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改革需要增長基礎 專家稱財稅體制改革最關鍵

  • 發佈時間:2015-01-26 08:02:5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全世界都緊盯著,35年前的那場改革開放,讓全球獲得了世界經濟引擎,35年後的這場改革,中國又會帶領世界走向何方?

  改革第一年的經濟數據出來了,7.4%,讓人暫時松了口氣。而對於下一步改革,經濟學家、企業普遍表示,最關心財稅體制改革,因為這場改革的本質就是政府革自己的命,而經濟轉型的許多瓶頸,比如企業貸款利率過高、産能過剩、樓市泡沫,歸根結底,都來自政府財政收入的需要。

  改革需要增長基礎

  “我當時預期7.3%,最終結果是7.4%,讓我松了口氣。在這麼艱難的條件下,還能保持7.4%,真是不容易。”2014年經濟數據發佈後,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感嘆道。

  “7.4%離目標不遠,國外不會過度解讀,雖然GDP不是指標性的東西,但我們既然定了7.5%左右的目標,還是要努力達到。” 陳鳳英説。

  是不是説,以後中國就不要增長目標呢?“增長目標對於中國極其關鍵,沒有這個目標,人們分析經濟時,甚至連方向是否正確都不可能確定。”倫敦市前副市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羅斯義(John Ross)提醒《國際金融報》記者。

  陳鳳英則直接一句話反問:“發達國家痛苦的,不就是沒有增長嗎?”

  “因為,要改革、創新、就業、産業升級、改善民生、促進公平,關鍵問題是:錢從哪來?還是要經濟增長!還是要靠企業創造!經濟增長多少,財政收入多少,直接影響到老百姓能分多少錢。” 陳鳳英分析。

  “尤其是這麼關鍵的轉型時期,需要增長來支撐轉型。沒有增長就沒有就業,沒有就業,可能整個社會就不穩。” 陳鳳英分析。

   消費驅動是偽命題?

  要增長,問題是,怎麼增長?

  “很明確,中國應該停止投資增速下滑。”John Ross看完經濟數據,第一句話告訴記者。

  “首先必須強調的是,在全球經濟困境中,中國7.4%的GDP增速已經不錯了。中國的穩定和發展,對世界各國非常重要。” 羅斯義希望中國步步走得穩定紮實。

  “如果説擔憂,我發現中國國內的一些觀點,有些方向性的思想需要警惕。最明顯的,就是‘消費驅動經濟增長’這一錯誤的經濟理論。” John Ross在部落格上已經多次分析,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經濟的最終原動力是消費。在蘇聯解體前,羅斯義就提醒蘇聯,警惕西方一些國家在戰略方向上的誤導

  羅斯義建議,中國應及時停止投資增速的進一步下滑,依賴消費來驅動經濟,會導致經濟失去基本支撐。“要特別注意,一些人存在誤解,把消費作為增長原動力,時間必然會被證明這是行不通的。因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歸根結底是投資而不是消費。如果這一最基本的問題沒落實清楚,國家經濟增速可能遭遇更快速下滑。”

  “消費增加,如果利潤並未增長,不會導致經濟強勁增長,反而會導致經濟增速放緩,或者甚至更負面的趨勢。市場經濟不會因為有人希望消費而生産,而僅會為産生利潤而生産。因此,市場經濟必然只會‘利潤帶動增長’,而不是消費帶動增長。” 羅斯義分析。

  財稅體制改革最關鍵

  為什麼2014年中國經濟改革,會受到特別關注?“這次改革,與35年前不同。這次改革是重新分蛋糕,難度異常。”陳鳳英向記者強調。

  最重要的措施是哪個?“最重要是政府自己革自己的命——行政體制、財稅體制。”陳鳳英説。

  “與35年前不同,這次是自上而下,是政府自己革自己的命,難度可想而知。從領導層自己改,原來坐辦公室,現在要去大廳坐班,誰樂意呢?一年幾百萬元誰都想要,誰都不肯放手。既得利益者,你原來拿到的一份,現在要給你拿出來,誰都不願意改。”陳鳳英分析。

  “尤其是價格的定價權。原來發改委把定價權管得緊緊的,現在要把權力交回給市場。發改委年初不樂意改,年中開始逐漸放鬆,年末願意改了,這是從頂層開始,非常艱辛的推動。” 陳鳳英細數著改革的一步步艱難推進。

  “國有企業原來就是壟斷型的,而現在要從定價體系出來,把定價權力交回給市場,都是自己革自己的命啊!” 陳鳳英感嘆7.4%實在來之不易。

  下一步,改革的核心和重點放在財稅體制改革。這是經濟學家、企業高管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給出的普遍回答,他們認為這是中國改革中最關鍵的措施,因為經濟轉型的許多瓶頸,比如企業貸款利率過高、産能過剩、樓市泡沫,歸根結底,都來自政府財政收入的需要。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也告訴記者,財稅體制改革是歐盟企業最關注的問題。

  因為這是解決企業投資的關鍵。當記者問John Ross下一步改革的核心時,他一句話概括要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轉型與改革,最需要討論和解決的關鍵是:貸款利率過高,遠高於國際水準。而要解決企業貸款難,財稅體制建設與改革是基礎和關鍵。”

  “因為如前所述,促進經濟增長的根本,是促進實體經濟投資,而解決實體經濟投資難,是解決企業貸款難。”John Ross説。

  困難在於,怎麼解決?先理解經濟學基礎,John Ross分析,“降低企業貸款利率,就要提高總體儲蓄率(企業儲蓄+家庭儲蓄+減少政府開支),其中重點是提高財政收入、企業利潤率。於是,相對應地,財政與稅收體制改革,是提高財政收入、企業利潤率的關鍵。”

  “所以,中國想在2015年提高經濟增速,提高投資增長率,核心關鍵就是財稅體制建設和改革。目前中國還缺少與發展相適應的稅收體制,因此我特別關注這一體制的建設。” John Ross説。

  那麼財稅體制改革,對企業和大眾意味著什麼?

  陳鳳英一語道破:“這次改革是重新分蛋糕,用什麼刀來切蛋糕?財稅體制就是這把刀。”

  一部分是財政體制。“財政,可能企業和大眾關注得少,但全國人民創造的財富,拿出多少來納入政府收入,具體民營企業、國企怎麼分配,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怎麼分,政府拿這些錢,投資給誰?切蛋糕的刀,往哪切?”陳鳳英説。

  另一部分是稅收體制。“而稅,就更直接是關係到每個人、每個企業。稅是收入與支出的直接問題,地方與中央的利益平衡,必然經歷艱苦的改革歷程。” 陳鳳英預計改革下一步更加艱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