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商會:做會員的“110”,更要做會員的“114”

  • 發佈時間:2015-01-23 16:53:1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年底歲末是收穫的時節,湖北省武漢城市圈商貿服務協會收到了一份大禮,湖北民政廳將其評為5A級商會單位,跨越2A、3A、4A,直接問鼎5A級單位,這對剛成立3年多的年輕商會來説,是極大的褒獎。

  有人曾用1/3來描述商會的狀態:1/3的紅紅火火,1/3的維持現狀,1/3的名存實亡。搞商會,第一年熱熱鬧鬧,第二年冷冷清清,第三年煙熄火息。而成立於2011年11月23日的湖北省武漢城市圈商貿服務協會,卻走出了這個怪圈。這家已擁有700多家會員企業的商會,不但很紅火地生存下來,還創造了湖北商會中的多項第一:第一家以武漢城市圈商貿企業為服務對象的商會,第一家直接將“服務”寫進名稱的協會,第一家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地域、跨商會協會的新社會組織。

  商會秘書長章駿是這樣認為的:一個商會要想搞得紅火,有一個好會長,有一個專業的、敬業的秘書長,有一個專業的秘書處班子是關鍵。商會要有一個思想,那就是要做會員的110,更要做會員的114。做會員的110,就是説在會員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能首先想到的是找商會,而商會又能擔得起救急的職責;做會員的114,就是能給會員提供事無巨細的服務,讓會員感覺商會就是家。

  武漢城市圈商會的做法,就是要把商會做成“大服務、大商貿、大平臺”。為此,商會要有活力、生命力、影響力、凝聚力、公信力。因為有活力就有生命力,有生命力就有影響力,有影響力就有凝聚力,有凝聚力就有公信力。要讓參加商會的會員能夠資訊共用、資源共用、商機共用、平臺共用、成果共用。

  商會平臺變舞臺

  現行很多商會,為什麼名不副實?究其原因,一是以行業協會和異地商會為主,這些商會要麼是退休官員發揮餘熱,既放不下架子,又不專業。再要麼是老鄉抱團,鄉情紐帶大於健全機制。

  武漢城市圈商會從建立伊始,就注重改變現行商會的弊端。首先,它打破了以行業、以地域來做商會的概念,成立了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地域、跨協會的新型商會。該商會現有的700多家會員企業,不問出處,也不管它是哪個商會的會員,再次整合,抱團前進。按照章駿的説法:“一個好商會,會長要幹好導演的事,秘書長要做好策劃、製片的事。會員們要勇於當主角,敢於定位,與秘書處多互動,讓商會多為自己服務,把商會平臺當舞臺。”

  武漢城市圈商會盡力打造出一個活躍的平臺,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加企業家之間的互動,促成了很多會員之間的合作。

  企業進入商會這個平臺,尋找資源、發現商機、擴展人脈、提升能力……訴求是多元化的。為了大家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武漢城市圈商會從去年開始舉辦一種很有特色的企業家沙龍——私董之家。每次活動的規模在15人以內,沙龍開始前,每人需上交手機,不再喊職務,把平時的身份放下,進行最平等的交流。

  正如章駿所言:“商會是企業之友、會員之家、行業之窗、政府之橋、社會之梁。”武漢城市圈商會搭建的大平臺,不僅使會員們找到做主角的感覺,更促進會員之間的交流,使得武漢城市圈商會的活躍度在湖北商會中首屈一指。

  升級版商會的“五項服務”

  為會員提供全面位的服務,是為其打造舞臺的基礎,武漢城市圈商會更是首家把“服務”寫進名稱的商會。融資、引智、項目、推介、法律,是武漢城市圈商會的五大服務舉措,是商會事無巨細服務會員的具體體現。同時也使得武漢城市圈商會成為創新、特色、新型的升級版商會。

