市場環境上,破除一切束縛創新的桎梏,政府出臺的扶持政策應該是“普惠型”的減稅政策以替代“選擇性”的財政支援。“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對企業自主創新最具吸引力的政府政策還是減稅和産業政策,而不是給予財政撥款、科技人員獎勵、科技開發專項貸款等選擇性政策。”
侯雲春認為,産學研合作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應更加聚集于培養人才、進行基礎性研究以及更進一步向社會開放其科研設備資源,配合好企業進行創新,真正加強“以企業為中心”的産學研合作。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2014中國企業自主創新TOP100評價發佈暨中國新興領軍者年會”由中國企業評價協會主辦,新華社經濟參考報承辦。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會長侯雲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來明、新華社原副社長何東君、國家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尹中卿、國務院國資委監事會主席季曉南、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胡志堅等多位專家、學者以及近300名優秀企業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動。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