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常住人口去年增36.8萬增速創四年新低

  • 發佈時間:2015-01-23 08:2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北京常住人口去年增36.8萬 增速創四年新低

  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昨天上午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了首都過去一年經濟發展的“成績單”。數據顯示,201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1330.8億元,較上年增長7.3%,總體保持平穩。儘管處於調控中的樓市對經濟貢獻有限,但科技、文化雙輪驅動,使得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大幅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本市常住人口增速創下四年來新低,總量達到2151.6萬人。

   三産增加值再創新高

  北京市統計局公佈,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133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3%。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達到99995元,按年平均匯率折合為16278美元。

  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實現159億元,同比下降0.1%;第二産業增加值4545.5億元,同比增長6.9%;第三産業增加值16626.3億元,增長7.5%。三次産業結構比從2013年的0.8:21.7:77.5調整為2014年的0.7:21.3:77.9,第三産業增加值再創新高。

  在第三産業中,按照增加值可比價格計算,金融業、資訊技術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較快,分別達到了12.3%、11.7%和11.1%。此外,租賃和商務服務、批發和零售分別同比增長5.8%和5.5%。房地産業增加值表現不佳,2014年負增長,下降2.2%。

  常住人口增速創四年新低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2151.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6.8萬人,增長1.7%,增量比上年減少8.7萬人,增速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這是自2011年以來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速最低的一年。

  從城鄉構成看,城鎮人口1859萬人,鄉村人口292.6萬人,城鎮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86.4%,比上年末提高0.1個百分點,城鎮化率進一步提高。在收入上,全市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43910元,比上年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2%;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20226元,增長10.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6%。

  據北京市統計局透露,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實際增長已經連續6年高於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手機消費增長近九成

  統計局公佈,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中,最搶眼的就是消費,尤其是科技和文化推動的消費。2014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98.1億元,比上年增長8.6%。從商品類值看,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通訊器材類和文化辦公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較快,分別同比增長93.8%和15.3%。據悉,去年全市光手機一項就實現了銷售額超過770億元,同比增長達到87.4%,接近九成。

  除了商品零售之外,居民服務消費的增速也很靚麗。據統計局介紹,2014年全市服務消費增速快於商品消費增速,其中城鄉居民參觀遊覽消費增速超過50%,美容消費增速超過36%,家庭服務業消費達到16.8%,農村文化體育娛樂消費增速達到45.3%。

  晨報記者 孫春祥

  ■解讀

  統計局:

  2014年實現“三穩三進”

  對於北京市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成績單”,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夏沁芳昨日做出總結稱,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錯綜複雜的情況下,2014年北京地區生産總值實現7.3%的增長來之不易,綜合各方面情況來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的特點可以用“三穩三進”來概括。

  所謂“三穩”,主要從反映經濟增長的三個方面來看,一是經濟增長比較穩,雖然7.3%的增速較年度7.5%的目標有些差距,但總體來説,依然處於7.5%左右,處於合理區間之內;二是就業穩,城鎮居民登記失業率維持在1.2—1.5%之間;三是物價穩,全年1.6%的漲幅比全國平均低0.4個百分點,是2010年以來最低的漲幅。

  所謂“三進”,主要是從調結構轉方式的方面來看,一是北京“瘦身健體”穩步推進,2014年共計關停退出了392家一般製造業企業和污染企業,截至到去年10月底,中心城區拆除了36家商品交易市場,戰略性新興産業已經佔據60%的增長。二是科技創新驅動取得新進展,中關村創新示範區1—11月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增幅達到22.9%,企業收入中的技術含量大幅提高。三是節能環保方面也取得進展,萬元GDP的能耗等指標繼續下降。

  專家:

  北京率先進入“新常態”

  針對2014年北京市地區生産總值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準的狀況,北京晨報記者獨家採訪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員、副院長趙弘。趙弘表示,7.3%的增速是合理的,表明北京已經率先進入“新常態”。

  趙弘表示,目前北京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大城市病,因此要把調結構、優化經濟增長品質作為突出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實現7.3%的經濟增長目標已經非常不錯。創新和轉型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貢獻,這是值得肯定的。

  對於去年北京的房地産市場不景氣的局面,趙弘表示,對於北京來説,控制房地産的快速增長是有必要的,北京目前已面臨土地稀缺,依靠土地財政是不能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因此必須要有所限制,防止房地産泡沫進一步擴大。

  “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速的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也與當前樓市的限購相關。”但趙弘認為,在建設法治社會的精神下,北京市今後要繼續疏解人口壓力,不應該過多地利用行政手段,而應該想一些新方法。

  對於今後的發展,趙弘認為,經濟增速降下來並不一定是壞事。“經濟降下來,不僅有利於緩解北京市人口過多的壓力,還能減輕政府各部門的壓力,讓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調整結構中去,這對實現首都的戰略定位有促進作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