  融資,是商會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服務。融資難,是企業們永遠的話題,要錢的企業拿不到錢,銀行的錢貸不出去。“融資”是武漢城市圈商會的重要職能之一,不虛張影響,而是踏實做實事,推出一系列創新金融舉措,讓人刮目相看。

  武漢城市圈商會成立以來,先後與農業銀行招商銀行等10家銀行建立銀商戰略合作關係,總授信額度300億元,總擔保額度100億元。去年9月,武漢城市圈商會又與招商銀行合作發行首張商會聯名卡,首批發行2萬多張。企業的資金週轉更靈活了,會員們直感嘆:“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商會”。

  去年12月,湖北捌加壹商匯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股東全是商會會員,出資30萬-300萬元,不許一家獨大,實現自身創業投資、産業整合及並購重組、投行與金融市場服務3個板塊業務的並駕齊驅。今年1月,商會在融資方面又有大動作,與浦發銀行武漢分行簽訂授信總額30億元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為了促進會員們的參與度,商會每個月設立不同主題的“服務月”,會員走訪月、金融服務月、項目對接月、法律服務月……會員企業的代表做輪值會長,同時有對應的輪值律師,為會員提供免費法律諮詢。

  在服務會員,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商會還很重視商會的黨組織建設工作。目前商會已擁有400多名黨員,定期開展黨組織生活。想會員所想,急會員所急,細心服務會員,成為會員的自家人,會員把商會當“娘家”,會員與商會才能和諧共發展。

  大商貿共發展

  商會為會員搭建大舞臺,傾力服務會員,最終目的都是促進會員企業的大力發展。武漢城市圈商會在成立3年多時間內,觀全局、整資源,為會員跑前跑後,發現新商機,尋找新項目,促成“大商貿”。商會在700多家會員中梳理出裝備製造、汽車零部件、物流等企業,落戶至武漢開發區新灘新區,促成6個項目,項目總投資額為25.1億元。並先後促成湖北騰宇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的“示範型”汽車綜合産業園、湖北坤瑞工貿有限公司的“東谷高科國際産業特區”“中部商貿物流産業園”相繼落成,並得到了湖北省領導的重點關注,成為湖北省重點項目。

  此外,商會還組織成員單位自籌資金、自行組織建設並投入自用的商務辦公綜合體——武漢城市圈商會大廈。它不僅給武漢城市圈的各大中小商貿企業提供區域總部經濟環境,集中企業總部辦公基地,更是實現企業“強強聯合、共同發展”的一條捷徑。商會“總部經濟”的形成,無疑會降低各大企業的辦公成本,提高企業間資源整合的效率,加快商貿企業學習交流發展的速度,從而促進武漢城市圈商貿企業的共同發展,總部經濟的形成使得廣大中小型企業發展共贏化。

  2015年在商會裏找“幸福感”

  今年,武漢城市圈商會已進入第4個年頭,既為陷入窘境的會員伸出一隻手、雪中送炭,又是爬坡企業的經濟大使,為其錦上添花,讓會員們在商會這個娘家裏找到幸福感。

  為此,武漢城市圈商會把“愛商親商”放在第一位,把企業家們當親人,而不是客人,幫助會員融到資,拿到項目,解決困難,你能為人家辦實事,才能增加會員與商會的黏度。“在商言商”則是滿足會員們對圈子的需求,每個人都有很多圈子,同學、老鄉、戰友這個朋友圈是有想法,進入生意圈是在做加法,而加入商會能獲得資訊、添加人脈,是在做乘法。“以商招商”的武漢城市圈商會主動定位為“政府的第二招商局”,很多政策停留在口號上,商會就是要把“無法走到最後一公里”的政策持續推進。

  2015年的武漢城市圈商會也將是規模邁上新臺階的一年。“金火種”計劃,讓每位會員成為火種,推薦其他企業加入商會,會員數量實現翻番,使得商會更接地氣。商會要永遠站在會員身後做參謀員、宣傳員,一同用心續寫中國夢的湖北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